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语文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01 09:41:17

高年级语文复习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语文课改的逐步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已成为语文教学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教师力求突破原来陈旧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的交流模式转变,让学生学活学实。但在语文课复习期间,教师主导往往又变成了教师中心,学生又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单元复习或单项归纳复习时,又是一黑板又一黑板的试题、一张又一张的试卷,教师喋喋不休地详讲充斥了复习的课堂。其实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巩固所学,才能得到能力的真正提升。那么,在复习阶段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呢?

一、整体入手,自主温故

复习开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复习的有效性在于能自主地复习。要相信学生通过自主温故能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要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自主温故的方法,可以利用一个单元作指导。如复习一个单元时,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一些问题: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各文本之间又有什么个性?要理清本单元中哪些知识是最重要的?哪些知识容易混淆?必须引起注意?自己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弄懂?

然后,根据以上问题,用各种线条、记号,标示出一个单元的“方阵图”,排列成一张表,纵向是文题,横向是文本共性、个性的归纳。这样,学生就能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有了一个单元的指导,其他单元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回顾、重新读文,以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事先规定相同的单元内容,亦可以在此基础上,分小组选择重点,复习一个单元中的一至两篇课文。通过一些悬念或竞赛提高学生温故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归纳,从而深化认识,使复习系统化、结构化,做到“系统建构”。复习中,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应体现学生的个性。这样,能为以后的复习反馈打下基础,这也是教师有的放矢指导的前提。

二、挑战自我,自主出题

有了自主温故的基础,单元知识点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新的印记,学生自主复习的第二步便是让学生自主出题。由学生综合本单元的训练点,参考文本和辅助读物,列出多种类型的题目,进行自我反馈。学生成了出题的主角,出的题目可以是自己曾经做错的,或容易混淆的问题;也可以是本单元中的知识重点;还可鼓励学生延伸文本中的知识点,思考出一些新名目。例如“智慧宫”“挑战城”等带趣味性、知识性的题目。所出题目可以用于自测和互测,也可用于课堂交流。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还可出在小黑板上,或者用小型测试卷的形式出现,数量根据个人情况可多可少。

学生由被动做题到主动出题,心理上充满了挑战别人和向别人挑战的竞争意识,兴趣自然浓厚,这是一种复习的积极心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学会出题,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出好题。好题从哪里来?自然是从自主温故中来。因此,要求学生复习到位,能融会贯通,从自主温故到自主找题、出题,本身就是复习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出题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个性和水平的差异性,要给予不同学生以不同的引导,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从文本入手,抓住基本知识点,从最容易掌握的部分入手,相信并鼓励他们,同样能学会出题,能出好题。

三、合作互动,自主交流

学生从自主温故到自主出题,完成了对文本的内化过程。但学生的复习还停留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复习的收获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吸取他人的复习所得。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与不同的人合作中,可能孕育出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说明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因此,复习课要及时组织课堂交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气氛中,敞开交流,合作复习。课堂交流可以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交谈对这一单元的复习所得,可以一篇课文为重点,深入交流探讨。从对文本的感情朗读,到课文的整体把握,及在出题中发现的需引起重视的部分。然后,可安排大组交流,每组既可派代表总结汇报小组交流的复习情况,也可以小组成员齐上讲台分工汇报。如果每一小组以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为交流重点,大组汇报时,每个学生既能对自己和本组的复习所得加深印象,又能对自己未能复习到的知识点通过他人的反馈获得新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链。例如,复习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时,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每组重点讲一课,从赛读、赛背(读、背得有感情)、赛讲(讲得到位)、赛练(题目出得有道理)三个方面进行交流。在交流《黄山奇松》一课时,第一组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顺序有感情地轮背,并且把本课描写黄山各类松树的特点及课文的写法讲得头头是道,还出了一个与《莫高窟》一课比较写法的题目。第二组也不甘示弱,把《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情景朗读得声情并茂。第三组交流时,把几篇写景文章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用列表的方式出现在黑板上……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课堂气氛活跃。

复习课上,既可安排课堂口头交流,亦可组织自主出复习题进行交流。如可轮换做题,轮换批改。教师还可把书面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题目、有争议的题目、关键性的题目归并在一起进行归纳,适当讲解。教师此时的讲解与点拨,能让学生有拨开云雾见天日之感,留下更深的印象。

四、反馈调控,自主评价

从信息论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传递过程中,若只有吸收信息、输出信息,没有评价信息和反馈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反馈信息的介入能使整个信息流动系统发生量和质的变化。恰当的评价能给教和学提供反馈的信息,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让自主评价成为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剂和助动剂。课堂交流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例如,在小组交流竞赛时,可以一组或某组一个代表上台交流,可把其他组对他们正确的评价作为竞争项目之一。而交流前可列出竞赛的表格,如可从“读、讲、练”三方面评价,评价的分数应以其他组学生客观的评价为准,而不应由教师调控。评价后,其他组学生若提出了合理的看法,还可酌情加分。这样可使交流的学生更投入,听的学生更细心专注。大家都要为正确合理的评价找依据。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复习的反馈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对方,合理评价别人的意识。

课后复习中,教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如互相抽背时,在交流书面题目时,都可让学生参与评价,而不是由教师给一个冷冰冰的分数,就对学生下一个结论。通过这种主体参与的评价,增进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能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长处和短处,在自评中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并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形成发展的内驱力。

在语文复习中,如果我们能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就能让学生的复习过程成为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使复习的收获成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我们关注和追究的,不只是学生现在学会了多少,更关注学生未来会学多少,这样的语文复习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读写结合的五种常见方法 下一篇:“文化语文”,走在语文回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