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研究性学习“路线图”中的四个关系

时间:2022-08-31 02:55:01

实施研究性学习“路线图”中的四个关系

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发现和确立研究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既有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又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科学研究――对于小孩子来说,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实践,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使他们受益终生的体验。

教无定法。然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却有一定的方法可鉴,这些方法也可以称之为“路线图”――调查需求,自选课题;设计方案,自定内容;创设项目,自主活动;成果展示,自我激励。通过近几年的学习、实践,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实施“路线图”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尊重选题,处理好“护与导”的关系

“护与导”的关系。“护与导”就是既要保护,又要引导。研究课题的提出切忌包办代替,应来源于孩子们中间,从孩子们口中提出,而非教师闭门造车。“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只有来源于孩子们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才是他们最想也最愿解决的。如孩子们通过商量确定的研究扬州文化系列的课题“东关街寻宝――剪纸大师李烈峰”、“古巷趣谈”、“扬州三把刀”等等,这些新鲜有趣的课题都有一定的探究价值,都体现了孩子们的自主参与。对于孩子们提出的课题,应给予保护,格外珍惜,绝不能一棒打死。当然也应注重指导,引导他们提出有价值、有时代气息、便于操作的课题。

二、自定方案,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扶与放”的关系。扶是放的前提,刚开始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孩子们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扶。如:如何制定课题方案、如何实施等等。接着,师生共同制定详实的计划表和方案,先组织孩子们学习中学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学习他们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方案,定计划,组织活动。当他们进人角色后,就应该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完成,扶与放要有计划,扶是放的前提,放是自主的高级阶段,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自主活动,处理好“践与悟”的关系

“践与悟”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要求孩子们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收集、小实验论证等方式来分析问题,亲自去实践体验,自己认识规律、形成结论。研究性学习显示出它特有的魅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确是让孩子们在“做中悟、研中学”。原来复杂而又令他们苦恼的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了许多,原来陌生的话题一下变得是那么贴近自己而又有趣味。从孩子们的体验日记和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成长,而这一切是孩子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的内心的感悟。所以,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突出让孩子们用“心”去体验、感悟。

四、成果展示,处理好“研与评”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经验形成习得。它强调个体亲身经历和自我认识,在价值观上重视人与人的理解、合作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身心体验。其价值不在于学生的研究结果即课题报告和成果,而在于研究过程,即学生的认知、情感、思维、人格、能力的全面培养和锻炼过程。特别是体验与感悟,其中个体的回顾反思,集体的交流讨论,是研究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集体的反思和讨论,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和思维相互撞击,通过思维碰撞使每个学生知识领域更加开拓,科学精神得到启迪,创新思维得到激活,情感体验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信息收集、活动论证、实践体验、整理材料、撰写总结等方式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课题组以报告撰写、课题答辩、画片展示、论文汇编、模型制作等方式展示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彼此分享成果,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进而引发对新的问题的探究。从以上过程不难看出,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目标之一,要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强调自我在活动中的真实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形成自我一致性,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这一过程要处理好“研与评”的关系。引导孩子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让他们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一段时间的研究过后,孩子们拿出的一沓沓资料虽然稚气未脱,但他们的课题方案、总结报告确实具有一定的深度。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会获取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对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是形成性评价,而非甄别性评价,应重视在研究过程中,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不断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相同。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书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因此,作为指导老师,处理好以上关系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酸甜苦辣,品尝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才能引导他们通过综合实践,深入了解科学研究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作者单位:扬州市竹西小学 江苏】

上一篇:隔代教育盛行 家庭教育父母不能缺位 下一篇:融科学元素于课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