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自我对话研究分析

时间:2022-08-31 08:37:39

道德教育自我对话研究分析

一、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

道德教育需要对话,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展开对话。道德教育也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与自我的对话,与自我内心世界的对话。自我对话是对自己之所以不同于他人的合理性的追问,也是一个人通过与环境、与他人的反思性相互作用形成自我感的方式。[1]187“自我对话属于内部对话,发生在个体的心灵深处。”[1]187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是指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我反思性和批判性的心理活动过程。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目标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对话,是现实自我的一种反思性的过程。自我的反思性对话意味着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检测、自我反馈等活动,对道德教育的过程及内容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包括教育者的自我对话和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教育者的自我对话,就是教育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变化了的具体环境,为了实施好道德教育,而进行的自我调整、自我拷问、自我改变的反思性心理活动过程。是对自身道德教育实践方式方法的追问和对自身道德教育实践结果的探索。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是指在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对自身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及其道德实践活动的反思过程。教育者要不断地有意识地创设环境,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地自我对话,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评价和发展自己,把自己看作为有道德、有责任、有能力的社会人,并按照这样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道德教育中自我对话的意义

(一)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明确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道德教育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只有提升受教育者自身道德素质,才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实施的渠道和办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往往要依据各自不同的思维习惯、知识结构等因素提出不同的方案。但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渠道和方法,道德教育提升道德素养、改良道德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在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自身发展变化的情况无疑地成为衡量道德教育实效的最好的标准,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目标。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是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是指在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对自身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及其道德实践活动的反思过程。自我是对话的自我。自我对话既有自我前后的比较,又有自我与他人的比较。在自我对话中产生一个新我,与过去的我不同的新的“我”。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道德教育的手段促进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使受教育者认识和感悟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而发挥自身改变问题、缩短差距的内在动力。没有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仅仅从外部简单地将道德原理、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只能是一种粗糙的教育。不能引起受教育者内心震撼的教育,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才能使受教育者彻底通过内心的斗争,去明辨是非、感知善恶,才能真正触及灵魂,实现自身认识和行动质的改变,从内心要求、督促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起到促使受教育者自身走向自觉的道德实践,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教育者自我对话是道德教育更好进行的重要因素

教育本身就是双向的,教育者在教育受教育者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也必须随着道德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自己,面对变化了的实践,变化了的教育对象和变化了的道德教育环境,教育者必须不断地审视自己是否是在变化了的基础上思考、分析问题。教育者必须不断思考和审视自己道德教育的行为、方法和内容。要经常性地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反映了受教育者的需求、是否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存在、是否找到合适的方法、是否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的反思和道德自觉的建立……所以,教育者的自我对话在道德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者能否进行科学的道德教育实践。教育者必须能够仔细倾听内心的声音,进行自我对话。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只有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才能真正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中;只有对自己形成真实而准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关注并解决受教育者的需要。积极而真实的教育者自我对话要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和态度。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教育者经常性地进行深刻的自我对话,这对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是很有帮助的,也必将影响和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作为道德教育的执行者和主导力量,教育者的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和发展毫无疑问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自我道德对话是个人道德成长中的必经阶段

自我道德对话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目标我与现实我之间的对话,是现实我的一种反思性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自我道德对话,我们会在每一行为或触及某一现象之后,进行内心自我的反思。在现实我中往往还存在一个目标我,现实我和目标我的对话表现在多层次、多状态下,不同“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传统的我和开放的我、正义的我和邪恶的我、勇敢的我和懦弱的我、真诚的我和虚伪的我、这种思维倾向的我和那种思维倾向的我等等。自我道德对话就是统一于我的内部的两个不同的“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终通过沟通、交流达到统一的过程。自我道德对话中不断进行着不同倾向、思维、状态的我之间的反思、对比、筛选、决定和行动。自我道德对话在人的道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自我道德对话,一个我可以说服、沟通、折中另一个我,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具有更强倾向性的我。如果没有自我道德对话,人的思维就会停滞、僵化,难以产生和接受新的思维,从而使人难以有新的发展。

三、自我对话的实现

(一)教育者自我对话的实现

积极而真实的教育者自我对话要自然地体现在日常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和态度。首先,教育者要做到真正的自我对话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道德教育理论水平,做一个智慧的道德教育者。一个高水平的道德教育者,必定是道德教育理论熟稔于心的。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仅仅依靠自己或个别人的狭隘的经验来支撑道德教育实践是不科学的。在道德教育中,自我对话作为一个全新的话题,更需要我们强化自己的理论基础,否则教育者就很难认清道德教育问题和自身的现状,更谈不上自我对话了。其次,每个教育者要树立自我对话的意识。道德教育本身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过程,在这样的意识、观念的指导下,道德教育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自我对话意识,必将决定教育者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基调去面对受教育者。教育者在面对每一个道德教育的场景和问题时,要主动地进行自我对话,主动地联系自身和受教育者的实际进行对话的设计和思考。最后,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应当不断地对自己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加以批判性的考察,要始终保持拷问自身道德教育方法与思量受教育者道德实际的紧密结合,做到德性与德行的统一。教育者必须经常性地了解受教育者的实际道德需求,而能否真正解决受教育者的实际道德需求就成为检验教育者道德教育方法科学与否的唯一标准。总之,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要不断进行自我对话,不断地加强自身对话的水平与修养,乐于并善于反思:是否熟练掌握与受教育者持续对话的技巧;能否发掘出切合受教育者实际道德需求而又具有较强教育价值的道德对话源;有无在与受教育者的对话中,达到引导他们形成新的道德体悟;通过对话是否改善了受教育者的德行。

(二)受教育者自我对话的实现

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是受教育者自身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不一定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自我的反思和思想的焦灼。所以,在道德教育中要积极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通过各种能够触及他们心灵、紧密联系他们生活实际、实践性的案例或作业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反思和批判。在积极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对话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对话的关键是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对话的态度和习惯。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自觉是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更好实现受教育者的道德自觉就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对话的态度和习惯,“对话之心是对话之‘本’”[2]139,通过自身的内在矛盾的不断化解完成其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然而,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习惯的培养和引导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教育者认真研究和“安排”,要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自我对话。二是道德教育的切入点要准。好的切入点,会促进受教育者思考,决不能简单地寻找一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来开启道德教育的大门,否则只会增加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而影响教育的效果。要深入研究什么样的事物和现象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关注和共鸣,在关注和共鸣中,让受教育者的自我对话“悄然进行”。三是在道德教育中,要不断创设一定的情境,促进受教育者自我对话。情景式体验是道德教育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每个人都会触景生情,受教育者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进行自我对话,反思自己,对比言行,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情景式体验中要发掘真正关涉受教育者生活的事例,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只有落实和扎根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直面受教育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境,才能使受教育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发受教育者的自我反思,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自我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言自语和苦思冥想,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特定道德素材的思考、反省、探索。自我对话是一个过程性范畴,在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前、教育中、教育后都要进行自我对话。教育前的自我对话具有预测性,有效地预设教育的一般内容;教育中的自我对话具有控制性,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多向互动;教育后的自我对话具有纠错和批判性,评价和总结教育活动的成效,并为进一步教育做好准备。

作者:牛晓琴工作单位:晋中学院教育科学技术学院

上一篇:思想家道德教育思想对公民的启示 下一篇:大学生道德教育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