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网络化高校数字图书馆

时间:2022-08-31 11:38:51

发展中的网络化高校数字图书馆

(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 图书馆,沈阳 110870)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技术也基本成熟,网络化图书馆在各个高校基本已经普及。然而大数据和互联网并没有完全利用到图书馆管理中,电子资源也没能在广大学生间得到充分应用。经调查,大部分的图书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对数字化图书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5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图书馆对于所有的高校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更能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职能。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更是成为了学术专业知识共享的最佳平台。由此,与时俱进的图书馆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

1 计算机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概述

数字化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在于,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广泛的数字资源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它是由互联网信息系统形成的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相互结合的多功能服务系统。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主要由图书馆门户系统、网络数字资源、资源整合平台、软件和硬件基础设备构成。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运用总线拓扑结构,远程无线查阅图书馆内的数字资源和纸质馆藏资源,图书馆将学生的查询信息和业务子网相互关联,再通过交换机实现远程数据交换。

高校数字图书馆不仅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还具有强大的微机模块,并分布在图书馆借阅一体机、电子阅览室、网络技术中心等地方。目前,大多高校图书馆都具有了校外资源访问的功能,也有的高校采用VPN技术实现了信息的远程访问,这些都是图书馆数字化的体现。

2 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历程

目前,很多的图书馆都实现了网络覆盖,基本服务都是通过网络化和自动化完成。各个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丰富广泛,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各种期刊和电子资源的利用也很充分。条件优越的图书馆甚至还开发了无线服务网络端口,通过手机上网进行资源网络检索,自主借、还、预约等服务。多数高校已经拥有图书馆ATM机,可自助办理借还手续。

2.1 国外的发展

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开始记录、收集、整理、收藏和查阅各种文献,逐渐也又有了专门管理文献的官员,这就是早期的图书馆。在公元前3 000年,巴比伦的神庙内就有各种文字的记载,这是历史上发现最早的图书馆。而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书籍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图书馆是闻名于世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古罗马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搜集图书,罗马征服东方各国后,更是将图书作为战利品带回罗马,私人图书馆成了流行的普遍现象。到公元4世纪,罗马一个城内就有28所共享的馆藏室,这就是早期的图书馆。

到了中世纪,大学图书馆开始兴起。文艺复兴时期,图书馆的发展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然而,很多图书馆并不是为了传播知识,而是富人为了“摆阔”。在此期间,巴洛克图书馆终结了读经台式的阅览方式,创造了墙壁阅读式、大厅阅览等形式。这是图书馆内部布局的一大进步,为以后摆架式、开放借阅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近代,各类图书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学图书馆更是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图书馆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图书馆中,例如1964年美国国家图书馆首次实现了自动检索的功能;1967年美国成功研制机读目录(MARC),促进了图书馆网络化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开架制度;1970年尼克松政府通过了建立图书馆情报学法案,随后形成了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电子技术获取和整理信息;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联盟形成;21世纪,全世界开始倡导人人阅读。

2.2 国内的发展

中国的图书馆也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起初并没有称之为图书馆,而是称为“楼”“台”“府”“阁”“院”“斋”等。我国古代图书馆大致可以分为3类:官府藏书、寺院藏书、私人藏书。收藏书籍的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造纸术的发明。中国图书载体经历了从甲骨、青铜、竹简、丝绸、石板、纸张的演变。20世纪初,中国的图书馆从封建图书馆完成了近代图书馆的蜕变,是中国图书馆历史上第一次巨大的转变。

在全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图书馆也得到了发展。21世纪,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更是进入了免费服务的阶段。2008年通过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开始实行资源共享。

3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配置

3.1 传统馆藏资源

图书馆从公元前3 000年延续至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怎么改变,其本无法改变,即为更多的读者提供阅读资源。即使当下出了纯数字虚拟图书馆,它不受物理载体的限制可以实时阅读,但传统图书馆的优势是虚拟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传统图书馆也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的中心,藏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纸质藏书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巨大,阅读时能让读者细细品味、消化。相对于纯虚拟图书馆,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培养读者抽象的思S能力。传统的纸质书籍,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保持纸质阅读能够提高整体民族的素质,对国家富强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传统的图书馆一时不会遭到淘汰,想要建设和丰富高校图书馆,传统馆藏资源必不可少,开架式的浏览模式、规律的布局都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个图书馆是否真的具有底蕴主要在于馆藏书籍的多少。

3.2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步,电子阅览室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借用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由于电子阅览室具有优良的性能,国内所有的大型图书馆基本都引进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检索、利用、管理的全自动化和智能化。所以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

上一篇:试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 下一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长统计与服务记录管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