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生命奠基,关注国家民族未来

时间:2022-09-01 10:52:45

为青少年生命奠基,关注国家民族未来

自2007年5月7日,中央7号下发以来,辽宁省以对国家、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把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作为5年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向活动要质量”的工作方略及实施“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科研和培训为两翼”的工作格局,并对照文件条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科研、培训和各种体育活动。

一、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联席会制度,确保《意见》落实到位

1.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管理机构

我省14个市教育局均设立了体卫艺科(处),各县(区)教育局也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专职干部;各级教研部门均设立了体卫艺的教研部(室),配备了专职体育卫生与艺术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校均配备了主管校长,设立体卫艺教研组和卫生(保健)室,卫生室配有专(兼)职的卫生保健人员负责学校卫生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组织体系。

2.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辽宁省政府于2008年6月3日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辽政办发[2008]32号)文件,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挂帅,成员由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卫生厅、体育局、团省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我省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的重大发展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纳入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特别是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各市政府都将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以强调和落实。2010年辽宁教育统计资料显示,我省小学和初中体育场馆面积达标率分别为91.4%和94.7%,盘锦市所有小学、初中和辽阳市所有初中的体音美器材配备达标率均为100%。

二、充分发挥教科研训的引领作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1.以体育课堂教学为抓手,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意见》和《课标》的总体要求,就如何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时间做到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一直以来是我省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出台了《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及实施方案、《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辽宁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管理暂行规定》《辽宁省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系列指导性文件。我省规定体育课不仅要注重技能掌握,更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安排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内容。为此,我省通过每年召开一次教研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体育评优课、每年召开一次农村体育评优课、每三年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利用三年时间评150个辽宁省优秀体育教研组、利用四年时间评120节辽宁省体育精品课、利用三年时间评100名辽宁省体育名师等方法,来强化向体育教学要质量和激发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以达到规范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有力地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

2.以体育科学研究为统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自2007年《意见》以来,我省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提高”工作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倡导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由教师如何教学的领域逐渐转向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领域,这种转变不仅使研究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且研究的主体也由教师转向了学生,其成果为教师提供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指导,确保我省学生各项素质稳步提高。

3.以体育教师培训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省制定了分层长期培训计划,实行研中有训、训中有研、研训一体的工作格局。从参加人员上分为三个层次:每年一次辽宁省教研员培训(培训者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骨干培训)和每年两次教师培训(提高培训)。从培训形式上,我们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方法。

三、充分发挥各项体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广泛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质量和效果

大课间活动是辽宁的传统优势项目,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辽宁召开的全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展示会以来,我们始终将大课间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定期有检查和评比。我省大课间活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做操(国颁操、国颁操加自编操、国颁操加班操等);第二阶段增加体育活动项目,在大课间活动时每班要确定一个活动项目,器材由学校提供或学生自带,活动20分钟后开始做国颁操,然后以整齐的队列回教室;第三阶段跑操,这种大课间方式是由盘锦发起的,然后逐渐辐射全省;第四个阶段体育与艺术结合,这也是我省贯彻“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艺术2+1”和“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为学校和学生搭建了活动平台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和学生体育和艺术活动空间,更主要的是我省中小学大课间在保证30分钟的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增加活动的强度,以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目的。

2.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卓有成效

为贯彻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辽宁省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辽宁省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并于2007年6月1日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启动了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和举办了启动仪式。省内各市也都以不同形式启动了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辽宁省在“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目标的引领下,通过积极推进《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开足、开齐体育课同时,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结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体育活动结合(三结合)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校外远足、定向越野、冬季长跑等多种体育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掀起了我省校内外健身活动的热潮。

3.积极推进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活动内容

为确保学生体育、艺术“2+1” 项目长期深入开展,我省在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和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都要建立学生运动队、艺术团体(兴趣小组)和“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局面,把每个学生都能够至少参加两项课外体育活动和一项课外艺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作为今后常抓不懈的工作。继2010年6月教育部在铁岭市召开了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2+1项目”活动研讨会后,我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5月先后在营口市和铁岭市举办了两届辽宁省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现场展示会,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

4.扎实开展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为确保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保证体育与健康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和次数,我省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活动内容。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以及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作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日常检查项目,对未落实的单位,一律取消参加各种评先表彰资格。市级每年一次、省级每两年一次。学校要把每天落实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班级评比,班主任、体育教师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我省明确规定,县(区、市)教育督导部门每年进行一次体育专项督导,市教育督导部门每两年要进行一次体育专项督导,省教育督导部门每三年进行一次体育专项督导。

四、发挥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始创于辽宁省的初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一直以来具有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07年辽宁省又出台了初中体育考试改革的新方案。该方案在内容、项目和分数标准上,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做了适当的调整。一是将30分改为60分计入初中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总成绩;二是改变过去只有身体测试项目没有锻炼项目的局面,增加了男1000米、引体向上、女800米、仰卧起坐锻炼项目;三是将毕业一次性考试改为初中阶段每年都有督促检查性考试;四是增加了体育卫生常识考试内容。

2007年,教育部将辽宁省作为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验省,而锦州市作为全国六个试点城市之一,至今已经坚持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近30年了,而且也取得一定成效,初中学生的各项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从2011年开始,我省出台了体育测试成绩纳入高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内容,凡是体育测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发高中毕业证书。这项举措的出台,有力引导和激发了高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对于延续初中体育考试成果和提高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其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不懈努力下,辽宁省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决心从2012年开始,每年评选出100所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先进校;从2013年起,每两年评选出30个辽宁省优秀体育艺术活动示范县(区)。努力打造学生课外体育、大课间、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精品项目,达成市市有特色、校校有专长、国家居领先的总体目标。

上一篇:创新求实、稳步推进 下一篇:认真实施面向全体,体推进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