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处女情结”

时间:2022-08-31 11:37:14

编者按:

网络给普通人提供了相对自由的表达场所,因此很多人也借此阐述自己对各种问题的想法和观点。网络中有关“处女”问题的讨论,更是相当火爆。面对处女情结这个有些“古老”的话题,我们该如何分析与判断?处女情结是对是错……就此总理,我们邀请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马永珩大夫为读者做以详细解析。

什么是处女情结?

所谓处女情结,实际就是传统文化下的道德观留在人们心里的刻板烙印。现在人们用它来特指男性对女性要求保持婚前的一种心理定式或心理指向。处女又作童贞,它是男性择偶心理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处女情结又有处女崇拜和处女膜崇拜的别称。

对女性童贞的验证是以新婚之夜首次是否“见红”为依据,而“见红”则是针对处女膜的完整与否而言。处女膜是位于阴道外口的一小块薄膜,厚约1~2毫米,其形状、大小因人而易,一般多为环形或半月形,通常会在首次时发生破裂而出血。所以,人们习惯将此现象称为“见红”或“落红”,并以此来对女性做出所谓的道德评判。

由此可见,处女情结就是对女性婚前的严厉约束。它告诉女性,破除童贞的权利必须应归属于自己的合法配偶,只有自己的配偶才有权利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人。因此,新婚之夜的第一次又被称作为男性的――“权”。

不言而喻,在男性的处女情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只不过是那一小片处女膜而已,而女性内在的真实品质却不在其范围之内。同时,男性对童贞的重视不仅表现在新婚之夜的验证上,它还会在其今后的整个婚姻中得到延续。

历史上的处女情结

在人类历史上,以处女情结为代表的性道德观,一直以来都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而且根深蒂固。无论是在远古时期,还是在当下的社会,“一夫一妻制都提出了保持婚前的基本要求”。人们出于对处女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就此形成了一些婚姻习俗。

历史上,表现文明一些的习俗是以花冠作为童贞的象征,对新婚之夜被验明证身的新娘,人们给她戴上“荣耀的花冠”,以表达人们对她身为处女的赞美。表现粗俗一些的习俗是要求新娘做公开的证明,即把沾有血迹的物件向众人进行展示,以此证明新娘的贞洁。而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为守节妇女树立贞洁牌坊也表现出了浓重的贞洁风俗。

然而事实是,无论在任何时期,无论性规范有多么严厉,都有偷尝禁果的男女。于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便有了伪造处女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但给失去贞洁的女性提供了赢取信任的好处,也为那些药材商和药剂师赢取了丰厚的回报。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此同时,用于保护女性贞洁的工具――带也被发明出来。

其实,这些无论是出于对处女的崇拜,还是出于男性占有欲的需要,亦或是满足男性虚荣的自尊,在现在看来,都是对女性的。种统治和歧视。因为,对的要求仅适用于女性,男性则是例外。

两性视野中的处女情结

在处女情结问题上,男性通常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而这两点可能也是构成男性处女情结的最基本的心理基础,因而男性比女性也更容易产生性嫉妒。所以,男性不仅要求女性婚前性贞洁,同时还要求婚后的性忠诚。即使有些人可能并不十分看重童贞,但他们对婚后配偶的性忠诚则可能会要求得更为严厉。这种固执刻板的处女偏好,使男性不能容忍配偶的不贞与不忠,但他们却可以有性的自由,可以有三妻四妾。由此不难看出,处女情结实际上就是男权意识的具体体现。

尽管处女情结是由男性发明的,但女性对此也给予了认同态度。不过,女性对处女情结的认同并不是她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在男性文化的视域中,以一种消极被动的方式给予内化的结果。这种认同,主要表现为屈从于男性的权利控制,认可以性别划分等级的男权意识,并由此将自己置身于客置,从而将男性的文化标准视为个人的行为选择。

实际上,女性认同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适应个体的社会生存。因为这个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制社会,男性对的要求,对她们而言将意味着自己一生的幸福。不过,时至今日,女性的自我意识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增强,她们在争取与男性具有平等社会地位的同时,也在争取性权利的自由与平等,这是女性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处女情结中的误区

一般来说,女性的第一次往往会导致其处女膜破裂。因而,许多人便由此极端同执地认为,凡新婚之夜没有“见红”的女性都不是处女。在这样一种偏执刻板的观念支配下,使一些清白的女性身受不白之冤已不为鲜见。其实,处女膜破裂并非均由所致,婚前的某些意外原因也有可能会导致其破裂。

