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05-19 10:48:56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摘要: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为中国中部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湖南郴州为案例,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部地区;湖南郴州;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9-0103-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出现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除了发达国家进一步对外转移产业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商务成本、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下,开始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据预计,到2010年仅粤、沪、浙、闽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将达1.4万亿元,这无疑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南郴州作为湖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南大门”,是中部省份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2007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九个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地区之一,具有先行先试、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探索经验的政策优势和历史使命。本文拟将郴州作为研究个案,探讨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关对策。

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1.政策优越。2006年3月,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措施;2009年9月,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部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优势。为抓住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中部各省纷纷出台措施,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扶持力度。以湖南郴州为例,2008年9月湖南将其明确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试点,2009年5月下发《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具体制定了34条承接产业转移的扶持政策。

2.资源丰富。中部地区的矿产、土地、人口、生态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资源基础。以郴州为例,其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钨、铋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一,锡、锌分列全国第三、第四,微晶石墨为世界稀有,储量达3 600多万吨,萤石储量6 800多万吨,占全国伴生萤石总储量的76%。森林覆盖率达59.1%,是华南地区天然的绿色宝库,旅游资源丰富。

3.区位优越。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区位优势。随着中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大压缩,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以郴州为例,素有湖南的“南大门”、粤、港、澳“后花园”之美誉,是湖南乃至中部地区扩大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106、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铁横贯南北,厦蓉高速(在建)穿越东西,已成为“珠三角”进入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

4.综合成本低。目前,沿海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大都是需要大量用工、用水、用地、用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部地区劳动力、土地、水利、电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1.国内外竞争更趋激烈。一方面是国际间的竞争压力加大,越南、印度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优惠的政策等有利因素,不仅对全球投资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也对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带来较大的诱惑力。另一方面是省际间的竞争有增无减,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省份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配套、优化投资环境、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本省资金向省内落后地区转移。

2.自身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工业整体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低级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关联度低,配套产业跟不上,没有形成产业链。中部地区的产业滞后,限制了产业转移的规模和层次。一些企业转移过来后,由于产业配套能力差也难于植根。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来看,中部地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技术模仿多于技术创新,多数属于粗加工产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缺乏谈判筹码,往往是被动式地进入转出企业的生产体系,成为产业价值链当中低端模块的生产者。

4.高端人才短缺。中部地区虽然劳动力丰富,但是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工人的素质不高,多数缺乏专门的职业技术培训,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短缺,高技能、高素质、替代弹性小的高端人才偏少。劳动力市场不发达,企业招工的难度较大。

三、中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1.解放思想,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识。一是要增强机遇意识。产业转移的机遇十分难得,竞争也十分激烈。许多发展中国家、东部省份的欠发达地区、西部省份都对产业转移十分重视。中部地区如果不克服畏首畏尾、怕担风险、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树立机不可失、在竞争中求发展的观念,不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丧失先机,陷于非常被动的局面。二是要增强服务意识。承接产业转移会带来思想的解放、人才的集聚、开放的扩大、改革的深入。承接产业转移之后,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发展要素都会随之而来。这就要求中部地区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全方位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三是要增强市场意识。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用行政命令来维持经济秩序和处理经济矛盾的思维及方法,树立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用资源换资金、资源换技术、资源换市场,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按价值规律办事的观念。四是要增强法制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作违法和不能实现的承诺。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为招商引资创造一个稳定、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

2.理清思路,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一是坚持重点承接与全面承接相结合。中部地区应该在全面承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和确定符合自身产业特点、区位接近、承接势头较好的地区作为重点承接地区。以郴州为例,就应将珠三角地区确定为重点产业转移来源地,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交流与协作,有目的地选择与郴州优势产业有关的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食品、医药、建材、化工、机械等行业内的知名企业,重点吸引这些地区的企业和人才投资兴业。二是坚持发挥区域特色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统一。中部地区要突出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外向型产业转移;凭借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切型产业转移;发挥现有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三是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并重。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中部地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防止简单的、低层次的转移。不能因单纯追求短时间的经济利益而饥不择食,盲目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于有污染但不得不发展的产业,承接同时应加快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的步伐,将负效应降到最低程度。

3.优化环境,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竞争力。一是坚持试验先行、不断探索。中部地区要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园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的试点示范、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研究出台更灵活的创业政策,降低门槛,建立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先行先试政策实施的评估机制,形成区域性“竞争机制”、市场化的“倒逼机制”,从而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探索经验。二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中部省份要切实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和完善重点工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办事流程。依法整治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政务公开、绩效考核、效能监察、服务承诺等制度,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三是大力改善配套保障条件,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基础。中部地区要积极推进公路口岸、铁路口岸、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电力、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实现城市综合服务对产业园区的有效覆盖。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构建快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引进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4.突出园区建设,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坚实载体。一是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引导,积极争取与沿海发达城市、商会或专业公司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探索合办产业承接园区,发展共享共建的“飞地经济”。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二是积极探索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和服务创新,加大园区资源整合力度,落实园区综合经济管理权限,按照项目集聚、资源集中、技术集成、政策倾斜、设施配套的要求,把各类园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优良的高新技术集中区,提高园区经济的集中度、集约度和贡献率。

5.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中部地区要按照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服务集成的要求,重视产业配套以及产业链的整合,围绕发达地区欲转移出来的产业,立足当地现有的支柱产业,合理设置项目准入门槛,严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有效防止生态风险。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机结合,优先承接有带动作用和能延伸产业链、配套能力强、壮大产业集群的先进制造业。对适宜引入的高新技术成果,可实施技术嫁接,在承接中改造传统产业,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6.注重引智引技,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中部地区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达标、符合节能减排等要求的项目,鼓励承接产业转移时企业技术研发和设计环节一并转移,特别要重视引进掌握了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鼓励和引导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和运用核心技术,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承接产业转移资金应重点向高新技术领域项目倾斜。

上一篇:信息科技革命与反垄断法的冲突 下一篇:华东六省中心地连外交通线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