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时间:2022-09-01 06:04:22

朗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语文素养”。而且前后反复出现了11次,可见其至高无上的位置。语文素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具体提高呢?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验,我认为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朗读的意义与功能

所谓的朗读就是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是一种眼、口、耳、脑等多种生理、心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合作的阅读方法。流畅的、有感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感知文章语言的情感、节奏,体会文章语言的形式美、内涵美,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留意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读。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更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必促进口才的提高,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交际的需要,终身受益,朗读促进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丰富情感,可说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突破口。所以,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知识的传递和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什么是语文素养

大量阅读专家、学者和权威人物的对课标的解读之后是否可以这样说: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具体到语文课标就是已确定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相比,合并了“听说”,加进了“综合性学习”,表明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形态要求。因此,我们就可以把“语文素养”理解为: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得以提高。

三、朗读与语文素养的关系

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与朗读又密切相关,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语文课标所规定的五个方面要求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必需具备的,学生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认知、审美、感悟、运用的水平。而这五个方面的实现又与朗读不可分裂:多读才能识字;多读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多读才能嘴巧,能说会道;多读才能积累大量的知识素材,写出好的文章;也只有识字多阅读广、交际能力强、出口成章、提笔成文,其综合能力才能凸显出来。朗读能力的提高,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提高了,朗读能力也会相应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体地讲,就是:

(一)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

1.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或者根本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能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还可以把书面文字难以表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

2.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抓住重点词句,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增加领悟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3.反复朗读便于感受文章魅力。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在朗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了爱美情趣。现小结如下几点,共同探讨。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为朗读创设情境。教师的主导性在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设课文情激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结合实践,开展朗读活动。学生的天性是活泼的,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语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二)朗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是陶冶情感的重要手段

一篇文章好会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朗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也在潜心实践,试图把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使课堂教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是感悟的前提条件,重视朗读是阅读教学不变的主题,情感朗读不仅是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情感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的无限乐趣,让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说学生的语感能力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情感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学上的新手,我觉得培养语文素养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根本。

上一篇: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