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实施策略

时间:2022-09-01 05:53:47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实施策略

摘 要:提高写作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

关键词:作文;观察力;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对写作文畏之如虎,老师让写,就胡思乱想写一写,应付了事,写出来的作文简单空洞没有新意,无论教师如何讲技巧,讲方法,在外因上下功夫,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内因,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如果教师平时注意启迪学生的心智,经常地唤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和热情,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便会张扬出个性,学生也会因为个人独到的体会而急于诉说,勤于动笔。大凡好文章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因此,我认为让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很有必要。

一、通过观察,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1.走进家庭 使无意记忆变为有意记忆

小学生除上学外,其余时间一般都在家里度过。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作文的素材。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要多关心体贴父母 ,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时间在家里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增长了知识,又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为了培养学生从家务劳动中寻找素材的能力,我首先布置课外作业,让他们从最简单的扫地、拖地开始做起。第二天,让学生谈感想。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可重点指导扫地或拖地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让他们说完后再写。由于有亲身体验,不到二十分钟,学生的作文就写出来了。这时,我趁热打铁进行讲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家务活也有了兴趣。然后再布置让他们尝试洗衣服、做饭等活动。学生写《我学会了……》、《一项家务活》《第一次做……》等这些作文时就不再犯难,而是一气呵成。

走进家庭,不仅能发现写作的素材,还可以和家庭成员一起产生思维的碰撞。如,我专门设计了习作素材积累卡,内含“我看到的人和事”“我的思考”“父母的话”等内容,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走进校园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如稍加引导,鼓励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作文便应运而生。现行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如,学了《穷人》后,学生会对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产生深深的同情。这既深化了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又对他们进行了写作训练,还培养了其创造想象能力。为了满足孩子好动的内在需求,以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外,还组织学生开展课间活动,以活动的趣味唤起学生表达的愿望。作为指导课上学生先回忆,口述活动的情景,再写下来,这样的习作必然充满真情实感,情趣盎然。

3.走进社会

社会是个大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有意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鼓励学生参观工厂、考察市场、参加公益劳动、开故事会、进行文艺表演、游览风景区。如,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寻找秋天的活动,从天空、街道、人们等方面来描绘秋天的美景。

当然,走进生活,我们重视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素材,这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我们也应充分发挥间接经验的作用,如定期开展班级习作交流会,让学生欣赏本班佳作,讨论分析习作优劣,思考自己可以从中汲取什么方法及内容等。这是比较快捷而有效的积累方法。

二、体验生活 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现实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纵观那些千古流芳的文学作品,诗歌也好,小说也好,散文也好,古人今人外国人本国人,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反映生活。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会感染他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课堂知识积累的技巧和方法,更要引起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也就是培养其具有一颗敏感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一个关爱的眼神,为你递上一杯清水,离家时嗦的叮咛等等,都要学会体察与感受。其实善于思考,注意生活细节,就蕴藏在语文中。孩子们往往喜欢小动物,引导他们感受动物的感情,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外貌漂亮,更是因为他懂得人的感情,能与人交流,触动人的内心。孩子们如果注意到这些了,其实就是在进行语文积累。老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关注这些身边的琐事,并启发他们用恰当的方法表达出来。

语文积累的内容很多,但如果我们学会关注生活,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语文其实很简单,生活处处有语文。

三、记录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实践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然,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勤”。要引导学生勤于练笔,把观察、感受、思考的结果用文字的形式变现出来。长此以往,相信同学们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1.自由倾吐,记叙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一项中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生动幽默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做到了这些,相信学生定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区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2.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述,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3.激发兴趣,大量创作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每次作文及平时的随笔日记,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优秀习作,或在班级学习,或在班级“学生作品秀”上贴出来,或推荐投稿极力表扬,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要扎根于对事物的细微观察和对语言文字的了解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本身,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让他们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的作文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美好景象。

上一篇:放飞孩子的思维 下一篇:我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