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与“低俗”

时间:2022-08-31 03:18:05

浅谈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与“低俗”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通俗化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由电视台或其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制作的,借助于电子与数字技术手段,运用声光效果、时空转换、视觉造型等独特的表现手法,广泛融合音乐、舞蹈、小品、游戏等艺术形式或非艺术形式为一整体,用以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与休闲娱乐需求的节目形态。

所谓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化,就是让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娱乐化,是指娱乐节目中趣味性元素的加强和受众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节目的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明星,普通受众也能参与。电视人以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平视的视角融入电视节目内容和节目制作中,无门槛的参与体现了这类节目的吸引力和传播优势。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娱乐化现象也是一种“娱乐民主”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很多电视娱乐节目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其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片面强化以感官刺激为主的娱乐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对“通俗”、“庸俗”和“低俗”做了概念上的区分。他认为,通俗是接近大众百姓、表现常人生活理想的艺术形式,相对应的是比较高雅的艺术;庸俗则是情趣平庸,不思上进,思想上没有高尚追求、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的体现;而低俗是卑下的本能冲动,已不属艺术表现范畴,对于精神世界有危害作用。

社会环境的变化是节目形态不断变化的直接原因。节目形态演变的背后,是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媒介环境的演变。上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消费广度和自由度得到扩大,社会文化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电视技术不断发展,“我播你看”的电视娱乐节目形式走进了“死胡同”。而此时,各类游戏、竞赛节目由于其强烈的互动色彩,观众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了节目的参与者,由局外人变成了节目的一个部分。

受众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原因。娱乐节目形态的变化是各类电视机构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进行创新的结果,而决定节目形态走向的最终力量则是受众的需求。

随着电视娱乐节目平民娱乐化现象的出现,人们受尊重的需求被开发出来了,观众可参与度增加,成为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对受众需求的进一步开发,成就了这类节目的成功,比如黑龙江电视台少儿节目编辑部主办的《同一首儿歌》栏目,就成功打造了一档平民化的娱乐节目,“只要爱儿歌,谁都可以来”的口号,更让这档栏目贴近了观众,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栏目的“低门槛”也让更多喜爱儿歌的小朋友,以及怀念童年歌谣的成年人有了一个圆梦的舞台。

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平民”得到电视节目制作者的高度重视,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娱乐化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娱乐节目的平民娱乐化对我国社会产生着深远深刻的影响。

第一,电视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舆论引导者,“制造话题,引领潮流”成为其最主要的任务。作为一个“社会人”,人人都有被孤立的恐惧感,电视综艺平民娱乐化最大限度地为大众制造了共同的话题,加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流,缓解受众被孤立的恐惧感,让受众获得归属感。节目暴露出的一些社会问题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新形式,这样的共同语言和共同方式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有利于节目的宣传制作,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过程。

第二,电视综艺平民娱乐化打破了单一的文化市场格局。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各领,受众的需求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曾有人预测“平民娱乐”会“娱乐致死”,这种说法并不是科学的。因为电视原本就具有娱乐的元素,对“娱乐”的需求是受众的一种基本需求,只要这种需求还存在,“平民娱乐”就不会死亡。精英文化占主导的文化格局被打破,通俗文化的市场需求被提升上来,这是大众的需求。单一的文化市场是无法满足大众需求的,随着文化市场的完善,通俗文化的发展会沿着健康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虽然目前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节目在通俗程度上的掌握不是很准确,但是并不妨碍其发展的整体趋势。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竞争很有可能出现此起彼伏的情况,但是并不会出现谁死谁生的结局。

市场经济的巨大压力下,地方电视台开始在国家行政管理的缝隙中寻求出路。国内的多家电视台推出了很多档娱乐节目,并且获得的巨大成功。使许多地方电视台在“娱乐”中寻觅到了生机。湖南卫视和央视平分天下的局面使得部分电视台不惜用一些低俗的噱头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近年来,媒体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加上互联网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生存的挑战,使得很多媒体为刺激收视率或销量而“剑走偏锋”。

荧屏低俗之风的蔓延本质上是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所以,对于电视节目的低俗化,靠广电总局以“禁令”方式进行严格限制无疑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迟来的监管显然无法阻止低俗现象的扩散。

面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管理部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监督与管理,而是监管与服务并重。这是因为,电视娱乐节目的良性发展,需要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良好环境的相互结合。在监管过程中,广电部门要为电视节目提供良好的服务,以便促使其在合法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与品位。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鼓励电视节目多元化,避免电视节目因选择狭隘而陷入极端。

总之,电视娱乐节目的平民娱乐化采用通俗的方式使民族文化得到源源不断的传播,很好地承担起了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也能承担起建构传播社会主体文化价值理念和文化表现形态的责任。这种现象正处速成长的青年阶段,需要全面的舆论监督和完善的法制法规的规范,方能使这种趋势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编辑/李舶)

上一篇:浅谈新闻采写中如何写好消息 下一篇:浅谈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