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先玲:人生就是这样百转千回

时间:2022-09-01 07:46:42

人生在世,一无所有者更容易义无反顾,那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富有!

尹先玲命好。自己吃公粮,丈夫也吃公粮,一双儿女,粉雕玉琢。在1990年代初,这样的家庭想不让人羡慕都难。

尹先玲在山东莘县生产资料公司上班。那时候无论在省城,还是在县城,生产资料公司都是有“实权”的单位,化肥、农药、柴油,都从这里“流出”。和同行一样,尹先玲身后也排着长长的“走后门”的队伍。这么地被人需要,即使自己开不了后门,心里也是如沐春风的。

当很多村里的姐妹还穿着自家裁做的衣裤和布鞋时,尹先玲已穿起了翻领的西装、蕾丝边的衬衫和四公分的高跟鞋。“嗒嗒嗒”地走在路上,就是一道华丽丽的风景。

如果这样过完一辈子,那将是许多人不可企及的幸福。

可是一辈子太长,而幸福又总是太短。1993年,生产资料公司改制,尹先玲“请辞”下岗了。

尹先玲想得很简单,没了工作那就“下海”呗。1990年代,“下海”是个很时髦的词汇。

那个时候,这个连游泳池都没有下过的26岁女人,还不知道下海泅渡的危险。

创业之初

村子1公里外有个牛棚,棚子里有个破炉子,加上现带去的一只锅、两个碗,以及搭床的几块木板、两床棉被,就是全部的家当。

尹先玲住到了老家村外的牛棚里,她要在那儿养鸡。听人说,养鸡一年能挣4000多元,那是个多么诱人的数字啊!那时候,丈夫每月的工资只有60元,要维持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牛棚里有个破炉子,加上现带去的一只锅、两个碗,以及搭床的几块木板、两床棉被,就是她的全部家当。牛棚1公里内没有人家,所以她最怕晚上下雨,柴草的屋顶和玉米秸的房墙不抗风雨,她连个帮忙遮盖塑料布的人都找不到。

这些都不算什么,她的所有心思都在鸡苗上。5000只鸡苗是靠借款买来的,借条还在口袋里,那上面规定了还款日期。

她是见过养鸡的。小时候,家里常年养着十几只鸡,她经常帮助母亲给鸡拌食。那些勤快的鸡,每天都会下蛋,不勤快的则被卖掉。她相信,鸡也是有不同天赋的。但愿她养的那些鸡都勤快些。

可是,没等到下蛋的季节,鸡苗相继死去。每天从鸡棚里往外清死鸡,尹先玲觉得像在割自己的肉。这一年,她连本都没有赚回来。

脸黑了、手糙了、人瘦了、钱赔了,就这么回去?尹先玲不甘心。

尹先玲的父亲14岁时就没了双亲,为了生计,他天南地北地闯荡,要过饭、放过牛、变过戏法,日子比她现在苦多了。尹先玲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父亲没有怂过,她也不能!

她到银行贷了款,还了欠账,重新进了一批鸡苗。有了上次的失败教训,这一次她加强了鸡苗的防疫。3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这一批鸡苗不负厚望,回报她以丰厚的利润——1万多元。

1996年,有了些积蓄的尹先玲开始养猪。这是个挣钱的好门路,可是投资也大。尹先玲决定先小试牛刀,“以鸡养猪”——养猪的同时继续养鸡,用卖鸡蛋的钱来买猪饲料。

在莘县买不到猪崽,尹先玲就到冠县、到泰安、到河南去买。百十里路,在高铁时代算不得什么,可是那时候尹先玲和丈夫只能拉地排车(一种农用人力车)。去的时候还好说,两个人能换着坐会儿车,回来时就不行了,拉着一二十只小猪崽,肩膀都能被绳子磨破。一路上,俩人紧走慢赶不敢停下来喘口气,路程遥远,人不吃饭没关系,饿着小猪崽可怎么好,那可是他们的命根子!

