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硫废碱液生物脱硫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9-01 03:29:06

含硫废碱液生物脱硫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 采用循环式生物曝气滤池工艺(CBAF),对含硫废碱液进行生物处理实验研究,通过监测研究了硫化物负荷、HRT、DO、温度和pH等因素对废水中硫化物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当硫化物容积负荷为2.5 kg /(m3·d),DO为2~4 mg/L,pH为6~8,温度为20~35℃时,硫化物的去除率达到95%以上。

【关键词】 循环曝气生物滤池 含硫废碱液 生物处理

含硫废碱液主要来自石油炼制过程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产品碱洗精制时产生的一种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醇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碱性废液,并带有恶臭气味,其pH在12以上。目前对该污水的处理方法有中和法、焚烧法和湿式空气氧化法(WAO)等,其中最有代表的是。WAO法是一种成熟的炼油高浓度废碱液处理方法,该方法处理效率高,氧化彻底[1-3],但该方法需要在较高压力和较高温度下运行,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投资较大,成本较高[4]。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新型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它将生物处理和过滤2种处理过程合并在同一单元中完成,具有负荷大、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5-7]。本文研究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曝气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循环曝气生物滤池(CBAF)新工艺对含硫废碱液进行生物处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该工艺对传统的BAF反应器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隔离曝气技术,即实验生物反应器由两个同心圆筒组成,内管的内径为40mm,壁厚为5mm,外管的内径是200mm,壁厚为8mm,填料的有效容积为:32L,填料底部垫层由碎石组成,厚度300mm,在垫层底部设置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系统。生物反应器分为填料区和曝气区,废水从底部进入,在内管安装曝气头,由曝气推动,形成内循环,充分提供氧气的过程。

1.2 试验方法

含硫废碱液经H2SO4稀释中和后进入生物反应器,与反应器内的循环水充分混合并充氧,经曝气充气后的废水穿过填料层,与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接触,并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而降解。调试驯化1个月后,即进入正式运行试验。

1.3 分析方法

硫化物采用碘量法;pH采用电极法测定;水中溶解氧(DO)采用便捷式溶氧仪(JPB-607,上海雷磁仪器厂)测定。

2 监测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硫化物负荷对生物脱硫的处理效果影响

容积负荷反应器基质与生物量的平衡关系,但对于生物脱硫,容积负荷直接影响着无色硫细菌的生长和对硫化物的去除效果。较高的硫化物容积负荷,供细菌利用的基质较多,可促进生化反应速度的加快和细菌的生长,容积负荷较小,供细菌利用的基质较少,除影响无色硫的生长外,无色硫细菌在第一步中不能得到足够的能量,则将体内或体外的S进一步氧化为SO42-以弥补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炼油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含硫原油加工量不断增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碱液的浓度和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加。在前期研究硫化物转化影响和参考有关文献之下,更进一步研究生物脱硫的影响因素。在装置稳定的运行下,研究CBAF工艺对不同负荷的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的处理负荷。实验研究了硫分物负荷分别为1.5kg/(m3·d),2.5kg/(m3·d),5.0kg/(m3·d)时,CBAF工艺对含硫废碱液的处理效果的影响。

2.2 不同负荷下生物脱硫情况

装置稳定运行的情况下,CBAF工艺硫化物的负荷分别为1.5kg/(m3·d),2.5kg/(m3·d),5.0kg/(m3·d)的处理情况统计见表1。

结果表明,当硫化物负荷为1.5~2.5kg/(m3·d),即HRT为16~32h时,CBAF工艺对含硫废碱液中硫化物的处理效果比较明显。在硫化物负荷为1.5kg/(m3·d)时,由于负荷小,HRT处理时间长,处理效果显著。但是当硫化物负荷为5.0kg/(m3·d),HRT处理时间短,处理量大,处理效果较低,硫化物的去除率只有74.18%。当硫化物负荷为2.5kg/(m3·d)以下时,去除率基本上都达到98%以上。由试验结果可知,硫化物的处理效果受负荷和HRT影响较大,而硫化物处理效果在负荷为2.5kg/(m3·d)以下比较理想,因为随着HRT的增加,废水与生物膜接触的时间较长,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相应提高。但是,进一步延长HRT的实验可以看出,各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提高不明显。因此,CBAF工艺对含硫废碱液处理适宜的硫化物负荷为2.5kg/(m3·d)以下。在该条件下,硫化物可获得较高的去除效果。

