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时间:2022-09-01 03:55:28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摘要:行政审批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依法对经济资源、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呼和浩特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客观地分析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的成绩以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完提高呼和浩特市的政务服务水平。

关键词:行政审批,工作关系,基层建设,群众监督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经过连续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存在着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投资发展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距离。因此,呼和浩特市从2001年开始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全市行政审批事项,2002年初步搭建起集中对外的行政服务平台,2009 年市委、市政府借鉴全国其他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验,以市政务服务中心搬迁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那么何为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的管理模式起源于英国,是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推行的一项行政措施。撒切尔夫人通过推进一站式服务,让公民到政府办理有关事务时,只要在一个窗口申请,就能获得所需的全部服务,无需奔走于众多机关或窗口,有效改变了传统官僚制带来的效率低下、部门利益倾向严重等弊端。因此,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推崇,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效仿。

呼和浩特市按照“集中审批职能、集中审批事项、集中审批人员”的要求,把各部门过去由不同领导分管、不同科室承担的审批服务职能,统一调整到各部门新组建的专职审批管理机构“审批办”,部门其他内设机构不再承担审批服务职能,实现了审批职能的相对集中。为保证职能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市编委分别为29个市级部门新增了审批办机构和1名审批办副主任正科级职数,7个条管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本部门审批管理工作集中到相应科室。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后,组织29个市属部门审批办和7个条管部门审批管理机构整建制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经全面清理,把全市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由过去的708项减少到235项,减幅达66.8%。目前,不宜进厅办理和受理量很少的少数事项外,202个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70个行政服务事项,分别集中在综合服务大厅和专业服务大厅受理和办理,审批事项进驻率达到92.24%,行政服务事项进驻率达到100%。目前呼和浩特市45个职能部门审批办、233名审批工作人员整建制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审批业务。审批手续简化、权力的约束和卓有成效的监督,直接带来了办事人满意度提高。截至2010年12月31日,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受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行政服务事项165854件,办结162397件,办结率达97.8%,无一投诉;5个专业服务大厅共受理案件2137032件,办结率达100%。[1]

二、原因分析

分析呼和浩特市务服务中心取得的巨大成绩,笔者认为主要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对政务服务中心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中心硬件设施非常完善,软件配备也很齐全,很多先进的技术手段都被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中;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对部门派驻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按照不超过20%的评优比例从派驻工作人员中评选优秀工作人员;组织部把政务中心作为干部考核的重点,市委领导曾表示:“干部的入口在社区,出口在政务中心”;行政审批工作已纳入领导班子年度实绩考核范围,此项考核在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的综合评价中权重占35%。对政务中心七大项考核内容中包括了办结率、超时率、服务标兵等十几项指标,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海生笑称,“在零点几分就能拉开很大差距的领导实绩考核中,如果被扣上三、五分,估计领导就得下课”。

(二)客观方面

1.权力运行机制的“讲规范”

按照最大限度减少事项办理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结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原则,对进驻综合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的180个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50个行政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办理要件、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等逐一进行审查和规范,对上百种办事流程逐一进行清理和优化,剔除不合理的环节,明确了每个办理环节的办结时限和岗位责任,提炼出7种规范流程,绘制了每一个事项的审批流程图,并通过开发符合我市实际的较为先进的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将每个事项的规范流程固化到行政审批平台,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4.2%。比如,对企业设立、建设项目审批等实行“联审联办”,将企业设立审批时间由原来承诺的71天缩短到5天,将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过去的一年半缩短到60天。国地税整合税务登记流程,实行“两证合一”,登记时限由法定30天缩短为30分钟。同时,规定市级各部门办理审批服务事项,一律统一使用“审批专用章”,取消了部门公章和其他印章的审批功能。经公安部许可和认证,在行政审批平台中为各部门统一制作电子审批专用章,用信息技术手段保证审批工作严格按照固化的流程运行,从根本解决了多头受理和体外循环的问题。

2.队伍建设的“重管理”

(1)加强管理和监督

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关系都在原单位,只有党团关系在政务服务中心,因此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就相对困难。但是,中心并没有因此而放松队伍建设,相反却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管理方式以满足政务为百姓“服务”的要求。

首先进入政务服务大厅工作的人员都要求有统一的着装;其次,政务服务大厅在实施指纹签到制度的同时也引进了指纹门禁系统,这也就意味着,政务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不但上下班需要“按手印”,而且你离开办公地点的时间长短也会受到监控;政务服务中心的张海生主任说,他们曾经把一名工作时间打游戏的工作人员退回了原单位,后来为了彻底杜绝上班时间打游戏、看电影现象的发生,干脆就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了游戏、电影,彻底断绝了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偷懒”的后路;同时,政务服务中心还开发了与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相衔接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对各部门审批服务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对事项办理全程和超时限办理、违反程序办理等进行有效监督。“以前办理行政审批事项,虽然承诺时限,但有时拖一两天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就不能这样了,如果拖上1分钟,电子监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们就会受到严格的责任追究。”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一番话,道出了“电子眼”的厉害。

(2)积极打造服务文化

许多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已经习惯了懒散的工作方式,一下子进入政务服务大厅,面对严格的管理和巨大的“反差”都不太习惯,有许多人还发出了抱怨之声。面对这一情况,政务服务大厅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来积极打造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文化。他们一方面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帮助他们适应现在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健康讲座、快乐讲座,组建兴趣小组,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上一篇: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中质量管理 下一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及监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