非行为引起处女膜破裂的意外原因,通常以剧烈的体育运动、偶然性的外伤、方法不当的行为以及儿童时期无知的性游戏等情况较为多见。还有一些女性,由于自身处女膜的韧性和弹性较好,时也可以不发生破裂和出血,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现。而这些情况有时并不为个人所知,所以她们由此受到的心理伤害也就更大。即使她们知道事实的真相,也是有口难辩。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处女膜修补术”再造处女之身已成为许多人的选择,它为那些希望重新获得第二次童贞的女性打开了方便之门。但对男性而言,这种人为的童贞所起到的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安慰剂效应。尽管现代“处女膜修补术”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处女伪造术”更为高明和先进,但它也更具有欺骗性。

所以,无论是“处女膜修补术”还是以上种种意外情况,都是我们在赋待处女膜问题上易于产生的误区。因此,以处女膜作为贞洁的判断标准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似如我们不能更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对此做出理性的思考和选择,那么,彼此双方都有可能会因此而受到伤害。

现代年轻人的两难处境

尽管现代人的性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婚前也得到了社会的宽容,但处女情结的痼疾依然没有从公众的观念中消失。就是具有反叛传统的年轻一代,也没能彻底从中跨越出来。“它(处女情结)驱使人们做出择偶决策,就像我们进化而来的食物偏好一样左右我们的饮食习惯”。而恰恰正是这种习惯给现代年轻人出了一道难题――要快乐还是要童贞?

其实,这道难题的制造者正是现代年轻人自己,是他们自己使自己陷入了婚姻择偶的两难处境。不可否认,婚前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择偶时的焦虑。一个明显的现实就是,婚前的增加,其必然的结果则是导致他们对童贞欲求的整体水平下降。因此,当他们在考虑选择长期配偶时,他们的处女情结就会受到潜

在的威胁。

事实上,在长期择偶的问题上,不仅男性会感受到焦虑,女性也会有所焦虑。他们的焦虑都共同指向未来。即:男性考虑和担心的是将来能否事随人愿,找到一个完美无缺的配偶;而作为一个享受过快乐的女性,她则会更多地考虑是否诚实地对将来的配偶言明自己的一切,而其后果又是她们无法预知的。

显而易见,性规范虽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有所变化和不同,但唯一相同不变的就是存留在大多数人观念中的观,它还在不时地左右着人们的择偶标准。

性向前发展,社会也随之发展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处女情结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是人类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目前尚未发现有一种文化中不存在这种偏好”。但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这种偏好程度会有所不同。

有调查表明,“最看重童贞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以色列……”等国家。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童贞的偏好较其他文化更为固执和刻板。而这也恰恰说明,中国传统的封建道德观作为一种文化原形,它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当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所以,今天它仍然还是我们许多人共有的信念。

然而,社会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私有制社会的产物,处女情结在保证血统遗传的生物学意义之外,更表现出了男女两性极不平等的权利关系。男性把女性作为私有财产进行占有和统制,不仅是对女性身体向由和性权利的禁锢,更是对女性的一种非人道的压迫和歧视。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西方女权主义要求解放自己的呼声已成为众多人的身体实践。与此同时,在性的问题上,人们已开始把它上升到“身体的文化政治学”的高度来加以研究。事实说明,传统的男女双重道德标准已到了重新加以评估的时候了。

纵观历史,处女情结一直都是男性用于统治女性身体自由权利的文化手段。这种男性文化要求“女性必须被动地臣服于强大的、富有创造性的、理性的男性”。基于这种文化根基,争取身体自由权利的问题,对女性而言其意义不言自明。今天,我们对处女情结的讨论,其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度思考,使人们在思考中去建构一种新的、符合于男女两性平等关系的性文化模式,以此削除性的霸权主义对性殖民地的统治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不过,严格地讲,在性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性的道德规范问题上很难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评判标准和结论。因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性规范和性习俗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和差异,而这些又会随着文化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就是在本民族文化中,当某一行为成为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实践时,性规范自然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今天可能还是违规的行为,明天可能就会成为规范许可的行为,反之亦然。

所以,在处女情结的问题上,孰是孰非,还是让我们期待通过讨论甚至也可以是争论来达成共识,以此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杰佛瑞・威克斯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有关性问题的争论就是我们希望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形式中的争论。性向前发展,社会也随之发展。

上一篇:月子里遭遇急性乳腺炎 下一篇:从容应对母乳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