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2-09-01 12:41:48

应用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以新生研讨课在高校的兴起与发展为切入点,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阐述应用型大学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并从教学地点设置、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应用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新生研讨课 教学模式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58-03

一、新生研讨课在高校的兴起与发展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是专为大学新生开设的、以小班专题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专题进行探讨,最终形成研究成果。新生研讨课的理念源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萌芽于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发展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并创建了至今仍对世界高等教育发生着重大影响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1959年,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开设“新生研讨课”。经过四年的试验,哈佛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在提高新生教育的学术性、引领学生向学术研究领域转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借鉴哈佛大学的成功经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研究型大学也纷纷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对其教学理念进行了继承和完善。

国外新生研讨课的成功实践给国内的大学提供了启发与借鉴。2003年11月,我国清华大学结合国情和校情,率先引进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清华大学的新生研讨课由专业教授任课,指导新生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探讨。此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也陆续开启对新生研讨课的探索。新生研讨课之所以深受广大高等院校的青睐,得益于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一改传统的教学关系,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式”身份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地位,提高课堂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目前,各国高校对新生研讨课的探索多集中于研究型大学,只有极少数应用型大学效仿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开设了新生研讨课。研究型大学的新生研讨课,旨在帮助新生形成学术思维,建立研究式学习方式,完成学术性转换。应用型大学作为高校中的后起之秀,其学生在基础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学术科研能力等方面相比研究型大学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新生对于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考核体系、学分制度等方面的认识需要适当的引导。因此,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应以帮助新生完成适应性转换、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形成应用型特色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大学开设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七章提到:“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的第一职能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是培养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应用型大学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根据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应用型大学的英语专业教育亦应强调“应用性”,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的融合,从而强化职业能力。笔者认为,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开设新生研讨课为切入点,优化英语课程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结合高校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应发展多元化的教学理念: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构建全英文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相应专题展开英语探讨。在英文表达观点、听取并理解他人观点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将得到全方位训练;通过搜索英语资料、完成课堂英语互动任务等过程,学生学会自主积累新的英语理论知识,掌握语言应用技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强化英语听说训练,提升英语基础应用水平。

(二)鼓励团队协作。新生研讨课的英语专题探讨环节由学生通过“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的方式分组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形成研究成果。除了用英语陈述观点和沟通思想,学生还须应对不同意见,解决组内分歧。F队协作既能锻炼学生英语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训练开放性思维。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发展。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设置开放性研讨主题,鼓励学生摒弃“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刻板印象,启发学生用批判性眼光挑战权威,用开放性视角提出创新观点。新生研讨课思维训练,能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多维探究的学习范式,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并将语言技能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三、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地点设置。为了满足课程教学需求,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实行教学场景多样化模式,将校内配置与校外资源有机融合。教学地点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基地组成。

1.校内实训室。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校内教学安排在校内实训室,主要运用哈克尼斯式教学法(圆桌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训室内配置若干张圆桌,用于分组英语探讨;同时,配置多媒体设备,用于研讨成果展示和教学录制。任课教师发挥“微观指导”和“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听取学生用英语探讨和分析,在学生的词汇选择、语法结构、语音语调等方面给予纠正和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实时掌握各组圆桌上的讨论情况,适时管理和引导,确保研讨活动顺利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开展多种视听说活动,如英语材料阅读分析、英语歌词听写、英语电影台词复述、英语拼写游戏等形式,激活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记忆。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将充分调动记忆中的已学词汇、句型、语法,学会将其融会贯通;通过阅读记忆、歌曲记忆、游戏记忆、联想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学生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记忆和运用新学知识,将英语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有机结合。

2.校外基地。校外基地指由企业提供的校外教学场地,作为新生研讨课的第二课堂。应用型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将企业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引入课程教学。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校外基地,可选择外资企业、英语会展展馆、英语培训机构、英文报社等部门,邀请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教学。教学研讨专题围绕相应部门的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学生与校内外指导教师互动探讨后,由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校外基地为新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打造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校外基地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增加专业实习经验、认识行业形势、了解就业需求,从而确立自身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二)教学团队建设。由于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应用性”需求,新生研讨课的师资结构应多元化发展。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安排一位本校英语专业教师和一位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校建立校企培训机制,分批次安排新生研讨课的教师赴企业挂职实习或参加企业的系列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加强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促进两位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配合。此外,针对英语教师的不同研究方向开展分方向的校内精准培训,从启发指导、训练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强化教师的教学技能,强化课堂组织和管理。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教学团队建设为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提供跨学科、多领域的丰富教学资源,为新生研讨课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

(三)教学组织安排。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课堂将理论教学和专题探讨相结合,建立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1.理论学习阶段。英语基础学习和学术积累是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指导教师在课前一周布置英语阅读任务,由学生课下分组完成。课堂上,先由各小组展示成果;随后教师就该主题的基本概念、背景知识、发展历程、前沿动态等方面进行讲授;最后,学生根据课后收集的专题资料,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和补充。通过理论学习过程,新生将逐步熟悉和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模式,并完成英语基础理论框架构建。

2.专题探讨阶段。完成基本理论学习后,学生依据已学理论知识,完成相应专题的研讨任务。研讨任务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包括探讨选题、研究方案、收集和整理英语资料、用英语汇报研究成果、撰写英语研究报告和反思报告等环节。教师可利用实训室多媒体录像设备录制学生展示成果的全过程,待教学考评时播放录像还原教学现场,供教师点评和学生反思。通过专题探讨过程,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得到多重训练,其探究性W习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四)教学考核评价。由于研讨主题和结果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运用量规作为主要的考核评价方法,强调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考评。量规(Rubric)也被称为评分表或评分细则,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对于应用型大学英语专业教育,量规的评价指标侧重于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并贯穿于研讨实践的各个环节:确定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展示成果―反思。为了提高量规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对新生研讨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可按比例综合学生个人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学的结果,以最终形成的评价结果作为课程的综合成绩。以量规为主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将传统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融合,实现了考核评价的多元化。评价结果实行等级制,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量规评价设计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对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培养学习积极性、提升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型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师应切实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人才需求状况,发展多元化教学理念,探索出一套具有应用型特色的英语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为培养更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业务水平过硬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2]李丽红,杨博文.“新生研讨课”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5(25)

[3]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

[4]田彩云,郭心义.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5)

[5]陈海燕.应用型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6(74)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JB16)

【作者简介】肖潇h(1990― ),女,湖南湘潭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师,硕士。

(责编 苏 洋)

上一篇: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高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承接社会培训业务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