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生活区应该怎样布置?等

时间:2022-09-01 08:43:20

小班的生活区应该怎样布置?等

我今年刚成为园里小班的班主任,我发现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流连在生活区中,所以,我很想把生活区布置的丰富多彩,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练习技能、进行操作。但是应该怎样布置才好呢?

江苏省苏州市育红幼儿园

谭 静

答 小班宝宝的操作练习更多的在于练习手部小肌肉、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幼儿触摸觉,因此在布置生活区时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喂小动物吃东西。可以设计几个小动物形象,大大的嘴巴,嘴巴可以大小形状不一,然后投放大小不一的勺子和豆子,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喂动物吃饼干、吃豆子,练习手眼协调和手部小肌肉的发展:2,可以设计树林,树上有果子,幼儿可以拧、粘、扣等方式挂果子、摘果子,果子可以有大有小、质地不一样;3,可以设计小路,通过图形镶嵌练习行状、动手和手眼协调;4,设计小宝宝穿衣服,幼儿练习拉拉链、扣扣子等。

总之,只要肯费心思,小班幼儿的生活区会在你的手下变得实用、生动、美观,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发挥促进的作用。

如何让大班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请问孩子上小学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老师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 丁美丽

答 的确,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的活动方式、生活规律、学习环境、师生关系等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学习不适应、社会性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因此,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储备知识,而是锻炼能力和培养好习惯,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孩子必备的学习能力有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等。注意力和观察力是记忆的基础,而理解力又能促进记忆的发展,良好的记忆是思维能力的基础。此外,倾听和表达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也要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包括尊重、合作和分享,在日常的活动中老师应引导幼儿行为举止文明,使用礼貌用语,还应多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体会合作的乐趣,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和喜悦:良好的习惯主要指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习惯――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能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行为习惯――遵守常规、能自我控制和约束。老师还可以通过参观小学,走进小学的课堂,了解小学生的一日作息等活动,让幼儿更多的了解小学生活,减少心理的恐惧感。

怎样让环境和孩子互动起来?

开学前我和配班老师整整花了两天重新布置了活动室的环境,开学后孩子们看到班里焕然一新非常开心,可是没过两天,孩子们就不再关注了,我想请教一下,怎样才能让环境和幼儿进行互动的时间长一些,让老师们辛苦做的墙饰不浪费呢?

石家庄市乐佳幼儿园 万圆圆

答 要实现环境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标准之一就是要幼儿喜欢,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挑战性,而且便于幼儿操作和体验成功。因此,我们可以让互动环境常变常新。如:和幼儿一起创设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知道珍惜,同时也可以调动幼儿互动的积极性;其次可以不断的渗透教育目标,让目标增多或是加深。如,加减法,可以从5以内到7以内或是10以内,不断给幼儿挑战;第三,可以增加竞赛因素,把互动环境设计成两个或三个人能同时玩的,通过比赛来激发幼儿的互动积极性,当然可以设计互动棋让幼儿玩;第四就是教师的关注,如果互动墙设计好了教师不再关注幼儿与墙饰互动的情况,幼儿就会失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如闯关明星的方式定期总结与墙饰互动好的小朋友,能够完成互动任务的孩子给予鼓励,孩子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墙饰与幼儿的互动频率也会更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想吃什么,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无节制的满足,长此以往,孩子没有任何的一点自制能力,特别是在幼儿园,与同伴相处,想要就抢,上课时更是不能集中注意力,那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呢?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景小燕

答 人有欲望,孩子亦然,如果一味总是有求必应,孩子就会缺乏自制力,一旦不满足就会心中不满,甚至大发脾气。自制力是靠培养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明确要求,从“他制”到“自制”

孩子还小,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首先大人应该告诉他怎么做,要让他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做错了,他才会知道这样做和要求不对。制定下来的“应该怎么样做”,规矩不要多但需要严格执行,从“他制”开始,帮助幼儿学会克制自己的言行,大人也必须以身示范,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

