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01 10:26:45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直接关系着高速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地面的早期损毁现象的重要诱因就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工程竣工后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或者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规划

作为一项具有统筹性质的组织活动,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内容应该起于设计阶段,终于交工验收阶段,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在对规划进行细化的时候应该将施工图设计方案、地方性补充技术条款以及行业或者国家的质量控制目标系统均纳入到施工质量规划的内容当中,并制定相关的实际执行方案。该执行方案应该具有以下内容: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细则、技术规范、原材料的质量认定和检测规程、工序之间的交验、工艺流程的审定、施工质量的评定。同时,为让执行方案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特别注意在执行方案中增加员工培训、新工艺技术研讨、新材料使用可行性分析、技术交流等。

在施工技术方面,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工程材料、气候、进度等不同之处,对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机械、施工组织情况以及监理人员能力等相关要求进行细化处理,使之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第二,认真审核现有规范以及施工技术方案,对其中的差错不足、未及修改的条款内容、工程需要执行国外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特殊要求等,应该制定质量标准、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要求。第三,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的质量管理细则,并要求制定出现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第四,让支付标准(条件)、奖励(惩罚)准则与施工质量直接相关,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落实质量“优者奖、劣者罚”的原则。

2.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施工过程控制

2.1沥青混凝土的集料质量控制

粗集料和细集料的一些性质,如颗粒的大小、形状、棱角、吸水率和表面粗糙度;级配混合料的最大集料尺寸、粗集料的比例,砂用量和性质等对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都有直接影响。在研究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时,必须在保证集料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如何控制矿料的级配,如何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质、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2.2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首先,合理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一般情况下,拌和温度维持在170℃即可,但是具体拌和温度的确定可以根据当时的施工气温进行是当地增加或者降低,以达到最佳的拌和效果。同时,在加入矿料同时也需要加入常温矿粉,因此,应该适当提高拌和温度来确保矿料的有效拌和温度。依据经验,矿料的进料温度维持在180℃至190℃之间、混合料出厂温度维持在160℃-170℃最佳。

其次,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的直观检查。如果混合料又黑又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圆锥状,或混合料在摊铺机收料斗中“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正常;如果混合料特别黑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平坦状,或沥青结合料从骨料中分离出来,则表明沥青含量过大,或骨料没有充分烘干,表面上看起来沥青太多;如果混合料呈褐色、暗而脆、粗骨料没有完全覆盖、收料斗中的混合料不“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太少,或过热、拌和不充分。沥青混合料在正常摊铺和碾压温度范围内,往往冒出兰色蒸汽。沥青混合料产生黄色蒸汽或缺少蒸汽,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上述的直观检查仅供现场施工、质检人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准确的数据需通过试验后取决。

再次,回收粉尘坚决不可以作为拌和料来使用,拌和料中的粉尘一定要排放干净。作为沥青混凝土重要原料的矿粉,为了确保它能够保持自由流动的状态,应该确保其干燥,并将其存放于拌和机的石粉罐中。

最后,必须保持拌和料的高质量。高质量的拌和料必须均匀一致,没有严重的粗细料分离问题、花白、结团成块等现象。一旦拌和料出现以上问题中的一种,则要禁止出厂使用。

2.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

下面层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应采用无接触式自动找平装置控制。经摊铺机初步夯实的摊铺层应符合平整度、横坡度的规定要求。摊铺机应以测量标高为准,将熨平板用适当的木板垫起,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也是影响摊铺质量的一个因素,摊铺速度过快,不但运输车辆跟不上,压路机的工作也不能满足要求,从而影响到了压实度的达标,进一步会使路面渗水,路面破坏。

2.4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控制

在保证准备和使用了施工技术方案、高质量沥青混合料、高效拌和与摊铺设备之后应该在沥青混合料压实这一环节严重控制施工质量。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完毕之后,应该对其进行压实来保证路面具有较高的质量。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实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它的稳定性、强度、耐久度尤其是抗疲劳度。相关资料和文献显示,以标准压实度对应的空隙率为参照对象,空隙率每提升1%,路面的疲劳寿命就要缩短35%左右;路面压实度每降低1%时,沥青混合料的抗渗透性便会降低2倍。路面压实度不够,会显著提高空隙率,促进沥青混合料的快速老化,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依据压实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压实流程分为初压、复压以及终压这三个阶段。

第一,初压。该阶段的压实目的为实现混合料的平整与稳定,为后续的第二和第三道工序复压奠定基础。因此,它整个压实工作的基础,此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压实的平整度问题。初压开始时,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自重>12t)进行压实,前进压实作业需要关闭振动,后退时则要开启振动;压2遍,初压温度保持在130℃至140℃之间。初压2遍完成之后要认真检查路面的平整度、路拱,存在质量问题时必须予以修正。

第二,复压。该阶段的压实目的为提升沥青混合料密实度和稳定性,促其成型。复压时,采用轮胎压路机(自重>15t)或者双钢轮压路机(自重>15t)进行,碾压五至六次,直至路面稳定没有显著的轮迹。复压温度保持在110℃至120℃之间。

第三,终压。该阶段的压实目的为消除轮迹,确保压实面的最后平整。所以,该阶段,不可以使用重型压路机作业,也不可以在高温条件实施,否则便不能实现终压的目的。建议采用小型压路机(自重8至10t即可),静压2至3次直至轮迹全部消除,终压温度保持在90℃至100℃。

结束语:

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应该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开展系统化的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全面的质量管理系统。本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和分析,希望抛砖引玉,供相关人士借鉴。

上一篇:关于城市新区和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升油田地面工程质量管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