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9-01 06:05:47

浅谈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为大连民族学院国家民委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科研立项,编号为:C10

[摘 要]大学生理财观是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而进行理财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解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最后结合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理财观教育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理财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大学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民族高等院校尤为突出。民族院校具有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贫困生多等特殊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各民族学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差异明显,所以针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理财观的研究,正确指导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对有效地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理财观的内涵

理财观是指个人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 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大学生理财观是大学生对钱财使用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价值观、金钱观、劳动观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理财观念直接决定了家庭、社会的理财导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我国百姓的理财观仍处于启蒙期,如何使理财行为成为国民的习惯,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观教育势在必行。

(2)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上仍然继承其阶级性的特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此基础上,民族高等院校更加肩负着培养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民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立校之本,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统一性和融合性,通过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满足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根据我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家庭供给占92.32%,国家的奖助贷占5.64%,勤工俭学占10.41%,后几种经济来源途径与家庭供给相互交叉,总体上看,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家庭的供给,“开源”的途径较少。

第二,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更加多元化。据调查,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品等)仍占较大比重,约为60%-80%,人情消费(包括朋友聚会、谈恋爱等)比重有所增加,约占20%-40%,更有甚者达到60%以上,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用于从业、技能考试的费用在逐渐增加,但是在书籍等传统学习用品方面的消费却在逐渐减少。

第三,大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消费缺乏理性,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在高科技产品、服饰、化妆品等方面存在攀比消费和浪费消费的现象,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形成冲动消费,导致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成为“月光族”。

第四,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知识匮乏。在我校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将每笔花销记录在账本上,争取每个月有一定的结余,但当问及如何理解“理财”,却少有人能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知识严重匮乏,理财观念淡薄。

(2)深入探析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

第一,社会因素。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正处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大,社会上不良的消费观以及价值观,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形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消费心理。同时,在现行社会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缺乏独立理财的环境。实际上,在大学里打工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少的,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很难独立理财,更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第二,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本着“自己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宠溺观念,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家庭竭尽所能,削减其他开支也要尽量保证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支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占家庭年收入的40%至60%之间,而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家庭供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达到80%以上。而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大学生分担,因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家长更没有在理财方面给孩子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致使大学生大脑里没有理财的概念。

第三,学校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高校放松了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的教育。在日常管理方面,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学生花的是自己的钱,对学生一些浪费消费问题放任自流。同时,由于学校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原因,理财观的专题教育没有充分开展,而且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大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与引导。

第四,个人因素。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90”后大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极大冲击,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当他们远离父母,在大学校园里开始独立生活学习,虽然他们的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但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还没完全成熟,缺乏科学的理财教育,进而出现了入不敷出的不良现象。

上一篇:基于PROFIBUS的工业以太网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下一篇:赏识教育在高职公共平台课程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