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水稻\芹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时间:2022-09-01 07:27:10

大棚番茄\水稻\芹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

近年来,南京市进行了蔬菜种植模式创新,大力推广水旱轮作(水稻+N)高效种植模式,以解决因蔬菜连茬造成的土壤板结、养分失调、病害严重等问题。六合区雄洲街道是南京市著名的蔬菜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 000 hm2。该街道结合本地蔬菜种植特点,通过骁营、高余等村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番茄、水稻和芹菜周年3熟高效栽培模式,使蔬菜病害发生得到有效遏制,生产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全街道目前实施该模式面积已达200 hm2,已建成骁营、高余2个高效示范种植基地。现就该模式的种植情况介绍如下:

1产量与效益

一般每667 m2产番茄3 500~4 000 kg,水稻600~650 kg,芹菜3 000~3 500 kg。667 m2周年产值1.8万元左右,纯效益达1.2万元以上。

2种植方式与茬口安排

番茄采取竹木大棚方式种植,于11月下旬播种,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5月上旬上市, 6月上中旬陆续收获结束。水稻于5月中旬播种,6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芹菜采取竹木大棚方式种植,于9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定植,春节前后上市,2月上旬收获结束。

3配套栽培技术

3.1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3.1.1品种选择

选用长势旺,抗病、抗寒性强,耐贮存的品种,如上海宝大903等。

3.1.2培育壮苗

选择近2年内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做苗床,并且要求土质疏松、土层肥厚、排水良好。播期一般以11月下旬为宜,苗床育苗采用“大棚+小棚+地膜”多层覆盖方式进行。播种前要将苗床浇透,并撒上少量干营养土作为垫籽土。播种时将种芽均匀撒于床面,播种后覆盖0.5~1 cm营养土,以不露籽为宜。当80 %幼苗子叶顶出土面时,及时揭去地膜。在温度管理方面,出苗前适宜温度为25~30 ℃;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间保持15 ℃左右。在水分管理方面,齐苗后保持苗床见干见湿,促进幼苗生长。当幼苗2片子叶放平出现第1片真叶时进行移苗,移苗床采用“大棚+小棚”双层覆盖方式进行,移苗密度以3~5 cm见方为宜。移苗后浇足水分,促进小苗成活。当幼苗7~9片叶,第1花序现大蕾时,及时定植。

3.1.3整地定植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并施足基肥。每667 m2撒施腐熟的猪粪2 000 kg,45 %复合肥30~40 kg,粉碎生黄豆40 kg。在定植前7~10 d扣大棚膜,前2~3 d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一般在翌年2月中下旬定植,行距50 cm,株距25~30 cm,每667 m2定植4 000~4 500株。定植最好选择在冷空气结束、天气转暖的晴好天气上午进行,定植时尽量一次性浇足定根水,促使根系尽快发育、活棵。

3.1.4定植后管理

棚温管理:定植后1周内闷棚保温,促进缓苗。7 d后可逐步揭膜透风降温,保持棚内白天温度25 ℃左右,晚上15 ℃以上。随着外界气温升高,加大通、放风时间。遇寒流、雨雪天气则需在小棚膜上加盖草帘加强保温,防止冻害。

肥水管理:定植后初期应控制浇水,以促进根系发育,并防止番茄茎叶徒长。搭架前一般水肥结合,水中带肥。搭架后如遇干旱及时沟灌,不可漫灌;如遇阴雨,及时排除积水。第1次施肥是在第1花序坐果后,结合浇水,每667 m2施尿素10 kg。第2次施肥是在疏花疏果后,每667 m2追施45 %复合肥10 kg。

株形调整:春番茄一般采用单干整枝,留3层花序,架式采用人字形架。当坐果达10个时及时摘除多余小果和花穗,同时也摘掉多余的侧枝、老叶、病叶。为防止落花落果,在加强花期温、光条件管理的同时,可采取人工辅助措施进行保花保果,一般用20 mg/kg的2,4-D点花,每花只能处理1次。

3.1.5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炭疽病、晚疫病、叶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用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80 %疫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晚疫病,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叶霉病,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蚜虫和白粉虱。

