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思路的应用

时间:2022-09-01 07:53:36

地理新思路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结果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对教学过程却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通过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地理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指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它更多的是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力求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谈一下新课标在其中的应用。

理性的知识实验化。例如讲解热力环流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做如下实验:当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外温度较低时,将门稍稍打开,只留一条小缝,并将两支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在门的下沿和上沿处, 观察烟雾的流向。结果同学们发现:门的下沿烟雾飘向室内,而门的上沿烟雾飘向室外,而且是室内外温差越大,效果越明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学们通过实验,经历了整个实验过程,亲眼看到了实验的结果,浅显易懂,记忆深刻。

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感受来理解知识。例如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而一个恒星日只有23时56分4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按课本上说的,由于选定的参照点不同,一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如下演示实验来说明问题:老师将自己比作地球,以最前排某同学作为太阳,这位同学后的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作为恒星,老师站立伸直一手臂,与前排的某同学和最后的某同学在同一直线上。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则老师逆时针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学生观察老师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前排某同学(太阳)和最后的某同学(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老师逆时针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学生观察老师旋转一周后手先指向了最后的某同学(恒星),但还没有指向前排某同学(太阳),要继续多转一定的角度才能指向前排某同学(太阳)。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再演示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同时也可以进行延伸探究: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发生变化,即都自东向西转,太阳日和恒星日有何变化?如果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其中只有一种方向发生变化,而另一种运动方向不变,太阳日和恒星日又有何变化?以此来加深同学们对太阳日和恒星日区别的理解。

课本知识生活化。现实生活与地理关系密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在讲解地转偏向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学生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例如咱们国家平时车辆和行人靠右行。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北半球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如果靠左行,北半球车辆会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道路中间,更容易与对面过来的车辆相撞,发生车祸的频率会更高。靠右行,北半球车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都偏向路边,路边是司机开车时注意力的集中点,司机会不断调整方向来保证行车安全。

一天,空中阴云密布,一场大雨就要来了,我赶紧让学生在学校工地上拉了几车大沙和一车石子,倒在操场的下坡处,堆成小山状,让学生们站在不远处的大会议室的走廊上,细心观察雨水冲刷的情况。我在一边给他们讲解,提醒学生哪个地方像是塌方,哪个地方又像是泥石流,哪个地方又像是河流冲蚀。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劲头十足。雨停后,我带领着学生们跑到坡下的操场上,让他们细心观察坡下的情况,沙石的分布一目了然。再给他们讲解课本第四章的河流地貌。洪积平原一般是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较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可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又分成许多支流,呈扇状向外流动,河流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下来。随着各支流泥沙的不断堆积和河道变迁,就形成洪积扇。洪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是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随着水流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堆积的物质逐渐变细,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分选性较好。多个洪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平原。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学完了这部分知识,这样比照本宣科不知要好多少倍,也比课本上的实验要好得多,学生一看就都明白了,老师省劲,学生易懂。适时调整了课本的内容,学生也感到比较新鲜,兴趣较高,也比较积极。

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作为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精神,用心去钻研教材,细心去观察周围的环境。我们会发现:处处都有我们所学的知识,时时都有我们的课堂。新课标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只要我们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手动、眼动、心动、脑动、思维动,我们的学生就是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学生,我们的地理课堂就会处处绽放出它的魅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四高级中学)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契合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