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供电企业中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时间:2022-09-01 04:34:41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中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电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所以电力资源在我国越来越紧张。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事业发展还落后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这不仅仅没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给人民的时候带来极大的不便。要想改变现在这样的局面,除了要充分的利用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挖掘潜在的资源,还要提高供电企业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电力企业的新的发展趋势已经不需要以前那些陈旧的电力管理方式和设备,要有一个全新的电力结构的管理模式,所以就有了全新的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不同于以前的电力设施系统,在电力运作上有着全新的逻辑,本文将重点介绍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并对其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

一、配电自动化所包括的内容

随着近几年电力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改变现状,一项新的技术——配电网自动化应运而生。它主要涉及到低压电网,以目前市面门上的一些电力经营企业为主要作用对象。

配电网自动化它不仅仅涉及一些电力设备和线路,它还涵盖了计算机的综合运用、通讯设备、电力监控系统、电网规约等等。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供电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电源端应该要保障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设施的可靠安全,如插座、变压器等。

2、自动判断并隔离设备故障:在设备发生人为或者是自然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自动隔离诊断,然后对电力进行恢复。

3、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配电网一般需要对所显示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把信息传递出去,对设备的营运状况作及时的反馈。

4、用电管理:对小区居民所提出的意见和看法进行管理,把这些意见直接反应到配电中心,由配电中心对这些意见和看法进行总的处理。

二、配电自动化的应用意义

配电自动化的使用帮助我国在电力资源上进行了优化,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我国的县级企业使用配电自动化,具有以下的应用意义:

1、我国县级企业实施配电自动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节约资源,提高效益 ;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以及用电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可以最终实现以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对配电系统在线的、准实时的闭环控制;配电自动化的实施真正做到了了无人值班,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2、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电网可靠性,切实提高了电能质量,确保为用户不断优质供电;配电自动化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将配电系统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把故障发生率降到最低,减少故障损失,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的作用和要求

3.1 主站系统设计

1.设计理念:对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来说,其设计理念应该要从层次化和模块化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所谓的层次化就是把整个软件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平台层和应用模块平台层,为了达到使系统更加稳定安全的目的,我们可以只是在基础平台层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适合其发展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响其发展或者是对整体作用不大的内容做适当的删减,但是在本质上不改变基础平台层在系统中的核心位置,通过这些操作来增加系统在操作上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模块平台层是指在原来基础平台层的基础上对系统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分为若干个模块,使每个模块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从而降低整体的操作难度,同时不同的模块拥有不同的功能,这些功能能满足不同投资规模的需求。

2.网络结构设计:硬件;软件

为了使快带和通信更加可靠安全,所以你在硬件上应该设计成双网平衡,分流互为并用的结构。

在软件领域一般将其设计为两个模式,即C/S 模式和B/S 模式。C/S模式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在整体的运行上进行管理和维护,具体的操作有对数据库里的信息和资料管理、控制和修改;B/S模式主要是负责进行浏览性质的工作,主要工作是进行IE浏览器的操作,对网页的动画、文字、数据等资源进行访问,但是没有权限对其进行修改。这两个模式之间的相互配合,减轻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网络操作上的难度,同时有提高了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拓宽了网络的范围。

3、除此之外,系统的主战还配有和其他系统连接的自动化接口,来及时地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大信息之间的联系,避免了自动化信息孤岛。

3.2 配电网故障诊断、负荷转移以及网络重构功能

该功能属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其功能应包括架空线路和电览网络的故障处理两部分,其实施方法有不同之处。当馈线发生相间短路故障或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由现场设备(分段和联络开关)自动判断馈线故障区段,自动将故障区段隔离,并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用户的供电。电缆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通讯网络将故障信息传送到主站,经故障诊断和负荷转移功能判断后将现场开关进行远方操作和处理。

3.3 子站终端设计

为了满足在工业在的温度要求和低消耗的要求,所以系统在子站的终端的硬件上要求采用工业级的芯片,尤其是柱上FTU。首先FTU密封性能很好,所以不可能存在散热的小孔;其次它是被按在柱上的开关周围,又被挂在电杆上面,所以非常容易收到信号的干扰,所以它在抗干扰的设计上也是非重要。这就要求在外界传来的网络信号、电源干扰、输出回路等采取措施来减少干扰。主要方法有浪涌抑制静电屏蔽,脉冲群抑制等方法。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要采取对外界信号的干扰,在软件上同样也要采取措施。

3.4 通信方案设计

为了解决以前在通信上面信号差,费用高、不可靠的缺点,系统主要采用了GPRS的无线通信方式,为通信双方提供了一个可靠安全稳定的交流环境。同时GPRS它主要是利用移动公司现在已经覆盖的网络来进行信息的甲流,这样就不要额外的铺设通讯线,减少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而且GPRS无线通信方式覆盖的范围也比以前普贤通讯的广,而且对周围复杂的地理环境有很好的适应,不容易受到影响。

1.通信内容:主要包括远程控制开关的动作,如合闸等;远程查询开关的工作状态,如正向有电/无电等;查询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遥测),如开关的整定值.

2.通信方式:实时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设定实时上传,时间间隔最小为1s,虽然在实时性上做得比较好,但是这种通信方式的营运成本较高,所产生的通信流量也较大;但是智能上传模式上传的时间间隔不是规定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定,当控制器产生SoE 或者信号有所改变的时候,通讯卡会自动上传所I设定的事项,而且通信参数远程上可以进行修改。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资源在我国也越来越紧张。配电自动化是以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改善电能质量为目标的电网自动化的具体实现之一。配电自动化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延伸与发展,在运行过程当中,自动化系统和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各种故障及问题,因此需要精心的维护维修,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使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发挥其优越功能,带领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带动我国的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倪建立,邓永辉.配电自动化系统[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冯庆东,毛为民.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例分析[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陈堂,赵祖康,陈星莺,胡大良.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上一篇: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工程电气设计初探 下一篇:生活不是一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