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设计策略

时间:2022-09-01 12:27:41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设计策略

【摘要】“基于教材研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指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细致、深入阅读,清理知识线索,选择学习素材,确立教学组织思路。实践中我们从“本质、核心、空白、关联、主线”五个维度开展教学设计,形成了四条设计策略。

【关键词】数学 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最初的环节,也是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点之一。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比较开放,内容的跳跃性比较大,知识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明显。针对现实教学中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而出现教学设计不到位的问题,笔者近年来尝试了“基于教学教材研读的教学设计”, 就是指通过对数学教材的细致、深入阅读,清理知识线索,选择学习素材,确立教学组织思路。

一、把握“本质”,正本清源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许多知识内容,特别是纯数学的概念等内容,均以描述性语言,操作性活动,体验性感受等形式呈现,而回避了抽象的学术内涵。比如:自然数、整数、等数域的概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构成要素等。这有利于小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培育。由此新课程教材内容概括性的东西少了。比如“圆”(北师大版六上)直径、半径的概念就完全依托在图例中,用了“像AB这样线段是直径”的语言。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明确相关概念的真正内涵,着眼完整的知识体系,去引领建立数学知识网,这是数学老师的根本要求。所以,数学教师阅读教材要读出这些概念的“本质”,把握准本质内容,还原数学真实面貌,再从源头思考,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材关于三角形稳定性这个知识点的呈现思路是:“让学生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发现拉不动(牢固),再举自行车等生活实例,强化这种牢固不变性,以此让学生建立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教材这样呈现是完全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但是“拉不动”不是数学意义上三角形稳定性的真内涵。不然就无法解释“红领巾是三角形,但拉得动这种现象”。所以我们老师要“正本清源”把握三角形稳定性的“本质”。

二、切中“核心”,架桥引导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核心内容。但教材为方便学生掌握,往往会进行必要的分割呈现。面对这些内容,我们老师务必主动沟通前后,找到知识核心,根据知识结构特点,合理搭桥,帮助学生自主链接知识,健全认知结构。如“用字母表示数”。这个知识点有好几个内容节点,用字母表示特定数,表示不确定数等。教学中我们一般先引导认识“用字母表确定数现象”。并追问“你还见过其他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吗?”这样的设计,孩子往往很难自主思考、发现“字母表示不确定数“现象。所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核心是既可以表示确定数,也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我们就应该考虑在这两个点之间架桥。

三、珍视“留白”,开放促思

数学教材中除一些描述性的概念表述这种开放的形式外,还有些内容是全“留白”的,结论要求学生在老师组织探讨中最终生成。这是教材中最开放的空间,也是孩子思维挑战最真实的机会。我们要十分珍惜这种内容,打开思路,创新设计,开放空间,让孩子经历最“动人”的思维历练体验。如“圆锥体积的计算”(北师大版六下)。“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是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生发点,其中等底等高是这个方法成立的必要条件,“3倍关系”是方法形成的结构。教材并未直接呈现这种倍数关系,却通过图示将推导实验思路进行了暗示。但这种暗示对孩子探寻圆锥体积计算驱动不强。因为学生对操作并没有先期的自我思考(大概是什么关系?);其次,探索的需求度不高(等底等高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特殊关系,学生操作前没有充分感受)。这样,学生在教师安排下的活动,起步阶段的操作十分盲目,当第三杯水刚好注满圆柱时,才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或说突然发现“3倍关系”现象。对这种关系的发现心理准备不足,期待过程十分短暂。就会导致学生对结论印象度下高,影响后续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记忆与应用。所以,要充分挖掘学生操作需求性,激活学生的心理期待。让学生在逐步经历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累计和聚焦过程。抓住两种关系:“等底等高”关系和“体积3倍关系”。这其中“等底等高”是两种形体的图像直接关系,这也是体积数量固定关系成立的基础。所以,案例设计了圆柱中削圆锥的实践活动,并通过“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发建立了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认知。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其倍数关系,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出炉铺就了厚实的基础。这样抓住教材“留白”,主动开放的解读方法,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生成与发现过程。

四、抽取“主线”,深化实施

主题图是低段教材中最醒目的内容。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看,这些图是孩子兴趣调动及知识建构都所必需的。但是阅读时我们要读图明意,这种“意”就是“课堂主线”,即一堂中能贯穿始终的一种载体,并且最终可能是孩子思维表象物的东西。所以,面对主题图,我们要深读,并结合知识内容,抽取“主线”。

总之,会用教材是数学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要从“读”入手,深入剖析解读教材中的一图一字,梳理知识线索,明确课堂目标,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只有精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再发挥教师的个人创造性,配置适切学生的素材内容,以开放的思维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上出有数学味的数学课,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建构数学知识,获得必须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01).

上一篇:追寻套餐的新感觉 下一篇:家兔球虫病的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