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路在何方?

时间:2022-08-31 11:37:22

新农村建设,路在何方?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刚开始,在学习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规划后,我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政绩。可时间过了好几个月,我才发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对于我们这种落后乡镇,只是一个画在纸上的饼子,好看,却吃不着。用本地的土话说就是:“上面只给清单,不给裹单(钞票)。”

但上面有指标,我们还得把指标层层落实,一到基层,才知道问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

首先是村干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有个村支书就说:“前些年改水、改厕、改灶,累人不说,村集体还倒欠了一屁股债。现在又搞什么新农村,莫非又要我们负债前行吗?”

村干部的工作好歹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就没有那么好做了。比如,最近镇党委、政府决定以修建村级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农民却是“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他们说政府反正给了钱的,所以占田占土要赔偿,打片石碎石要工钱。其实国家给的那点钱,就像撒胡椒面一样,落到各个村上,就没有几个了。如果受益农民不投工不投劳不集资,单靠国家投入的那点资金,单凭我们干部,怎么可能建设好新农村?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事就来气:你们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了是你们自己享福,为什么无动于衷啊?基础设施不能改善最多说我无能,可最终却害了你们自己呀!

说归说,可事情还得做,因为上面的指标是明摆着的,完不成任务是要挨板子的。没办法,群众不听话,我们只好利用农民最盼望的农网改造“搭车收费”,连吓带哄,软硬兼施,才凑足了建设费用。说句老实话,我自己很多时候都迷惑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到底谁是主体?是农民,还是我们这些干部?新农村建设确实是件好事,可为什么农民却不领情呢?想来想去,只好自我安慰说:“管他的哟,我是为你们农民好,以后你们会理解我的。”

按县上要求,村里必须培育一两个支柱产业,要搞出特色。种哪样才叫特色?由于我们镇里这些年发展经济项目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农民根本就不听干部的话。你喊他种什么,他偏不种什么。与干部私人关系好的,他说给你个面子种一点。对干部不“感冒”的,他就嫌你烦你,一句“种不种,种哪样是我的自由,关你屁事”,气都气得死人。当然也有些农民说得很实在:“晓得你们干部是好心,想帮我们多找几个钱,但你们干部能安排我们农民,可你们安排不了市场,到时候种出来的东西打烂账,卖不出去,啷个办?”

说实在的,我们也想干出一番政绩来,既能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同时自己也有一个好的前程。但市场瞬息万变,项目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农民想我们干部给他们打包票,而事实上干部打不了包票。打不了包票农民就不听干部的,而上级的指标又必须得完成。一方面是明摆着的干群矛盾,另一方面是上级政府的硬性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真的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所以,我只好上级喊发展什么,我就跟着喊发展什么。至于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一点也没有信心。可是,这样一来,我又怎么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指标呢?

建设新农村,起步时的几项硬工作,已经让我失去了信心,我越来越觉得新农村建设离我们太远,我都不知道路在何方了。

一个敢说真心话的镇干部于美秀

2006年5月13日

附:农民来信

上一篇:幸福村的“幸福路” 下一篇:“智”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