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象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09-01 07:22:19

大学生消费现象分析及建议

希尔斯在《学术的秩序》一书中写道:“除了教育,受到困扰的、贪婪的人性还能到别的什么地方寻求救赎呢?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单单大学成为提供救赎希望的中流砥柱。”[1]随着经济社会向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人所关注。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差异也日益得重要。

一、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

本研究在收集大学生消费资料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5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涵盖了城市籍学生9人,城镇籍学生28人,农村籍学生63人。

2.量表简介

依据南京农业大学傅亚丽、狄金华在南京两所高校所做的城乡籍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参考有关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成果,结合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访谈,在进行总结分析、合理扩展的基础上,笔者修订了《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2]本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的背景情况,包括性别、来源地、年级等指标;第二部分是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特点、消费结构三方面进行调查。

3.施测过程

第一步,形成问卷,选定样本。

第二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第三步,结论探讨,问题思考。[3]

二、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消费总体水平

根据调查统计,每月消费在40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学生的16%,400―500元的占46%,500―800元的占25%,800―1200元的占9%,而1200元以上的只占1%。调查结果显示,这批学生的消费总体水平差距不是很明显,主要集中在月消费400―800元之间。

2.消费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调查显示,90%的学生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给予。依靠勤工俭学、做家教换取生活费的学生只占到7%,而剩下3%的学生是用奖学金作为生活费。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究实际、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56%的注重质量,20%的注重价格,注重品牌的只占到9%。这正是因为中国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他们每月可支配的开支比较固定,而且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另外,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往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影响,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衣着质量显然还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但已经有向“小康”过渡的趋势出现。

(3)消费结构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消费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需要,其他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多。一是手机消费。调查发现,99%的受调查学生拥有手机,购买手机本身是一种消费,话费更是每个月必不可少的支出。可见手机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的消费方向。二是电脑消费。调查发现,20%的受调查学生拥有电脑。购买电脑的资金基本上都是父母给予,少数是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三是恋爱消费。“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的常见现象。大学生的恋爱心态也有多种,有的是作为弥补感情空白、消遣时光的方式;有的是为选择伴侣积累经验,增进人生体验;有的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从恋爱中获得精神享受等。谈恋爱学生的每月恋爱支出平均为300元,主要用于送礼物、吃饭等。

(4)经济管理意识比较差,储蓄观念淡薄。调查显示,受调查者中42%的学生打工或兼职的目的是增长社会经验,以补贴家用为目的的学生只占到21%,甚至还有的只是闲着没事干才去兼职的。对于“对支出有无记账习惯”的调查显示,19%的学生有记账习惯,39%的学生从来没有记账习惯,而42%的学生只是偶尔有记账的习惯。而对于“你是否有攒钱的习惯”的调查发现,40%的学生有攒钱习惯,而19%的学生没有,41%的学生只是曾经有过。还有对于“当你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你基本上会怎样安排”的调查,只有29%的学生选择“先存起一部分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的生活费。”25%的学生回答“进行该时期的预算,做好消费打算。”9%的学生回答“马上去买或马上想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37%的大学生选择的是“没什么安排,想到用什么就用什么。”显然,大学生的经济管理意识极为淡薄。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学生16岁就开始经济独立和自我理财相比,这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消费行为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脱离自身实际的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

盲目性和从众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倾向。盲目消费是指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购买许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在对于“当你见到你很喜欢的东西时,你会控制不住自己而花钱买下吗?”的调查中,有37%的学生选择会买下,有43%的学生不确定自己是否会买下。而从众消费心理是指基于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以所在阶层的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例如手机和电子产品的消费,有些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学生买手机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每个大学生都有手机,觉得自己也该拥有。盲目消费和从众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2.虚荣心驱使下的“攀比”消费

大学生消费和大众消费一样,存在从众的心理和一定的虚荣心影响,容易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调查发现,有82%的学生不满足于自己现在每月的生活费,而是期望更高。为了换上一款最新型号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买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买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有时会向别人借钱。这反映出这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而虚荣心的作用又会刺激更多的同学也出现攀比心理。

3.不顾家庭实力的高消费

近年来受商业社会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口号下提倡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论调十分盛行,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调查发现,31%的受调查学生每月娱乐消费在60-200元,大部分都在200元以上。除此之外,学生间的礼尚往来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简单,礼物的价格都不菲。这表明大学生中存在着高消费的现象。这类消费往往出于追求别出心裁,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往往会造成过重的消费负担。有的家庭收入比较高,对子女的经济供给较多,形成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奢侈群体,主要表现在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时尚等方面的消费上。

四、对策与建议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使他们树立与自身条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对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要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要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教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导向,帮助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选择,克服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

2.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客观实际,用好手头的每一分钱,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通盘考虑,合理计划。其次,要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比重。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拓宽眼界、探索社会的最佳时期,精神文化消费占有较大比重是正常现象,同时要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当经济尚有余力时,可以考虑较高档次的物质消费和文化娱乐开支。但应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尤其要保证不给家庭增加额外负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培养大学生群体良好的消费风气

高校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风气作为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明建设,要求大学生从日常一点一滴做起,坚持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坚持理性消费,反对盲目消费、“面子”消费。其次,在校园环境设计上可以添加一些提倡健康消费理念的元素,用优秀的文化陶冶学生,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希尔斯.学术的秩序[M].李家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傅亚丽,狄金华.城乡籍大学生消费方式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研究,2007(09).

[3]吴琪.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3).

[4]陈金松.青年学生消费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青年科研,2009(05).

[5]何雪莲.敞开式封闭:当大学遭遇消费主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9(02).

[6]刘玉春.论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对策[J].古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上一篇:体育活动对避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90后”新生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