3.1.6采收上市

当果实已有3/4 的面积转成红色时,可适时采收。一般5月上旬开始上市,6月上中旬陆续收获结束。

3.2水稻栽培技术

3.2.1品种选择

选用米质优、抗病性强的早熟晚粳品种,如南粳44等。

3.2.2培育壮苗

在5月中旬播种,采取肥床旱育稀播方式培育壮秧。苗床播量控制在每667 m2用种35~40 kg,秧大田比1∶(15~20)。一般在秋季每667 m2苗床用有机肥1 500 kg分2次施入, 施后深耕翻耖;在播种前15 d每667 m2施旱秧专用肥旱秧青100 kg。在苗床管理上,根据苗情施好“断奶肥”;移栽前3~5 d,适量施1次“送嫁肥”。 在病虫害防治上,盖种后每667 m2用42 %丁恶乳油11 mL对水5 kg均匀喷雾防除杂草;在3叶期前主要抓好立枯病的防治,3叶期后主要抓好苗稻瘟、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

3.2.3移栽

在6月中下旬移栽,秧龄掌握在30 d左右。栽插行距26.4 cm,株距11.55~13.2 cm,每667 m2栽足1.8万~2万穴,每穴2~3苗,基本苗7万~8万株。

3.2.4田间管理

肥水管理:在肥料运筹上,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基肥在耕翻前全部施入大田,每667 m2用水稻专用复混肥50 kg;分蘖肥在水稻移栽活棵后结合化学除草,每667 m2追施5 kg尿素促分蘖;穗肥以促为主,在倒4叶期施尿素10 kg。在水浆管理上,移栽后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当群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80 %时自然断水搁田;拔节后及时覆水1~3 cm;抽穗期保持浅水层1~3 cm;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间歇灌溉;后期湿润养老;收割前5~7 d断水。

病虫害防治:在播种前用使百克进行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等种传病害。在水稻的生长期中,根据病虫测报信息及时防治病虫。前期主要防治灰飞虱、叶稻瘟和纹枯病,中后期主要防治稻飞虱、纵卷叶螟、纹枯病、穗颈瘟和稻曲病等。

3.2.5收获

在10月下旬,当90 %籽粒黄熟时及时收获。

3.3大棚芹菜栽培技术

3.3.1品种选择

选用本地特色优良品种六合黄心芹。

3.3.2培育壮苗

在9月上中旬开始,采取露地播种方式进行育苗。苗床选择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砂壤土田块。每667 m2用种量为1 kg。播种前要深耕整地,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配施蔬菜专用复混肥50 kg。播种时先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去后,再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畦面上,并盖0.5 cm厚的干细土。撒土后每667 m2苗床要及时用48 %氟乐灵乳油100~150 g加水均匀喷雾防除杂草。齐苗后及时进行间苗,苗距2 cm左右,并及时施肥促进幼苗生长,每667 m2施稀粪水1 000 kg。苗期要注意水分管理,晴天要早晚各浇1次水。定植前1周左右控制浇水,炼苗壮根,利于活棵。

3.3.3定植

冬芹的栽培为“大棚+小棚”双层覆盖方式。在水稻收获后芹菜定植前1周,结合整地每667 m2大田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及蔬菜专用复合肥150 kg作基肥。11月中下旬开始定植,株距8 cm,行距12 cm,每穴3~4株。

3.3.4管理

肥水管理:移栽后及时浇透水,以便于芹苗成活。生长期间视土壤墒情浇水2~3次。在芹菜活棵、封行和生长旺期各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以促进叶柄粗壮,追肥方法为随水泼浇。在植株生长旺盛期喷1次0.2 %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可促进芹菜组织转嫩,增加商品性。

覆盖管理:扣棚最好是在定植前10 d进行,并盖上棚膜,以提高棚温。整个生长期间,白天两头通风,夜间闷棚保温。遇到寒潮要闷棚保温,并盖上草帘。下雪时要及时清除棚膜上的积雪,防止压垮棚膜。

病虫害防治:芹菜的主要病害是斑点病、斑枯病。斑点病可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斑枯病可用80 %代森锌500倍液喷雾防治。芹菜的主要虫害是蚜虫,可用10 %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3.5采收

在春节前后,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陆续采收上市,2月上旬收获结束。

上一篇:法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下一篇:华北地区有机黄秋葵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