语感培养应当从小学阅读教学开始

时间:2022-09-01 11:30:25

语感培养应当从小学阅读教学开始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但在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感的培养,应当从小学阅读教学开始。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应当让小学生在多读、熟读和背诵中,自然而然地感悟语感。

培养语感能力,首先要大量阅读。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知不觉地培养语感。从而增加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选取各种文本,指导学生进行大量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其次是熟读和背诵。熟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背诵是熟练的结果。随着阅读的遍数增加达到背诵,学生会逐步理解与感悟文本的语言内涵和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落实到教学这一环节中,首先应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课文的熟读来加深对课文中的语言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导出学生的“情”,从而进一步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和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从中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促进语感能力的发展。在“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把大量的空间还给学生,注意对“读”的训练,让学生置身于规范的语言环境中,提高感受语言的能力。

在情境中深化语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文本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或语外之意,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如学白《望庐山瀑布》一诗,仅靠抽象的分析、综合或教师的具体生动的讲解,学生往往难以体验诗中所蕴含的感情;只有通过大脑加工改造,“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悟与领悟。应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通过想象中的“画面”感悟语言,从“日照”下的香炉峰、“挂前川”的“瀑布”、“直下”的“飞流”、“落九天”的“银河”,学生才能领悟庐山瀑布的壮丽气势和作者气贯长虹的胸襟以及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之情,才能体验诗的内涵与意蕴,从而陶冶情感,感悟语言文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揣摩中品味语感。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假设人脑中存在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在儿童接触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潜在能力,须通过后天的教育才能挖掘出来。因为语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属于心理学所定义的直觉思维(直觉性感知),是不需要经过分析程序而直接作出某种判断的心理直觉过程。人们经过长期语言文字的训练,形成一定语言感悟能力时,便可在阅读中准确、迅速、敏锐地感悟语言文字;不仅能解读语言文字表面的信息,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例如《泊船瓜洲》一诗的语感点就是“绿”字。这“绿”字用得极为传神,化听觉、感觉而为视觉,既表现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来之后江南水乡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值得反复品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这样的语感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情感,运用直觉思维去感受、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在培养语感的诸多方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初步感受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境的基础上,通过表情朗读,反复揣摩品味,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语感),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通过对文章开始前三个自然的反复朗读,不难悟出其中的意境。作者在写上山的过程中,描写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精神”一词本用于写人,本文中却用于写“花”,既有“赏花”之举,又有“喻己之情”。品味“精神”一词的妙用也就能读出作者的心声。再写“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两句,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恰好相反。“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抓住文章重点的句、段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不仅能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途径是多方面的,进行必要的语感分析,组织学生听配乐朗诵、观看精彩的影视短片、进行诗歌朗诵和相声比赛等,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都是有益的。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努力探索,使语感教学策略日臻完善。

上一篇: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 下一篇:如何理解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