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对照分析

时间:2022-09-01 04:45:19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对照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即经皮锥颅引流术及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慢性硬膜血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0例,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经皮锥颅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效69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95%,对比P

关键词 经皮锥颅引流术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现代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其主要是指受伤3个星期以后患者开始出现的血液及其分泌产物在其硬膜和大脑表皮之间积聚,并导致了患者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的血肿型疾病。对于慢性硬膜下出血的治疗有很多种手术方式,为了研究并探讨最佳的治疗该项疾病的手术方式,为了分析经皮锥颅引流术及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对于该项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2002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0例,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200例,男132例,女78例,年龄42~80岁,平均62.5岁。其中血肿位于左侧79例,血肿位于右侧62例,双侧血肿59例。患者的血肿部位具体情况:额颞顶枕部28例,额颞部36例,额顶部98例,额部38例。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组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手术方法:对照组运用经皮锥颅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其具体的治疗方式如下:以患者的头颅CT或者MRI扫描定位的的钻孔点来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取患者的血肿最厚点处为基本的钻孔点,此时,要尽可能的避开患者的功能区,患者的颅骨钻孔完成以后,应该将骨孔的直径扩大,并在其硬膜边缘吊4针,切开患者的硬脑膜,缓慢的释放出硬脑膜下的血肿[1],并将12号硅胶引流管置入到患者的血肿腔之中,用生理盐水多方向的对其进行彻底冲洗,尽可能冲洗干净患者的积血以及微量降解物,在为患者置入引流管之后,注入大量的清水,并运用凝胶海绵来充填患者的硬脑膜口,夹闭患者的引流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固定处理,逐层缝合患者的切口,手术完毕。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效69例,有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95%,而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效48例,有效37例,治疗总有效率85%,对比P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ml。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头伤后一段时间,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精神障碍或局源性脑症状,均应考虑发生本病,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能提供头伤史的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临床上有时难与颅内肿瘤和先天性脑积水相区别,但CT、磁共振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头部外伤3周以上开始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位于患者的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2]。现阶段,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式一般已达成一致,便是运用钻孔引流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式具有如下的优点:首先,在切口不需要延长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大骨孔,从而充分的暴露手术视野,以便于医生在手术中的操作[3]。其次,对患者骨孔周边的硬脑膜进行悬吊止血的处理,从而有效的预防钻孔时脑硬膜与脑颅骨之间血管剥离所引起的出血。第三,视野扩大,从而有助于医生在直视的情况下对手术进行操作,不易穿破患者血肿腔的内壁而将其插入到患者的脑组织中,此外,该种治疗方式还有助于血凝块的尽早清除,具有术后拔管早、入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等优势[4]。第四,术中能够进行较为充分的排气,且术后的引流畅通,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术后张力性气颅的形成。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的方式来治疗硬膜下血肿不仅非常的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上一篇: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下一篇: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流程及操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