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时间:2022-09-01 07:17:45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摘要】

一个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其数学成绩的好坏,而小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佳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数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思维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

有经验的教师都应该知道,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数学思维能力必定非常强。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学习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方面我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的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开发和培养,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我认为首先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何谓观察能力呢?观察能力事实上就是对事物的形象感官能力,只是具备的较强的观察力才可能有效培养起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基于此种情况,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对课本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图片要认真观察,观察时要做到认真细致且有一定的顺序。

例如,在执教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课前事先准备好几种物品:一个硬币、4个苹果、8个香蕉、2扎面条、6个鸡蛋、还有一把天平秤。我先出示一枚硬币: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重。衡量一个物体有多重,应该用秤来称,不能用猜测的方法。一枚硬币大约重1克,告诉学生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重的用千克做单位。此时就让学生感觉1克的重量到底有多大,应该用哪一种秤来称,教材上还讲了用字母“g”表示(克):用“kg”表示(千克)。好了,剩下的分组来完成,然后上报数据好吗?同学们做得非常投入,10分钟后答案就上报了且完整无误。报上来的4个苹果重500g, 8个香蕉重400g, 2扎面条重600g, 6个鸡蛋约重300g。我又拿2包盐给同学们猜一猜看它又有多重?看一看,想一想,仔细观察得出结果是1000g。同学们请留心观察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1千克的( 教材讲1千克=1000克)。让学生感知1千克的物品大小不同,但重量是一样的。例如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对比,它们的质量一样重,但体积不同。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就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这个抽象概念在大脑中现成了具体化的形象化。由于我的这一引导策略,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也是得心应手,由于之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学生理解质量单位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学起来就不再困难了。

2.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为了适应九年制义务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中段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满足了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最终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我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且取得了有效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执教“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动手操作剪出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大家亲自动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积极动手来验证。有的学生说他用量角器量了各个角的度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有的学生说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将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等,此时我提出:“如何来求出教具三角形的度数?”在立交桥护栏上有许多三角形,如何来求出这些三角形的度数。学生发现采用刚才的量一量与折一折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求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此时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学生大胆地提出,我认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都是180度。大部分同学表示认可。我让学生谈个人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全班这么多学生剪出来的三角形现状不一样,但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到其数学成绩的好坏。创造性思维较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创造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积极的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

例如,我在执教完“圆的面积公式之后,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知道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该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道题出示之后,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奇怪,一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对于刚接触新问题的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困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独立完成该问题:有的同学说: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可以先求出圆的直径:用12.56÷3.14=4厘米,再求出圆的半径:用4÷2=2厘米,最后求出圆的面积:3.14×22=12.56平方厘米;有的同学直接用综合算式来解答: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 =3.14×(12.56÷3.14÷2)2=1256平方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说:它的面积也是12.56平方厘米。哎呀,我就问他们,为什么呀?此圆的面积和它们的周长会相等吗?同学们的回答是:它们的数字一样,但单位不同,不能说相等。同学们的多种解题方法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虽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解题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确实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我先给出问题的答案的话,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容易让他们的数学思维产生定势,不利于以后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出示问题之后,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取得长远的进步。

4.结语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赘述。本文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发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文中的不妥之处还请相关专家和同行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蔡正清,何岳华.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05).

[2]王清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J].湖南教育,2007,(04).

上一篇:一类分式函数求最值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学校德育工作应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