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路上的“加油站”

时间:2022-09-01 02:39:51

新农村路上的“加油站”

在向商业化转轨的大潮中,农行贵州省分行始终与“三农”风雨同行,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十五”以来,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96亿元,占全行累计发放贷款的40%。

心系“三农”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保障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铜仁地区思南县种子公司复合肥厂及时购进原材料进行复合肥生产,保证了全县春耕生产的正常开展。“要是没有农行180万元流动资金的贷款,今年的春耕肯定要被耽误。”当地的群众告诉记者。

这只是农行贵州省分行今年以来信贷支农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一季度,该行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3773万元,支持汉方制药、信邦制药、百灵制药以及永红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购买原材料;支持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景区绿化、设施维护;支持贵州省剑河县民族中学实施淹迁复建工程……

国以农为本。回眸2006年,农行贵州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贵州经济发展的布局,充分发挥农村金融骨干和支柱作用,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工作。2006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63亿元,余额达194亿元,较上年增加33亿元,占全行各项贷款总额的35%。其中,累计投放贷款11.2亿元,支持农电网改造、县(乡)公路改造、农村小水电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放1.2亿元贷款,积极支持全省城镇供水、学校、医院、广播电视等农村城镇化建设;投放小企业贷款近18亿元,支持的小企业客户资产总额达280多亿元,实现产值总计190亿元以上,解决了近25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累计投放贷款5.8亿元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收购等,有效辐射、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情系贵州

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贵州是农民工输出大省,由于农村汇款体系不健全,外出务工农民劳动收入转移到家乡的主要方式是携带现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行贵州省分行在进行充分调研后,积极实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为农民工开辟了一条直接延伸到家门口的方便、快捷的取款通道。农民工在打工地将工资收入利用银行卡存入参与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银行后,可以在家乡就近的农村信用社网点柜台提取现金,避免了携带现金返乡的各种风险。2006年,农行贵州省分行累计向农民工发卡约50万张,交易金额5446万元,占全省农民工银行卡总交易额的50%。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行贵州省分行积极转变金融服务方式,由被动的服务管理型向主动的市场营销型转变;由粗放的数量扩张型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主要支持农产品生产向支持加工、增值等产中产后环节转变;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农村城镇化和农村消费转变;由点对点支持单一企业或农户,向支持具有较大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特色资源开发项目转变;由“输血型”的信贷扶贫向“造血型”信贷扶贫转变。在国家级龙头企业贵州信邦制药公司在施秉县的太子参、何首乌种植基地,当地的村民更是感受到了这种关怀,该行支持的直接扶持订单农户2400余户,使每户农户年平均增收1500元以上。

多年来,农行贵州省分行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有效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

准确定位

充分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

在不久前结束的全省农行2007年工作会议上,农行贵州省分行提出,要坚持商业化运作的原则,坚持“面向‘三农’、以县域为基础、城乡联动、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市场定位,巩固系统优势,不断提高对“三农”的服务水平。

“我们将通过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确保2007年30%以上的新增贷款投向县域和‘三农’,充分体现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农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崔宗河谈到下一步工作时信心十足。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系统功能和网络优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以医药和旅游业为重点,支持我省特色资源行业发展,促进20个经济强县上台阶;扶持30户以上重点农业企业做强做大;积极探索支持“四在农家”的金融服务方式,在选择1至2个县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逐步把支持“四在农家”模式作为该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户发展的主要形式;继续支持50个重点贫困县扶贫开发工作。

(农行贵州省分行供图)

上一篇:六枝:做到“五个必须”推动经济发展 下一篇:爱心跟着移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