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析

时间:2022-08-31 01:15:00

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互相合作、平等交流展示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的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1.合理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

教材内容决定运用何种教学策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策略之一,并不是万能策略,不可能把任何教学内容都死板生硬地套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上,这样势必会造成不必要困惑。是否选择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要处理的内容是凭借个人力量较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组员在团队合作中提高个人能力,使学生逐步体会合作的力量。还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内容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因此要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设计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学习程序、环节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要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学习任务,提供有难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学习资源;教师要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深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科学分组,明确分工,强化个人责任感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同时给教师调控课堂带来新的考验,教学走过场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就需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规范。首先进行科学分组,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性别、性格、品德、成绩四大平衡的原则把班级分成若干组,每组4~6人,并对学生编号,以便在课堂上均衡展示,提高展示效率。其次要明确分工,每个学习小组民主推选一名总组长,负责整体把控小组学习和常规情况,同时每位同学担任1~2各学科组长,上哪一科课,哪科组长就负责管理协调全组活动,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开展讨论、交流、实验操作等活动。教师应要求合作成员既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互助互爱、争先进取的小团队。

强化个人责任感,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用大脑思考,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双手做,也就是说,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身心经历、感悟和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互相交往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不但要有共同、明确的目标,还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具有荣辱共享的集体意识,要求组员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最后达成共识。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通常是学生独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得到解决。

3.采到多种合作学习形式,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写、说、朗诵、辩论、表演、抢答及竞赛等形式合作展示。与此同时,学科组长带领小组中所有同学有序地交流互助达成共识,并关注和帮助本组展示同学。学生交流展示时,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展示情况,发现共同疑难便于统一讲解。(关于抢答,老师一定要提每组某号同学,老师认为某组某号同学最早站起来就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若该生回答错误就换每组的另一号抢答,而不是记准同一编号、以小组序号顺序回答同样或不同样的问题。目的是让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加活动。)

4.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大量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学习成就不断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形成积极深刻的思维状态,改变课堂教学中被动沉闷、学习效益低下的状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有适合合作学习的学习情境,良好的课堂气氛。适当运用直观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简,让学生勇于接受不同挑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黄河》中,上课前用《黄河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于黄河的治理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担任黄河治理委员会专家,分上、中、下游分别提出治理方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5.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地理学习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内自评,二是组间互评。由教师或学生交叉评价,主要看做得对不对,字写得好不好,每人次展示总分以1分计,错一处(次、题)扣0.5分,字好、差酌情加减0.5分,随时记入“课堂评价表”该组栏目。每日一记录,(由值日班干记在“小组风采”中),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表彰。主要评价以下方面内容:(1)组内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的经验成绩;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并找出改进措施和办法。(2)组间总结出各组优点和不足,达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目的。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演色,老师应倾听学生发言,适当采用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

6.提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由于初中生生活阅历、知识层面等原因,使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这时,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引导,或提供背景知识,或指点讨论方法,使小组讨论柳暗花明,掀起教学高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好像就放松了,有些会在学生中转来转去,偶尔询问点什么,以示老师的引领作用。而有些善于作秀的老师,会特别关注准备发言的学生,加强指导,以便接下来“代表发言”更精彩。而对于其他学生则不管不问,某些老师则干脆待在一旁,不理不问。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旁观者,缺乏准确的教师定位,有些教师由昔日的“满堂灌”转变为现在的“壁上观”。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学生课桌旁。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拨、有针对性的指导上。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实效。

上一篇:浅论多生成树(MSTP)协议应用 下一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