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业务校长的课改思路

时间:2022-08-31 10:36:35

一位农村业务校长的课改思路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

这是新生中学的课改理念。作为地处黑龙江西部山坳的一所农村中学,我们的课改任重道远。

首先,谈谈我们学校课改的大背景。

(一)留守儿童是学校的顽症。

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这样的现状导致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家长的有效指导;缺少管理的孩子易受社会和网络媒体的不良影响,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出现厌学、弃学情况。

(二)学科师资呈现非学科专业性和流动性的现状。

教学中,有些非学科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匮乏,对学科教学情感的淡漠,没有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教学目标单一化,抑制了课堂的联系和发挥、拓展与深入,导致无法组织有效的教学,学生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资源“搬来主义”。

许多非学科专业教师由于缺乏学科专业知识,对学科教学方法十分陌生,于是从网上照搬教案、课件。这种做法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简单整理和再设计使用,导致了师生教与学的被动接受的机械状态。

(四)新教材与农村发展落后的矛盾逐步显露。

以英语学科为例,人教社出版的英语在城市学校使用应是一部很不错的教材,但对于大多数小学未开英语课的农村学校来说还是难度偏大,起点过高。薄弱的学生语言能力使新教材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受到很大的制约。

(五)新旧质量观的矛盾突出。

新的质量观在教育行政部门和老百姓中还没有得到认同,以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观念根深蒂固。 教师、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大家都害怕课改影响教学质量,不敢放手探索和实验,不敢放手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问题、教材问题我们无可奈何,但我们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才能去实践有效课堂。一是调整与稳定师资,保证学科教学“正常化”,建设一支数量稳定、质量过硬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保证学科教学正常有序开展。二是重塑课程的价值观,培养教师的学科教学情感,改变教师对课程价值的认识,激发其对教学原始的情感和动力。我们在研训活动中引导非学科教师“下水”,参与学科教学的研讨交流与公开课的实践演练,把非学科专业教师从“非本专业”“只是兼课”的教学情绪中解脱出来,培养其教学的情感和责任。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创建有效课堂就有了基础。

第二,理清创建有效课堂的思路――抓“三控”,求有效。

在师生中进行调研后,我们着手探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问题二,让学生怎样获得?问题三,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经过思考论证,确定了重点落实“三控”的思路。三控就是控制教学难度、控制教学时间、控制课堂结构。

反复实践论证之后,出台具体的操作设计:

(一)控制教学难度。

要求课堂内容要“易”,要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所获,从而逐步树立学习信心。教学设计思路以课标为标准,每节课明确学习内容,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学什么内容 ;用学生的语言具体写出本节课应懂哪些知识,应会用哪些知识等,从学生角度出发,言简意赅;下课前的达标检测以基础为主,提高拓展的知识可以选做。

(二)控制教学时间,也就是控制教师讲什么。

教师归纳、明确本课时若干知识点;教师对“关键点”进行分析点拨。学生自学能解决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自学,教师不急于讲;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学与说的机会。

但是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上难度,有阶梯性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在学生答后复述、强调,要讲到点子上去,不能让学生的回答代替老师讲解。教师要把知识点和训练点挂钩,把教学点和考查点挂钩。

(三)控制课堂结构。

传统的结构是三大板块:知识回顾,教师传授新知,教学反馈。

我们尝试 “三分教学、七分管理”的结构方式。 教师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自己看书,看完后合上,把问题每一步都写出来,再讲给同桌听,并就每一步说明为什么这么做,根据是什么。如果每个学生能够给别人讲明白,就是真会了。这是“三分教学”。

“七分管理”较为复杂,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方式为:同桌一小组,六人一大组,先由小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二人组不能解决的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作用,教师省心省力,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

课堂结构还有一项外延――就是作业,这是有效课堂的保证。我们的作业原则是:重基础,不机械;趣味性,开放性。高效课堂提倡“自助餐”式作业,我们加以借鉴:布置一个作业范围,让学生选做。但范围一定要简单。因为农村学生有家务,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督促检查,如果作业过难,他们就会“放挺”。

第三,校本研修――我校课改另一个角度的探索。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城市化是当前农村的发展思路,这对农村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与创业意识和能力?我们尝试农村初中课改模式,实现新课程在新形势下的农科教结合。我们把目光投向校本教研。教育部朱慕菊副司长说:校本教研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所以迄今为止,我们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几本校本教材,如《美丽的生态家园 》等,想探索一条课改的新路。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扬弃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抛弃;是追求有效的过程,而不是泛滥的花样。所以我们学校,遵循从师生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的原则,不急不躁,稳步前行。我们相信,积跬步也可致千里!

上一篇:为了孩子,跟“包办”说拜拜 下一篇:利于幼儿语言活动的激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