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技术学校中礼仪教育与德育教学的关系

时间:2022-09-01 10:25:37

论职业技术学校中礼仪教育与德育教学的关系

摘要:在校学生因为在寝室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而导致的暴力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使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开始重视在校学生德育礼仪方面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德育;礼仪

【中图分类号】G711

教育部对我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工作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礼仪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技校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古语:"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即礼仪是道德素质等精神内涵的外化、是德育教育的最终体现,通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对当代的职业学校学生进行深入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道德信念和礼仪修养准则,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是职业技术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礼仪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弥补家庭教育中的礼仪教育的欠缺

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渡的溺爱,导致很多学生都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去为他人考虑的性格,他们独立性差,生活能力低下,意志品质、集体观念薄弱,合作意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都十分欠缺,对父母的索取多于付出,这些状况的后果都不堪设想。

2、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社会上一些学生因为在寝室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导致的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使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开始重视起在校学生德育礼仪方面的教育问题。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究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产生消极、躲避、卑微的心理问题,其原因是和外界接触过少,封闭自己、沉湎于网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提高自信,降低挫败感、缓解心理压力,也能让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氛围。在德育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3、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职业学校学生堪称"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心理愿望,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因此,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这样不仅满足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社会化;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4、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而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准也达不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礼仪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礼仪还能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使之符合礼仪的规范。所以,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提高职业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1、礼仪教育需从学生自身做起

礼仪本身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也存在于心中,表现在言行上。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就必须以尊重为前提。尊重包含的不仅是言行的外露,而是一种基于内心道德修养的感情交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尊重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目前,很多学生价值观念的缺失就是因为缺乏自我尊重,在面对复杂的外界因素的时候容易深陷其中。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交际环境,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和谐的发展。而利益的核心重在实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其是在院校内开展辩论,助人为乐等实践活动具有较好的作用。

2、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纳入到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中,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教育的人截然不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还处于德育的盲区;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中,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职业学校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3、转换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培训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切实完善职业学校德育体系,而且应从转换教育理念入手,加强师资培训。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学校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礼仪活动,对于跨世纪的这一代青年学生来说,注重修身教育意义特别重大,这不仅是学生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子露.高校德育教育裁体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8).

2、王景华,邹文杰.礼仪修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上一篇:调皮幼儿是个宝 老师教育少不了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