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中探索、开放性教学

时间:2022-09-01 02:06:07

数学课程中探索、开放性教学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开放性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开放性课堂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充分开展探索活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 自主探索;开放性;合作;成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习进行这种再创造,施行开放性教学,让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以加速学习的意义建构。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引领学生充分开展探索活动,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

一、敢于探索,创设开放性课堂氛围,激发学习成功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探索,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展开交流或探讨,不用预告设计好的僵化的框框去套每一个学生,而是大胆放开,让学生敢于探索,通过心灵的撞击去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有个性地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先出示题目“植树节如果学校要我们六(1)班和六(2)班同学种180棵树苗,你们想想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种多少棵?”。有的同学提出平均分,就是两班所种棵数的比是1︰1;有的同学提出这样不合理,要按学生人数分配。学生人数比是23︰22;也有的同学说可以发扬风格,我们六(1)多种一点按5︰4或3︰2来分配……我说:“那好吧!既然同学们有不同的分配方法,那就按你们自己的分配方法,计算出两个班各咱多少棵树。”由此,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开放性教学情境。学生几个人围坐,甚至走下位置和其他交流。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不仅对“比”的认识得到强化,而且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很强,没有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激发了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欲望。

二、提供开放性探索材料,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1.提供开放条件。这类题型主要是条件有余或条件不足。

例如:条件有余:小青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小利家与学校的2.5倍,小利家距学校500米,两家之间相距1000米,小青放学回家用了15分钟,求小利家与学校的距离是小青家与学校距离的几分之几。又如条件不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1)一个三角形底是10厘米,高5厘米;(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等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3)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等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5厘米,高是5厘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相等。这种开放性的补充条件和选择条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参与中表现出自我需要的强度,为学生获取成功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提供开放性问题。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在利用书籍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时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多种多样。

例如:说说两个量之间的比是多少:小量今年14岁,是丽名小学五(2)班的学生,该班共有45名学生;小量爸爸今年40岁,年薪18600元;小量妈妈月工资1200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18人。大多数学生能说出爸爸年龄与小量年龄的比,以及小量班级学生人数与妈妈所在单位职工人数的比;也有学生能说出你爸爸、妈妈的年薪比、月收入比等。问题开放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索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这一探索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帮助学生提高探索成功率的关键。

3.提供开放性结论。传统的应用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学生往往只满足于把一个答案找出来,不再进一步思考分析、探索解题规律和方法。设计这样的一些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

例如:小兰家离商场有400米,小荣家离市场700米,两家和商场在同一条直线上,两家相距多远?这有两种结论:小兰家和小荣在同一侧(700-400=300米);小兰家和小荣家分别在商场两侧(700+400=1100米)。

这样的开放性教学,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简单,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取得成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数学都创设了机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也在开放性教学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自主探索开放性解题策略,促进学生自主成功

应该看到:自主探索开放性的解题策略,与传统的一题多解有联系,又与传统的一题多解有本质区别,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例如:香皂每块6元,牙刷每支3元,饮料每瓶4元,茶叶每瓶5元,用20元钱去买这些商品,你打算买什么物品?能买多少?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1:只买一种物品:20-6×3、20-3×2、20-5×3……

学生2:只买两种物品:20-(5×2+6)、20-(6×2+3)、20-(3×2+5)……

学生3:只买三种物品:20-(6+5+3)、20-(6+5+3×2)……

在解答实际问题过程,学生采取的策略显然示唯一。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在教学中有机地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对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学习问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面对同一道题将会有更多的同学通过自主探索自主走向成功。

总之,在数学课程中的开放性教学,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式的灌输,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大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重塑自己,再创新的成绩。

上一篇:让对话成就课堂精彩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导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