2.3 不同DO对生物脱硫的处理效果的影响

CBAF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工艺,DO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理论上认为,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在有氧条件下可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无色硫细菌则是通过好氧呼吸将硫化物氧化为单质硫和硫酸盐,因此反应对DO有一定的要求。试验反应器中的DO由曝气充氧提供,通过改变曝气量的大小来调节水中的DO质量浓度和循环量大小,即气水比问题。在装置稳定运行条件下,考察CBAF对不同DO的处理效果,确定最佳的DO值。研究DO值分别为DO4mg/L时CBAF工艺对含硫废碱液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如下所述。

pH值6~8,温度为25℃左右,硫化物负荷为2.5kg/(m3·d),不同DO对含硫废碱液中硫化物处理情况统计见表2。

结果表明:在pH值6~8,温度为25℃左右,处理负荷为2.5kg/(m3·d),DO4mg/L时,硫化物的去除率为98.50%。理论上来说,由于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是好氧微生物,所以说越高的DO越有利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分解更多的有机物,达到提高碱废水中硫化物去除率的效果。综合上述各个指标的去除效率来分析硫酸物的去除,DO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硫化物去除系统中,当处理量一定时,较高的DO可提高硫化物的去除率。理论上认为,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只要保持反应器中的DO为2mg/L以上,就能满足微生物降解对DO的需求。

2.4 不同pH对生物脱硫的处理效果影响

CBAF工艺对含硫废碱液中硫化物的去除,起主要作用的是水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的生长受pH和温度的影响较大。微生物酶的稳定性受pH值的影响。大多数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最适宜pH为6.5~8.5。自然界中氧化硫化物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即丝状硫细菌、光合硫细菌和无色硫细菌,大部分属于化能自养型,而无色硫细菌适合生物脱硫工艺。实验研究了不同pH值对生物处理有何影响,如下所述。

在温度为25℃左右,硫化物负荷为2.5kg/(m3·d),DO为2~4mg/L对含硫废碱液中硫化物处理情况见表3。

结果表明,当pH值较低时,处理效果仍然较好,那是因为无色硫细菌生长环境条件较广,在pH为1~10,温度4~95℃,DO高到饱和,低至完全厌氧的环境中均发现有无色硫细菌生长活动。而KUENEN研究发现,无色硫细菌在营养物质受限制,在有足够硫化物时,可在几乎无明显生长的情况下,高效地将硫化物甚至胞外单质硫氧化,每增长1g细菌细胞至少可产生20g单质硫。从以上的实验发现,当pH值较高时,硫细菌的脱硫能力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当进行脱硫的CBAF反应器的pH为6~8时,硫化物的处理效果良好,硫化物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5.15%,而当pH>8,硫化物降解状况明显恶化,出水出现黑色浑浊现象。当pH

2.5 不同温度对生物脱硫的处理效果影响

微生物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好氧生物处理要求温度在40℃以下。微生物在适应温度范围内,随温度逐渐提高,其代谢活动加强,生长、增殖加快,但超过最适温度后,生长速率逐渐降低,生长周期也延长。试验期间温度主要在20~35℃之间,是一个比较适宜的温度范围。试验发现,当温度

结果表明:温度对硫化物的去除影响较大,当温度低于20℃时,硫化物的去除效果变差,在10℃以下时CBAF对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只有63.65%,低于20℃时,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为71.82%,处理效果很不理想。但当温度在20~35℃时,硫化物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其平均去除率达到93.33%,硫化物的去除效果较好。所以控制温度在20~35℃,有利于CBAF工艺对硫化物的去除。

3 结语

(1)随着硫化物负荷的增加,处理效果下降。CBAF生物处理含硫废碱液合适的硫化物负荷为2.5kg/(m3·d)以下。(2)DO浓度对含硫废碱液生物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当DO为2mg/L以上时,CBAF生物处理对硫化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7.31%。(3)CBAF工艺处理含硫废碱液合适的pH值范围为6~8,温度范围为20~35℃。(4)CBAF工艺处理含硫废碱液具有良好的处理效。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谭国强,钟理.炼油碱渣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现代化工,2007,27(6):10-14.

[2]王诚信.废碱液湿式空气氧化处理的现状与进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5,(1):29-32.

[3]郭宏山.炼油及乙烯装置废碱液湿式氧化处理工艺的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31(10):39-43.

[4]谢文玉,钟理,任伟.石油化工废碱液处理技术进展[J].现代化工,2009,29(6):28-31.

[5]Stephenson T, Mann A, Upton J. The small footprint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J]. Chem Ind, 1993, 14: 533-536.

[6]Moore R, Quarmby J, Stephenson T. The effects of media size on the performance of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J]. Wat Res, 2001, 35(10): 2514-2522.

[7]崔福义,张兵,唐利.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10):1-7.

上一篇:基于ProfiBus的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组态 下一篇:浅谈供配电系统节能降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