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时间:2022-09-01 08:13:39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把握好眼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等各方面关系,同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中部地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中部地区

当前,我国产业转移、区域合作将会呈现出新的格局。中部地区由于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特别是拥有劳动力、资源等有利因素,成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区域。当然,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部地区必须在统筹考虑本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和发展趋势基础上,把当前需要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发挥优势和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把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前瞻性,做到高屋建瓴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前瞻性、全局性,这是统领产业转移工作的首要原则。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注重引进产业的技术含量,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

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 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产业的技术含量越高,其发展后劲及生命力才越旺盛。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不仅要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工业,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鼓励企业技术研发和设计环节一并转移,还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增加中高档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绿色环保型产品比重。同时要重视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产业在转移过程中实现技术、产品和生产效率的升级。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要考虑引进产业对环境的影响,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不能因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要吸取发达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依据,按照本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禁止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对于有污染但不得不发展的产业,承接同时应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的步伐,将负效应降到最低程度。①

第三,必须把节约资源、节能降耗放在首位。承接产业转移与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当两者出现冲突时,必须把环保和节能放在首位。不管是承接产业还是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都要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认真考虑对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土地的征用与利用,是否实现了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集约利用、废弃物的集中再利用,是否符合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承接产业转移要基于自身定位和基础,做到因地制宜

中部地区各省区经济发展目标、规划要求及优势都各具特色,所以承接产业转移要利用好比较优势,基于本地区产业基础、经济特色、市场条件及经济发展规划,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产业转移与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系。承接产业转移要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相结合,不断创新探索、转变提升,而不是简单复制、照搬沿海那种模式,重复沿海低端制造业和加工业。要防止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企业向本地区转移,加强产业链对接、技术对接,依托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进行链条式的结构扩大,引进上下游产品或上下游配套生产经营企业,拉长拓宽产业链条。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考虑,把科技优势、资源优势等相对优势与承接的产业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好的衔接模式,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二要处理好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中部大部分地区为农村,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城镇化水平低,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大力承接食品、纺织、服装、轻工、电子、医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积极承接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联系紧密或相关的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如把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业、销售、运输业直接和农业联系起来,通过农业产业化使农业生产形成合理规模,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此外,还要依托本地优势,通过产业积聚,促进小城镇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提供和良好的前、中、后期服务,吸引产业落地生根,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三要处理好区域之间竞争与互补、独立与开放的关系。在新的市场份额分配过程中,要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要考虑到原有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注重于本身优势产业的培育。承接能够提升本地区产业优势和规模,能够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项目,使之与原有产业协调统一。此外,以省区、县域为基本单元的综合性经济体系,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要明白只有开放互动才能谋求突破。要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的集聚,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承接产业转移要具备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载体,做到筑巢引凤

虽然中部地区拥有区位、资源等很多优势,但要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占得先机,就必须从优化投资环境、落地产业配套载体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做到筑巢引凤。

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首先,要建设更加完善通畅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和高效低廉的物流系统。据相关调查,货物进出海港的运输费用是投资者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从内地到港口的运输成本如果太高,甚至抵消了内地用工低廉的优势,就可能会使一些企业(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宁可关闭或外迁到东南亚低成本国家,也不会贸然向内陆转移。②尽管中部地区具有区位优势,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优,但距离投资者的要求还有差距。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招商实效,提高服务水平。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承接产业转移,在土地、金融、用工等方面提供优惠,吸引产业落地。第三,要依法运作,规范运作。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得到兼顾。要依法保障落地企业、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定投资者信心。

另一方面,要抓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平台建设。目前,企业不仅考虑转移成本,更看重承接地产业配套能力,关注上下游企业是否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集群,因此要抓好产业集聚区载体建设,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产业集聚区的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要突出集聚区内产业的“关联度”、“配套性”及功能“集合性”,要妥善解决好土地问题、企业生产和生活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工商会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配套,为引进外来资金和项目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

承接产业转移要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行,做到“两手”并用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遵循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利益驱动机制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首先,政府要明确自己的职能与定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其主要职能就是提供公共物品,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宏观调控作用。③相关部门要努力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原则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生态平衡,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把好产业政策关,政策指向上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引进高新科技项目、能够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项目、鼓励低污染、低能耗项目,使本地区能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使产业承接和自身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在具体操作上,政府需要制订相应产业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投资贸易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与指导,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多头转移。加强市场监管,抓服务保障,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投资者及引进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公开、公平、透明的经营环境。

其次,承接产业转移要以企业为主体,引入市场化招商机制。产业的转移和承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市场行为,是通过利益驱动机制来实现的。所以一定要尊重企业的自,应该由企业或其他市场主体按照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去做,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及市场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另外,引入市场化招商机制,借助外商集聚的商会、协会,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队伍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招商。

总之,政府以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弥补市场不足,鼓励企业主动与国内外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企业等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注释

①杨大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9期。

②陈耀:“产业资本转移新趋势与中部地区承接策略”,《中国发展观察》,2009年第6期。

③钟培武:“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招商引资模式转换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上一篇:产业创新风险要素分析 下一篇:县域经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