冰冷的绝地

那段日子,尹先玲充满了恐惧。每天早晨一睁眼,她就往猪舍跑。要是哪只猪不肯起来吃食了,她就像接到了病危通知书,满心满肺的绝望。

第一批猪崽很争气,到年底的时候,尹先玲顺顺利利挣到了5000元。比养鸡可观多了。年后,她把所有的鸡卖掉,又从银行贷了2万元,一次性购进50头猪崽。

猪的食量超乎想象。每天早上5点,尹先玲就得起床拌食、喂猪,然后蹬着三轮车挨村收饲料;回来后继续拌食、喂猪,然后清理猪舍;再一次拌食、喂猪。凌晨,远处的万家灯火俱已熄灭,村郊她的这盏孤灯还亮着,她得把明天所需要的饲料打出来。

那段时间,尹先玲一天天地不洗脸,常常一天就吃一顿饭,“只要猪吃了这顿有下顿就行”。

清理猪舍是个危险活儿,哪只猪也不会乖乖地躲到旁边任你打扫宿舍。有一次,几只猪追赶打闹的时候,尹先玲一个躲闪不及,被撞倒在墙上。最惨的一次,一只成年猪踩了尹先玲的脚,趾甲立时就掉了,鲜血一片。即使这样,尹先玲也没休息过一天。

本以为全力的付出,年底会换来一个好收成,没想到灾难降临了!入冬后,几只猪开始变瘦,起初,尹先玲以为是饲料没跟上,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猪消瘦。她慌了,赶紧请了县里的技术员来看,说是副流感。隔离、打针、猪舍消毒,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可是,一栏的猪却像中了魔咒,接二连三地死去。

那段日子,尹先玲充满了恐惧。每天早晨一睁眼,她就往猪舍跑,要是所有的猪都没事,她就长出一口气;要是哪只猪躺着不肯起来吃食了,她就像接到了病危通知书,满心满肺的绝望。

腊月二十八黎明,尹先玲拿着手电跑进猪舍,最后几只猪也死了。她的心,一下子空了!

埋完最后一只猪后,她环顾四周,没有人家,没有禽畜,连一棵草也没有。只有她,像一棵光秃秃的树,立在荒野里,被风吹霜打!

孩子还在等着她回家过年。可是她拿什么过年呢?

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尹先玲跑到镇上为公公婆婆置办了年货,想给孩子买挂鞭炮都拿不出钱来了。

年三十中午,儿子缠着尹先玲要新衣服,她摸着口袋里仅剩的毛票,眼泪“啪嗒啪嗒”地掉进饺子碗里:咱们初一的饺子还没有着落呐!

想想以前漂亮时髦意气风发的自己,再看看如今脸如霜打紫薯、手如苍老树皮、一无所有的自己,尹先玲觉得,这个年,过不去了!

她跑到药店,以猪吃为名,买了一瓶安眠药。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看到灿烂就忘了世界的残酷,看到世界的残酷就忘了给自己灿烂。尹先玲不是这样的人。她只吃了一片,她要好好地睡一觉。

激昂的反弹

四顾无人的时候,她学着技术员的样子,把刀衔在嘴里,把猪摁倒在地,一脚踩住耳朵,一脚踩住尾巴。手一直哆嗦,浑身是汗。

尹先玲说:“假设我有100元花了99元,还有1元作资本,只要别人相信我,我还可以用1元挣到10元。”相信,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年后,尹先玲参加了养殖培训班,之后四处借钱。信任她的乡亲们不仅帮她还上了贷款,还为她筹集了3万元。她再次买回一批猪崽,并引进一批血统优良的种猪。

有了科学的养殖知识作支撑,加上之前积累的经验,这批猪崽生长得很快。猪的存栏量迅速增加。

猪多了,尹先玲更忙了。她每天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晚上2点后才睡。遇上母猪下崽,一夜不合眼也很正常。有一次,一只母猪难产,大冬天尹先玲守在猪舍里,两天两夜没敢眨眼。等从猪舍里出来,她全身上下黑乎乎一片,连儿子都认不出她了。

第一次看到猪生产的时候,尹先玲吓得跑出去老远,半晌才回过神来跑去喊人。发展到后来,帮母猪接生,给刚出生的小猪剪牙、注射疫苗,她都不用假手他人。

猪崽长到三四十斤的时候,公猪要进行。往年,她都是找县里的技术员来帮忙。可是这一次技术员抽不开身,再等下去就晚了,怎么办呢?狠了狠心,尹先玲摸起了刀。

四顾无人的时候,她学着技术员的样子,把刀衔在嘴里,一把把猪摁倒在地,一脚踩住耳朵,一脚踩住尾巴。手一直哆嗦,浑身是汗。鼓了几次勇气,最后眼睛一闭,刀挥了下去……阉第一只猪,她用了十几分钟。等猪跑开了,心还在扑腾扑腾地跳。

过了两天,看第一只猪没什么事,尹先玲放下心来,给所有公猪实施。每次,她都挑在清早或傍晚没人的时候,她怕让人看见笑话,这哪是一个女人干的活儿啊?