2,循序渐进,用“鼓励”加“表扬”,

自制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时候,如:打坏东西、提一些过分要求等,大人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批评,适度的鼓励和恰到好处的表扬是非常有效的。另外父母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时,自制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游戏模式,以“兴趣”促“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有效利用游戏模式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以兴趣和规则促进幼儿的发展。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发展自制力。例如,今天孩子在小吃店当服务员,他饶有兴趣的在为大家服务,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不能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必须有始有终的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4,家庭制度,让“制度”助“成长”

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契约教育”。家长跟孩子定好规章制度,比如玩游戏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规矩一旦定下来就不许变动,孩子和家长都要遵守。当孩子行为不合规矩的时候,家长就要跟他讲道理,告诉他,他越界了。

美术活动评价的几点策略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是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的作品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评价,让孩子们从艺术表现和社会情感上都得到发展?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幼儿园 惠春燕

答 美术活动中的评价是整个活动中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的,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我认为在评价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避免重知识和技能,而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评价。下面就是我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一些做法,希望对你在美术活动中有所帮助。

1,用儿童的眼光看作品

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形象往往荒诞、奇特、不和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他所展现的艺术是成人望尘莫及的,儿童画更多的是一场游戏,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也正是这种游戏启迪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以它本身的纯真、质朴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2,耐心揣摩“凌乱”作品

由于幼儿人数众多,在幼儿绘画或者制作过程中,不能全面的进行辅导,理解每个幼儿的创作意图。当发现个别幼儿作品“出格”,或者根本看不明白创作的意图和内容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听他们耐心的讲述,而不是指责,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整体评价明目标

评价时不仅指向于一些好的或明显不足的作品,还应对那些占大多数处于一般水平的作品进行指导评价,明确每一幅作品应努力的方向。

4,重纵向轻横向

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应只看见眼前的作品结果,还应看到幼儿美术能力前后的差异,观察幼儿的微小进步,发现发展和进步过程,多纵向评价。

5,鼓励幼儿自评

在评价方式上应多样化,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幼儿相互评。为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还应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自评的过程也是幼儿对自己绘画意图重新梳理与反思的过程。同时,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都是他们进行再创造的灵感之源。幼儿对作品的评价即使很稚嫩、很不专业,但只要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发现其闪光点,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足够了。

6,拓展评价范围

在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不应局限在美术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上,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发展孩子多方面的潜能。比如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审美情趣的评价,兴趣爱好的评价,参与意识的评价,合作精神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创新意识的评价等等,使评价的范围更广一些。

害羞的孩子怎么变大方?

婷婷是我们班上一个漂亮、聪明的小女孩,可是就是很害羞,集体活动或是外出时都躲在大家的后面,也很少举手发言,我应该怎样帮助她克服这个弱点呢?

福建省泉州市童星幼儿园 余晓华

答 有羞怯感的幼儿性格大多比较内向,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胆小、与人交往困难,比较自私和任性等,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对培养他们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都有极大的障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那么,怎样才能使羞怯的幼儿变得开朗、大方呢?

1,了解羞怯幼儿的基本情况教师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羞怯幼儿的表现,了解哪些情境、场所、人际关系对他们产生较强烈的影响:了解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表现得开朗、大方;家长与幼儿园取得联系,了解羞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情况,分析比较他们在幼儿园与家里的表现是否一致,并作好记录。

2,帮助羞怯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交友 ①可开展“结对子”活动。在某些活动中,有意给羞怯的幼儿安排一位性格开朗、大方的孩子做合作者。同伴的开朗、大方,会对他产生一种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他们的关系逐渐密切的过程中,其性格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②鼓励羞怯幼儿多参加社会性、集体性活动。当他们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时。就会逐渐认识到有些事情需要与同伴的合作才能完成,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也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勇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③让羞怯幼儿看到自身的价值。无论安排什么活动,都要尽可能地想到是否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这样才能为有羞怯感的幼儿创造帮助别人和寻求帮助的机会。尤其要尽可能地多给他们创设一些帮助别人的情境。可让他们多做些服务性的工作,如帮年龄小的幼儿系鞋带、系扣子等,久而久之,羞怯幼儿回感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逐渐习惯主动帮助别人。这样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羞怯幼儿日益变得开朗大方了。

上一篇:对幼儿健康饮食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化解进餐时解便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