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健康平衡法则

时间:2022-08-31 01:00:33

城市健康平衡法则

城市病态让人忧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崛起,城市文明开始传播。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

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而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大都市。商业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向综合服务发展,商业活动也扩展延伸为促进商品流通和满易需求的一切活动。渐渐的,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也出现了。

20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城市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从1978年的17.9%到2003年的41.8%,城镇总人口已由1978年的1.7亿发展到了2003年的5.2亿。但是。城市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病”,一直困扰着人类。

实际上,2005年本刊寻访所看到的有关水资源,空气,绿地等遭受破坏、污染,只是城市病的表层问题,还有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更加困扰着人们的生存发展。一方面是人口膨胀。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城市自然环境的自然承载能力,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和破坏,造成城市生态平衡失调,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屋越建越多,而且超负荷运转,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工环境也不堪重负。加上人口质量下降,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失业现象的加重,人口问题就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城市人口过度聚集,对资源(包括土地、水、空气,森林、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与日俱增。而且使用不当,浪费严重,使得城市资源供不应求,越来越短缺,结果,房地价不断上涨,水资源和食物供应不足,清洁空气稀少等,直接影响了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人口膨胀和资源短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使得整个城市环境、社会发育不健全、不健康,交通拥挤,各种废弃物大量排放,环境恶化,竞争过度,失业现象严重,生活压力过重,造成心理失衡、人际关系冷淡、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健康城市需要平衡

我们需要健康的城市。只有当一个城市的生存环境空间健全,健康、和谐,有利于生存发展,这个城市的居民才可能健康,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社会上的。一个城市如何才能健全,健康,和谐,这需要从城市病的发生根源寻求答案。从生态学的观点看,城市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生态失衡。各种物流,能量流、人流,信息流是城市发展可利用的资源,是维持城市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只有这些“流动”平衡合理,才能保持城市生态的动态平衡。二是城市结构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为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会造成城市生态环境被破坏。三是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生态失衡。

解决城市生态平衡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一项非常复杂且不断变化发展的巨大工程,包括从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工程学,到生态学、行为心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领域方面的问题,使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城市人群,植物、动物、微生物、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废弃物七个结构部分,相互间不论在数量上、质量上以及所占面积和空间上取得平衡。这绝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但是,从简单化的原则来看,资源的平衡和环境的改善无疑是两个最基本的原则。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改善的启示

经历了工业社会的畸形发展之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21世纪城市规划领域发展的核心。西方发达国家最早探索科学的城市规划途径,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欧洲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和实践方面走在了世界前沿。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将可持续发展的议题提上国际议程。1996年,在欧洲召开了关于太阳能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的第四次会议,大会发表了《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太阳能欧洲宣言》,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普遍原则,可以被不同的规划设计机构使用或作调整后使用。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贯彻到具体的实践中。

去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人,一定知道该市东南有一座名为哈马碧(Hamarbi)的生态城。这座生态城仅有3万人口,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它成为真正安全,舒适,健康的典范,而且,过去这里曾是污染严重的工业加工制造区。1996年,政府决定工厂外迁,并投入巨资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以适应功能规划转变的需要。10年建设,哈马碧就成了瑞典人坚持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成功范例。它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运用生态学原理。在建材使用、能源消耗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节能减排问题。

其中,最独具特色的是它在全球第一夺采用密封的地下垃圾收集系统,通过地下的管网输送到终端回收站,再用集装箱运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这既节约了能源,又有效解决了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斯德哥尔摩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最早的已经安全运行了35年。因此,这里看不到一辆垃圾车,只有每幢楼前的分类垃圾箱。垃圾运输可能产生的遗洒和异味消除了,地下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地面交通负荷,节省了能源和人力。

其园林设计也讲究与自然的和谐,内有小河流水与自然水体相连,并建设了独立的雨水收集系统,既减少了地下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又能确保进入自然水体的水质符合环境要求。生态城里有大片的人工湿地,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宽容对城市健康更重要

然而,更深层次的城市健康还不仅是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在于一个城市的宽容度。去过欧洲考察旅游的人,都可以看到欧洲到处都是数百年的建筑和树木和谐共生,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市镇,甚至一个乡村小路边的小餐馆也已经延续了三百年以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无论是生活在大城市里还是小市镇中,生活水平都不会相差太大。而在农村里大小农场生活的人们,生活可能更加富庶。经过数百年的产业经济高速发展,这些发达国家的资源配置已经变得相对比较均衡。在这些国度,进入大城市生活并没有户籍的限制,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欧洲的那些大都市也没有人口过度膨胀的问题。这些都体现出一个健康城市的宽容度。这种宽容源自于全国的资源配置、流向相对均衡合理,从制度到社会环境的相对均衡的人文关怀,整个社会生态相对平衡……这也是瑞典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为何能在短短二三十年甚至十余年就能改善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根结所在。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城市变得真正宽容,才能真正越来越健康。而资源平衡才能宽容,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城乡之间达到合理平衡的资源配置,在全国范围内改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才能使城市达到生态平衡,城市之间达到生态平衡、城乡之间达到生态平衡,我们的城市才能变成宽容的城市,健康的城市,才能使城市居民越来越健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上一篇:可防可控可治的结核病 下一篇:厚德载物平和养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