到2001年,尹先玲的养猪事业进入高峰,她的养殖场已占地30亩,年出栏4000余头,成为全县的养猪大户。她真正成了一名养猪专家。

有了成熟的养殖技术,尹先玲发动起附近的十几位妇女养猪。通过统一供猪崽、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用药、统一回收,每位妇女的年收入都在5000~10000元。

这只是尹先玲事业的第一个高峰。3年后,她又经营起生物蛋白加工。如今,她的生物蛋白加工厂已发展到6个,她的事业也已辐射蔬菜种植、餐饮、洗化等多个领域,并在云南西双版纳投资了1500亩橡胶林。她成了不折不扣的下岗再就业明星。

最贫穷的富有

父亲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是不让她看。这特别像《大宅门》里的白家,所有药方传儿不传女。

网上有个著名的帖子这样写:“作为女人,我希望自己要开眼界,知道世界上其他女人在怎么生活。还要有一颗一直向上的心,别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我一定要过上我想要的生活……我要掌控自己的人生。”对于尹先玲来说,这不是宣言,只是必然的道路。

刚下岗时,尹先玲曾想过到父亲开的饲料厂帮忙,尽管在兄妹五个中她的性格最像年轻时候的父亲,但是因为嫁出去的女人不便插手娘家的“家族事业”而未能成行。

发展养殖业后,尹先玲经常从父亲那儿进饲料。父亲的工厂主要加工东阿阿胶厂的下脚料,尹先玲突发奇想,鸡毛和驴毛不是有相似处吗,莘县是鸡屠宰大县,如果用鸡毛代替驴毛,不是更好吗?

父亲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是不让她看。这特别像《大宅门》里的白家,所有药方传儿不传女。直到尹先玲收集了大量饲料加工的资料,并调研了莘县的鸡毛日产量,父亲终于松口,答应借给她实验室用。在父亲的实验室里,尹先玲做出了鸡毛粉。鸡毛粉获得了多所高校专家和国家饲料质量检验中心的一致肯定,这才有了后来的莘县诚信生物蛋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很艰难,人手不够,尹先玲常常钻进锅炉房半天不出来;鸡毛紧张的时候,她也开着大三轮或拖拉机到屠宰厂收鸡毛。凭着这股子干劲,莘县诚信生物蛋白有限公司扩张很快,短短几年时间,就在河南、安徽等地开了5家分公司。鸡毛加工这个行业在莘县也迅速发展起来。

尹先玲有三个哥哥一个弟弟,父亲把自己的饲料厂传给了他们,可是不几年的工夫就倒闭了。如今,三个哥哥都在她的分公司上班。

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

人生在世,一无所有者更容易义无反顾,那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富有!

建一个大“家”

人,贵在爱人。爱着别人,其实也是爱着许多年后,那个遥远的、腰如弓鬓如霜的自己。

尹先玲有一个梦想:建一所养老院。为此她已努力了两三年。此前,她已在莘县朝城镇连续举办了四届老人节。每届老人节,她都为朝城南关村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现金和慰问品。

尹先玲是在农村长大的,后来又回到农村发展事业。农村人在她的人生里铺了两种底色:一叫做善,二叫做难。

刚开始养鸡时,尹先玲的儿子还不到3岁,由于无暇照顾,她早早就把小家伙送进了学校。那时候,他还分不清男女厕所,第一天上学就闹了笑话。尹先玲平常没时间接送孩子,一直是同学的家长照顾他,遇到阴雨天,总是把他送回家里。

养猪折了本,尹先玲向乡亲们开口,没有哪个不借给的;乡亲们把玉米送到养殖场,从来不问价格。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她真真体会了父亲为什么“挣十个给别人花九个”。那时候她就暗下决心,等到有钱了,一定要回报他们。

2004年,尹先玲因声带息肉做手术。躺在病床上,她似乎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那么虚弱,那么艰难,那么寂寞!自己只是生了一场病而已啊,那些孩子们不在家的老人,生活又该如何不易?

她决定,要建一座养老院,一座园林生态型养老院,让老人们在那里享受到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服务。

人,贵在爱人。爱着别人,其实也是爱着许多年后,那个遥远的、腰如弓鬓如霜的自己。

从26岁到46岁,从华丽到成熟,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现在的尹先玲优雅而恬淡。她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地不同。人生原是一条长长的路,命运之神会为每条路设置一些障碍,只不过有的设在路前段,有的设在路后段。把人生拉长看,命运大体是公平的。谁的人生都这样百转千回,百转千回才能荡气回肠。

上一篇:专家解读宝宝疫苗接种7大问题 下一篇:你是事业型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