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事故的预防

时间:2022-09-01 02:19:41

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事故的预防

本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施工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

混凝土工程施工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本文就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影响建筑结构的偏差、钢筋移位、跑浆几种常见质量事故的产生和防治进行探讨。

1.上下层柱子轴线偏差

1.1现象与原因

多层框架的上下层柱,在楼板处容易发生轴线偏差。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更易发生位移,中跨柱因为有层间楼板,所以即使发生这种情况也不易发现。

在施工时放线不准确,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对于柱距大、轴线尺寸变化多和轴线偏中的柱子,容易出现放线不准而形成错台;下层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撑不牢和模板受到侧向撞动(如混凝土料斗冲撞模板等),均容易造成柱上端位移。对于断面小,高度大的柱子和独立柱更易发生柱上端位移。

1.2预防措施

(1)首先要有精确的轴线引桩。作为放线依据。对于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不要从一头赶,宜分段控制。分间尺寸应从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尽量减少测量累积误差。

(2)柱模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楼板下。可按柱子准确位置在楼板上做出截面略小于柱截面(每边缩进1~2毫米)、高度5厘米的豆石混凝土方台,以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要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好;柱上部的梁板模板支完后再浇灌柱子的混凝土,以避免浇灌混凝土时柱模倾斜。对于边柱和角柱,也可以采用钢筋缆绳将柱模与楼板上预埋的拉环拉结,以防止柱模外倾。柱混凝土应分步浇灌,每步不超过50厘米高,禁止采用一次浇灌到顶的方法。

1.3处理方法

(1)柱子出现错台位移,超过允许偏差时要进行纠正,使之顺直。如偏差过大,一次纠正困难时,可按允许偏差值分层逐步纠正。如果柱子位移过大,影响结构性能,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时,可采取加大柱子断面的方法处理。

(2)截面加大部分厚度b<5厘米时,可用1:1~2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其做法是,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浇水湿润,绑钢筋网片,并与柱混凝土锚固,两边用靠尺卡牢,分两层抹平。截面加大部分厚度b≥5厘米时,应支模浇灌高标号豆石混凝土。

2.柱子主筋位移

2.1现象与原因

柱子主筋位移,在现浇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极易发生,可分为基础插筋位移和楼层柱外伸钢筋位移。位移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在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柱子混凝土时使主筋位移。基础或梁内柱的插筋位置不正确。

2.2预防措施

(1)无论基础或楼层,在浇灌混凝土前均应检查柱插筋或外伸筋位置是否正确,并加以校正。基础插筋要绑扎方正吊直,插筋要有足够的箍筋,保持钢筋骨架本身不变形;底端定位应牢固,必要时可焊在底筋上。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混凝土垫块(用预留在垫块中的铁丝绑牢)。

(2)必要时可在基础或柱模板上口,用φ16钢筋焊接的井字型套箍撑住模板,固定住钢筋;或在主筋上靠模板的一侧焊上一截短粗钢筋,用以保持钢筋与模板的相对位置,截面大,钢筋多时,可设适当撑筋。只要柱模不位移,就能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

2.3处理方法

(1)如果基础插筋偏移尺寸在允许范围以内时,插筋可按1:6斜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此段范围内加密或加粗箍筋,以资补救;如果偏移尺寸过大,当地面以下至基础台阶面间尺寸允许时,可以另做一级台阶重新插筋,或者在基础台阶上钻孔,浆锚柱主筋或插筋。基础插筋偏离柱截面外尺寸较大,又不具备钻孔重新浆锚插筋的条件,如地面以下至基础台阶面间有较高尺寸时,可以采用穿靴的办法,即加大一段柱截面,插筋按1:6斜度调整到正确位置;如果高度尺寸有限,加大截面会露地面影响使用,当偏移尺寸不大,也可凿开一部分混凝土,按1:6斜度调整钢筋。

(2)楼层柱钢筋在柱截面范围以内偏移较小尺寸时,一般允许以1:6斜度调整;但当偏离尺寸很大,按1:6斜度调整将影响结构受力性能,而钻孔浆锚钢筋也困难时,下部切割缺口,卡入梁筋并焊牢。钢筋偏出柱截面外尺寸较小时,可以凿开表面混凝土拨正钢筋;当偏出尺寸较大时,由于该部位主、次梁交叉,钢筋很密,浅凿不能解决问题,深凿又有困难时,最好征得设计单位同意采用加大柱截面的方法,到上层再收正;如果加大柱截面不可能,则可割去已偏出的钢筋,采用钻孔浆锚主筋方法加固处理。

