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

时间:2022-09-01 02:02:39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

摘要: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基本上变成了教学工具,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与培养,缺失了对学生的精神的培养。根据近期世界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教育已经越来越注重人文化,越来越关注人性化。新课改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好多年,在实行过程中新课改也一直在根据现实情况不断的调整,从结果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但是在人文性这方面却没有太大的改善。就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缺失体现在课程安排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如何就这方面作出有益的改善,本文将作一些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以期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能发挥更多的作用。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人文性 缺失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一直受到高考的影响而只注重服务于考试,关注于分数,强调于应试,忽略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培养而放弃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本该有的文学功能和审美职能,最终使得学生变成了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内涵深厚,实践性强的人文学科,要让学生充分的受到语文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要让学生的本身的个性体验得到应有的尊重。语文是人文的、有内涵的、有魅力的,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的教学理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重要性

从广义上讲,人文性教学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也提倡尊重人本身的价值并且尊重人固有的尊严和自由。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场所;语文课堂是学生塑造个人尊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平台。所以语文课堂承担着沟通心灵、推进文明、清除劣习的的重要使命。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复杂,现在的人也越来越复杂,人们为了适应社会而逼迫自己变的复杂,最终使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一个缺少良知的弊病。为了改变这个现象,语文教育正承担这个伟大的使命,而提倡人文性的教学则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这个进程,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的问题及分析

纵观全国,所有的学校中的教学都在围绕高考而安排教学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也逃不出这个规则,而这种安排无法体现出人文性。在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课程的安排中都存在了如下的几种问题:压缩裁剪教科书内容;购买辅导材料;教师自己编辑辅导材料。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在为了高考而教学,无法体现人文精神。同样,语文教材安排中也无法体现人文性,因为高考中的试卷上有几个固定的板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的教材也都围绕着这个来设计的。太过单一的训练阅读或固定的练习写作往往会锻炼不到学生的人文知识。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问题,还得从教育的性质来讲。现阶段的教育完全是应试教育,成败都体现在分数上。虽然高考的宗旨是选拔人才,而现实也的确为祖国奉献了很多的实用人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固定的应试模式正在慢慢的局限住教育的活性和学生的思维,也很难使得教育教学中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教学。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教学的策略

既然问题已存在,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

1、教育管理者的应对策略

教育政策是由人制定的,而教育管理者制定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方向。所以,作为政策制定的者,教育管理者要首先转变认识,不能再单一的、片面的把学校当作政治性的经济性的机构而忽略它的社会性以及最重要的教书育人的、传播知识的功能。作为管理者,要把握住整体教育的方向,制定最合理的、人文化的教育政策。

2、教学实施者的施教策略

教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学实施者,他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观、价值观,所以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个好的教学观念能使得教学实施者具备一个好的教学素质,而具备了优秀的教学素质的教师更能优化他的教学质量。一个好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从重视考试到重视知识的传递,学生人文性修养的培养。同时,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不断改善优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人文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渐渐认识到“语文”不单单只是高考的工具,也渐渐的认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学。语文从我们入学一直贯彻到学业结束,他是一门兼顾文化与语言、学习知识与学生成长、听说读写与思想感情的学科。我们一直提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添加人文性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的教育培育,同时也不能放弃语文的教书育人的“工具性”的职能。高中语文教育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二者是和谐统一的,不能重“人文”轻“工具”,同时也不能为了高考而学语文。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需要从体制到理念,从政策制定者到教学实施者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使人成为人,而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教育将是这个目标的推动力。

参考资料

[1]胡小兵.论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考试周刊,2009,(15):37.

[2]李莉.论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2):50-50,51.

[3]朱磊.高中语文课堂实践中人文性的缺失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在“应用光学”课中实施研究型教学 下一篇: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