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介新技术环境下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9-01 11:03:56

浅析新媒介新技术环境下对电影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影视;录音;特效;发展;艺术价值

影视文化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广泛应用新技术的产业、需要高水平策划营销的产业。在新媒体、新环境、新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影视行业无论是从创作、制作还是录音工艺也都相应的进行着革新与发展,特别是影视录音工艺的发展,由最初在影视中引入声音到当下录音工艺已成为提升影片艺术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们评判影视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录音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录音工艺的应用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阔。对于各类风格迥异的影片及影视节目,声音元素成为了区分它们的有力依据,通过特色性标志性的声音元素和基调让各类影视节目及影片深入人心。同时,影视技术的发展也为特技的使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画面更具震撼力和真实感,配合同期录音,带给观众别样的试听盛宴。

一、新技术与影视录音艺术

1.录音设备的发展与影响

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但在最初阶段,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美国观众争先恐后地来观看这些音乐片,他们对于唱词和歌手嘴唇动作的完全一致,感到十分惊奇,但另一方面,这种新的技术却受到卓别林、金·维多、雷内·克莱尔、茂瑙、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无声艺术大师们的贬斥。”因为担心声音的出现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和演员表演的关注,威胁到默片时代已经颇有成就的电影的独特艺术品格,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几位默片大师还曾联合发表了一篇有名的反对对白片的宣言《有声电影声明》。而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由于当时的录音技术还十分不完善,声音的出现的确从很多方面影响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

首先,在没有出现吊挂式话筒之前,只能把体积较大的拾音话筒固定藏在某个地方,不能随着演员移动,而且话筒拾音范围有限,演员在说话的时候必须尽量靠近话筒,这样在表演时演员就不能根据情节的需要随便移动或是转动头部,于是就限制了演员的即兴表演发挥,也降低了默片时期已经发展到了很高水准的表演水平。

其次,为了阻隔同期录音时摄影机发出的巨大噪声,摄影师不得不躲在一个很小的隔音空间进行拍摄,这样就大大限制了摄影机的运动。而为电影画面带来丰富变化、被视作电影表现手法一大进步的运动镜头就被牢牢缚住了手脚。

而后,因为当时是同期录音,而且声音是和画面记录在同一卷胶片上,因此在影片剪辑时为了保证声音的连贯和合理,镜头之间的蒙太奇组接就多了许多顾忌,不能完全遵从于导演的艺术构思。于是声音的出现使电影画面的视觉节奏受到了很大影响,当时已经成为电影艺术特质之一的蒙太奇的运用也受到了限制。

2.声音塑造的艺术价值

尽管声音在进入电影之初存在着诸多问题,但不管是从艺术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有声电影的发展都是电影史上不可抗拒的潮流。从1928年到1932年的四年间,有声电影的发展非常迅速,录音技术也不断得到改善:话筒具有了可移动的灵活性,声音和画面分别录制在不同的胶片上或是进行后期配音,于是摄影机又恢复了运动,而蒙太奇也有了重新施展自己魅力的机会。

在艺术方面,人们逐渐意识到早期有声片中对声音片面追求的弊端而且开始加以纠正。尽管一些默片艺术家,如卓别林,仍然在坚持捍卫默片,但更多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开始正视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并对声音的运用进行深入思考。曾经发表宣言的那三位艺术家在声音出现的第二年,便转而以极大的热情欢迎声音的出现,而且还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表明了他们对于电影声音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观念,他们认为:声音“会给电影带来强大的新的表现手段,会有助于阐明和解决复杂的问题,而这在过去只依靠视觉形象的无声电影的不完善的手段,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完善和电影艺术家的尝试与探索,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很快成熟起来,并摆脱了画面补充和附庸的地位,开始在很多方面影响并改变着电影的艺术审美特质和艺术表现方式。

二、新技术对影视创作的影响

新技术的产物CG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几乎涵盖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的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建筑设计等。

1968年,导演 Stanley Kubricp拍摄的《2001太空漫游》就首先尝试运用了CG技术。当时就有人评价它就像一座金字塔,宏伟、神秘,甚至不知所云,它违反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奉为神圣的原理,传统的剧情、人物、台词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而特效、画面和音乐占了主导地位。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则对这部影片称赞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时,我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它将改变电影的形式。”

1982年,乔治·卢卡斯制作的《星际迷航记2》,标志着计算机动画开始正式进入电影娱乐业。该片60秒的特技在当时开创了CG电影史上的许多的第一——包括开发逼真的火焰算法,创造虚拟山脉和海岸线的分形几何方程式等等。在这部片具有深远的影响力,CG技术第一次被作为注意力的中心。

同年,迪斯尼的《TRON》(《电子世界争霸战》)公映,该片被公认为是“开创了CG制作电影的新纪元”,而且无数CG行业的先驱者都是受这部影片的影响而进入CG领域的。

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两亿五千万美圆的制作预算,在特效上的开支(包括泰坦尼克号的模型、CG、水下摄影)几乎占到了一半。但是这场豪赌以大获全胜告终。10亿多美元的收入使其成为了电影史上的最赚钱的影片,还捧回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11座奥斯卡奖杯。该片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2009年,《阿凡达》的出现,成为有史以来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将3D技术发挥到极致,带给观众别样的视觉感受。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在整个电影创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而变得更加多彩。

与其他艺术相比,只有短短百年历史的电影还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艺术,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多新的元素和表现手法在电影创作中被发现被实践。但不管怎样,声音和画面都会是电影艺术中无可取代并仍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表现元素,不断为电影艺术的发展开拓新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世界电影史》 乔治·萨杜尔.

上一篇:开封“阳光组工快线” 架起联系群众的桥梁 下一篇:浅议记者的民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