3.梁柱交接处核心部位箍筋遗漏

3.1现象与原因

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极重要的部位,该部位的箍筋对于保证框架有足够的强度至关重要,但该处的箍筋往往被忽视而遗漏。

在一个节点处三个方向的柱梁交叉,钢筋集中,加以受传统施工工艺和顺序的影响,对于梁高较大时,绑扎该部位箍筋尤其不方便,因此,施工中往往造成箍筋遗漏事故。

3.2预防措施

应提高施工人员对该处钢筋重要性的认识和责任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认真按图施工,加强检查。箍筋可以在梁钢筋绑扎后穿套就位或者采用二个开口箍对拼相互搭接30d(或单面焊8d)方法解决。

4.柱身弯曲

4.1现象与原因

柱上下端位置正确,而柱身偏离轴线。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细而高的钢筋混凝土柱上。

主要原因是模板刚度不够,斜向支撑不对称,不牢固、松紧不一致,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受力大小不一,造成弯曲变形。

4.2预防措施

柱子要有支模设计方案,按柱高和截面尺寸设计模板;木模板一般为3~5厘米厚,柱箍间距应适当,沿柱高每2米左右双向加水平拉杆或斜撑,支撑牢固。

5.反梁吊模跑浆

5.1现象与原因

反梁截面较高和长度较长时,梁截面尺寸和顺直均不易达到质量要求,同时梁侧面下部与板交接处混凝土容易涌出跑浆,造成板面不平、埋住吊模下端和梁侧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梁两侧模板吊空,下端固定不牢固,浇灌混凝土时造成模板外胀或者向一侧倾斜;混凝土一次浇灌高度过大时,与板交接处的混凝土容易涌出,造成板面局部过厚,埋住模板下端;梁模板侧面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造成梁不直。

5.2预防措施

(1)模板应架设支撑牢固。为使梁截面尺寸正确,可用对拉螺栓拉紧梁两侧模板(不宜用8号铅丝拉结)以防模板外胀;为保持梁的顺直,梁侧模上下口锁口方子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使梁的位置正确,梁侧模应用钢制斜撑和立柱,固定在楼板模板上,保证梁模板不位移。

(2)为保证梁板混凝土质量和平整度,应采用小坍落度混凝土;同时先浇灌至板面,然后停歇半小时至一小时,使板混凝土接近初凝,再浇灌板面以上梁身部分,同时注意适度振捣,防止混凝土涌出漏浆;对于截面高、长度长的梁,可以建议设计改为二次叠合梁,先浇灌至楼板面再支梁模。此时可在楼板上预埋短钢筋,露出板面,借以固定模板。

6.楼板超厚

6.1现象与原因

现浇框架中楼板的设计厚度各有不同,楼板较薄时,施工中容易出现板厚超过设计厚度的现象,对于工业厂房随打随抹一次成活的大面积楼板超厚,则影响较大。

主次梁在柱头交接处钢筋重叠交叉,排列不当时,钢筋容易超出板面标高。

板内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之间相互交叉,管线与钢筋交叉或穿过主次梁交接处时,极易造成钢筋抬高超出板面,为防止露筋,势必加厚或局部加厚楼板厚度。

模板底标高不正确或者高低不平,楼面找平时就会超厚;此外,浇灌混凝土时上平标高控制不严,也会造成超厚等。

6.2预防措施

(1)首先要综合审查设计,查明楼板厚度与主次梁和板的配筋构造,板内预埋管线数量、管径、走向、材质和交叉等到方面的关系,从设计方面消除造成楼板超厚的因素。

(2)翻样和绑扎钢筋时注意主、次梁和板的钢筋层次,留出管线空间,调整好主次梁的箍筋高度尺寸;管线穿越主梁时,尽可能避开次梁交接钢筋密集处,使管线与钢筋各不相扰。

(3)浇灌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模板的标高与平整度,设置楼板上平标志,使混凝土浇灌有正确的依据;对于平整要求很严的楼板,也可以采用随浇混凝土随用水平仪抄平的方法控制板面的标高。

7.结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变化及建筑市场需要,在目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基本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但由于其施工现场作业工序多,难度大,技术管理要求高,因此,在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事故的情况,我们对此进行认真、分析,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对质量问题及时采用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照炎.《框架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阳西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广东阳江529500)

上一篇:浅析自然条件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下一篇:SIMADYN D 在中厚板轧机主传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