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01 07:25:00

浅谈在小学数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适当的情景,利用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面向全体、创设情景、激发热情、活跃气氛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及活泼动人的情节。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下面谈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积极性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为此,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导他们在乐趣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性质》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孙悟空有3块一模一样的烧饼,小猴子宝宝、贝贝、佳佳、看见了,一哄而上,叫嚷着要吃烧饼。孙悟空说: “好,给宝宝一块,给佳佳两块,给丁丁三块。”宝宝、贝贝、听了,连忙说:“孙大圣,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孙悟空真的分得不公平吗?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对话,给学生设计一个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易懂、有趣,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真正被调动起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的分工不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尊重、热爱、理解和信任学生,真诚的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和老师交朋友,使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立的信念树立起来。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和老师交流的学习氛围中,敢于、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的潜能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加强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爱戴,激发老师讲课的激情。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发动学生亲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将圆柱体模具(已切好)当场演示。首先让一位学生把切割好的一半拿上又叉开;然后请另一位学生将切割好的另一半拼合上去。再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白: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这样使学生的思考时间、活动余地、表现机会多一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总结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让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把学到的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四、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练习效率,在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练习效率。把学生机械地做练习题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如在教学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的课堂练习时,我们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只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玩扑克牌。纸牌数字1—9,每四人一组,抓玩牌没人每次出两张,同时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次积大的先出,先出完的为赢。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63、49、36、24、12…,每位学生抽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

(4)夺红五星。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一颗红五星。

以上的练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口算熟练程度,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五、利用形象生动的电化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好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就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恰当使用电教仪器,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 集文字、图像、录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幻灯片的动静结合,便于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必须先让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而“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我利用课件演示: 8只小青蛙蹦蹦跳跳的来到玉米地里,其中一只小青蛙说:“这里一条虫子也没有。”这时,旁边的小兔对它们说:“小青蛙,如果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就告诉你们在哪里可以捉到虫子。”小兔的问题是:这里一条虫子也没有,你们平均每只青蛙分得几条?小青蛙们都开动脑筋思考,但怎么也回答不出来。这时老师提问:谁能帮帮小青蛙来回答?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平均每只兔子分得0朵。”从而得出0÷8=0,老师接着问:如果有10只青蛙呢?25只呢……同学们的答案还是“0”。最后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师创设适当的情景,利用和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知识,领悟真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改革初中语文学业评价的方法和体会 下一篇:人本思想在现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