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色彩渲染化学课堂

时间:2022-07-01 11:51:05

让生活色彩渲染化学课堂

一、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本要求

1.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直接经历并获得的体验,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2.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从最细小的层面上而言,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即是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为此,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要摆正位置,减少“身份角色”,不以势压人,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不用命令式,多用商讨、对话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间的辩论,也鼓励师生间的辩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策略

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进而对化学课堂产生亲切感、眷恋感。“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等。

2.课堂“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也许这真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这启迪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3.课堂“训练”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提供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的化学课堂,要求训练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生活中的化学科学知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是:给训练题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悟到化学原来如此地真实!

4.课堂“延伸”生活化,提升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作为教师还应该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一旦所学的东西被派上“用场”或遇上“愁患”时,学生求知的劲头会更大,跃跃欲试的要求会更强烈,对于延伸课堂、激活知识、提升能力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此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暂时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潜能,应鼓励他们进行实验、猜测、推理、创造等活动,也就是指导学生“搞研究”。

三、实施“生活化课堂”的初步成效

通过“还课堂以生活本色”的实践,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受益匪浅。

1.课堂“活”了

课堂“活”起来,不仅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而且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学生“活”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目标从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拓展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3.教师“活”了

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程结构,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在学生实际运用中,既能让学生的所学得以正确地运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教师回到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自我提升和发展。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消除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弊端,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得以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县黑石中学 )

上一篇:论新课标下地理课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对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