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患者进行精神病学评估的意义

时间:2022-08-31 03:31:15

便秘患者进行精神病学评估的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便秘患者精神病学评估的意义。方法 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便秘患者78例作为临床分析数据,对78例患者进行精神病学的评估,评估患者异常心理情况。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中有18例患者存在紧张、过度敏感等负性情绪,且根据心理问询发现患者缺乏自信心,将自身的遭遇归结为命运,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23.08%;有33例患者的自责感和依赖感较强,且有明显的胆怯和易怒心理,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42.31%;有48例患者存在焦虑、急躁、恐惧等负性情绪,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61.54%;有21例患者存在思维跳跃、言语频繁、抑郁等状况,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26.92%。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级疾病多出现在便于患者身上,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便秘的难度,评估便秘患者精神状态对科学治疗便秘有着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便秘治疗效果。

关键词:便秘;精神病学;评估;意义

便秘者1 w排便次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共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便秘患者78例,患者年龄均在18~71岁,患者平均年龄(40.71±5.54)岁,78例患者中男性病例数29例,女性病例数49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4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44例。

1.2方法 本次临床检测采用HSC法进行,评估患者精神病学的心理测量结果和基本描述情况,测量内容包括分析患者在精神高压下神经系统的自主活性变化情况,例如呼吸急促情况、心率情况、心肌功能情况等,采用MMPI法检验患者的多项人格,计算患者量表原始分,在查表后将原始分转化成T分,计算T分并描绘剖析图。

1.3诊断标准 分析患者T分情况,若T分高于70则说明患者心理状况存在异常。

2结果

临床观察中对本次研究的78例便秘患者行HSC评估,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的患者人数有18例,占总人数23.08%;有33例患者存在焦躁症状,患者有明显的自责感和依赖感,且有明显的胆怯和易怒心理,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42.31%;对患者行抑郁量表评估,结果显示78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的外线焦虑评分>70,此类患者所占比例为61.54%,患者应激时有不稳定情绪出现,例如,精神高度紧张,神经过于敏感和心跳加速等,且据笔者观察,情况严重者甚至对疾病的治疗及自身丧失信心,常将自身的遭遇归结为命运,常常叙说自身的不幸遭遇;对患者行轻躁狂量表评估发现,有21例患者存在思维跳跃、言语频繁、抑郁等状况,所占比例为26.92%。

3讨论

近年来患便秘的人数逐年递增,究其原因,主要有3方面因素:①饮食因素:一些人饮食过少,食品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份不足,对肠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肠蠕动缓慢,不能及时将食物残渣推向直肠,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份过多吸收而使粪便干燥。进入直肠后的粪便残渣因为量少,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②排便动力不足:排便时不仅需要括约肌的舒张、提肛肌向上向外牵拉,而且还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屏气用力来推动粪便排出。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产后等,可因膈肌、腹肌、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③拖延大便时间:一些人把大便当作无关紧要、可早可迟的事,忽视定时排便的习惯;或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了直肠的粪便返回到结肠;或因患有肛裂和痔疮等疾病、恐惧疼痛、害怕出血、不敢大便而拖长大便间隔时间。这都可能使直肠壁上的神经细胞对粪便进入直肠后产生的压力感受反应变迟钝,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3]。

便秘患者多存在焦躁、紧张等负性的精神状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生理情况和心理情况对症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从本次研究中可知,78例患者有23.08%存在焦虑症状,有42.31%存在情绪不稳定症状,有61.54%存在胆怯和自责等心理,有26.92%存在轻躁狂等精神障碍,为此,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以简单、直观、科学、有效的方式测验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对判定患者负性情绪和不良心理有着积极作用。当便秘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症状时,首先应及时使用药物患者患者排便困难的症状,同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帮助患者重拾治疗的信心,按时嘱咐患者服用精神类药物,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况,从患者的精神顽疾入手,使患者走出心理误区,采用激励的方法使患者消除精神疾病,并告知患者防治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增强患者的心理防线[4]。

总而言之,便秘患者的心理防线较为脆弱,极易出现负性情绪,因此,评估便秘患者的精神病学对提高便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深入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怀俊.对便秘患者进行精神病学评估的临床意义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195-195-196.

[2]谷俊杰,刘变,张骏,等.医学本科生视角下的精神病学临床见习与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2):169-172.

[3]刘子龙,高北陵.精神医学鉴定中社会能力评估的意义与方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18-320.

[4]荣新奇,赵亮,刘彤,等.便秘的精神病学评估与心理治疗研究[C].//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7:79-81.编辑/肖慧

上一篇: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及临床管理探讨 下一篇:PPH手术治疗痔疮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