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反思与创新

时间:2022-09-01 05:12:46

浅谈新课改下的学校管理反思与创新

21世纪是由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因此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是一个把对创新的规律和特点的掌握运用到人的培养中去的过程。培养人的心灵和情感,对事物敏锐活泼的观察力,教育人要用心灵去理解,去做能真正使自己创新和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长期受到轻视,尽管人们对创新教育的呼声很大,但具体的工作进展不大。

一、我国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文化。在历史上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再加上生产力的落后,在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下没有将创新作为教育理想,溶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开始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在法律上得到明确规定,没有从法律上赋予学生冲破旧规律,自由选择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的权利。

2、缺乏与创新教育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教学课程开发滞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编写教材的人员往往是没有参与现代技术应用的老师。就教学内容上缺乏与行业发展相一致的新技术,新内容。在教与学过程中缺少学术批评和辩论。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在教学中重教轻学,不能很好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不注重学生怎样学,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缺乏创新学习的信念,连自由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成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突破,在备课中只备传授的知识内容,不备教法、学法,课后缺乏教学回顾和质量分析,所以教法单一,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从发挥。

4、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对创新教育重视不够。在教学评价机制中,对于教师创新思想及教育改革的成效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定性指标太多,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合理认定,常常是一份闭卷考题的分数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轻视教学过程考核,轻视能力鉴定,考试方式单一。

5、学生所享有的学习自由范围狭窄。创新教育离不开学习自由,这一点影响着高等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高校在力求实现真正的学分制,进行弹性教学管理,但由于观念、体制、条件等方方面面的不配套使得选课、选教师、选学校、选专业、选学习时间、选考试方式等难以兑现。这样造成了“大锅饭”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空间。

二、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存在的弊端

反思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权”为本,权威至上。学校管理需要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主义,学校也会陷入混乱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现行的部分学校管理最为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教科书是权威。权威的崇尚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这也与新课程所倡导的“学校的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相背离,在一个没有教育思想,崇尚权力、权威的校园里,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呢?

2、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保障作用。

3、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我们都知道,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悲的是,在我们现行的不少学校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管理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

1、实施校本管理,重建学校管理的新机制。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自主管理的办学取代政府包揽办学的模式,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并以独立法人资格对学校发展目标承担责任的管理,简单地讲,就是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

2、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营造研究氛围。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用的校本教研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即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也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

3、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4、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和制度,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近些年来,人们把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开始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信,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能构建起一个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弹性新体系,促进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上一篇:浅谈在英语中怎样速记单词 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策略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