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成本危机”

时间:2022-09-01 03:02:33

如何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成本危机”

[摘要]“后经济危机”时代,企业的“用工荒”,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棉花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与服装市场的旺盛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订单在日益增多,成本日益上升,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双面夹击下的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寻找出路,加快升级转型,增强生产效率,逃避“成本危机”。

[关键词] 后经济危机 成本危机 新型销售策略

一、前所未有的“成本危机”

1.2010年面料出口销售市场经历了自2009年经济危机以来新的市场震荡,在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世界经历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据统计,全球经济下滑0.6%,2009年年初,主要国家资本市场逐渐回稳,制造业开始恢复增长,进出口贸易显著上升,我公司面料出口的市场需求也逐渐趋于恢复的态势,下面是主要面料出口市场在2009年、2010年、2011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增长情况:

2009年―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态势

欧美等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在经济危机期间陆续出台了规模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经济逐渐趋向平稳,但是金融机构的风险并没有完全出尽,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亏损,特别是失业率依然很高,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制造业成本普遍上升,在经济恢复还非常脆弱的情况下,将会存在更大的二次危机的风险。特别是2010年在纺织业在中国更是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成本危机,棉花价格连续不断的疯狂飙升,使很多企业几乎濒临停产倒闭的边缘

2.面对人民币增值及竞争环境的加剧

人民币增值的好处:由于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提升,利于吸引外资,减轻外债还本付息的压力,减轻了外债负担。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胀压力,有效的冷却宏观经济过热,目前国际上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过大。而人民币增值可以适当缓解这一状况。同时也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利于产业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解决东西差距的问题,也利于服务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人民币汇率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提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在当前成本提高的情况下,更是雪上加霜,从而带来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增加,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在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确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国际游资流入资本市场进行逐利投资,引发经济危机,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目前中国对欧美等国家的贸易顺差数字巨大,同时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负已经使中国认识到过高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已经是势在必然。人民币升值更是在成本急剧上升的环境下使出口导向性纺织企业“不寒而栗”

二、应对成本危机的新型销售策略

1.加大力度开发国内市场,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大规模品牌及成衣销售商,面料销售需要扩大零售及小批量订单的合批生产,首先占据市场份额。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2.成衣制造业需要及时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大规模的成衣制造业在中国逐渐丧失成本优势及交期优势,可以保留小规模的成衣产能用于高、精、尖等工艺复杂的产品作为保留产品,中低档产品加工需要转移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价格上的竞争力。

3.加大力度开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面料零售业务,减少对欧、美、日三大市场的依赖性。

需要在埃及、阿拉伯地区、中南美洲、越南、波兰、俄罗斯等国家设立,提前在这些国建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既然将来市场多样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必然,需要及时采取行动,提前占领市场。

4.因棉花价格提高,纯棉类产品的竞争力加大,需要保留高档纯棉面料的生产,部分采用其它原材料来代替中、低档面料的生产。

5.加大对ERP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客户资源、市场资源、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容为一体,缩短产品投入及产出的周期,在交期及生产效率上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也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交期快并不是单纯依靠产能来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依靠提高效率及电子商务的推广来实现。

6.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主要强调完善制度、降低成本、推行ERP、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深化团队建设。

三、结论

应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成本危机”需要新思路,新销售模式予以应对.

参考文献:

[1] “后经济危机”的时代契机《服装界》2011年

[2] 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名牌杂志社2010年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构建 下一篇:仓储配送过程中ABC管理的优化问题及其实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