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母乳性黄疸

时间:2022-03-24 05:14:55

大家都知道,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免疫物质,可满足婴儿成长所需,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医生也提倡母乳喂养。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在很多地区的发病率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病,是指新生儿母乳喂养后3~7天即出现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粪便、尿液偏黄。黄疸缓慢加深,1~2个月时颜色最深,和橘子皮的颜色一样,婴儿能吃能睡,精神也好,无其他临床症状。如果抽血化验胆红素,胆红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婴儿的肝脏和脾脏不大,无贫血,白细胞数不高,肝功能正常。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进行治疗,也应引起公众重视。

母乳性黄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太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呈淡黄色甚至金黄色。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因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摄取胆红素的能力不足,酶活力低下,肠道缺乏细菌,当胆红素经过肠道时,形成尿胆原较少,而被重吸收较多,如胎粪排出延迟,增加了胆红素的重吸收,而造成了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加重黄疸。

我们怎样诊断母乳性黄疸?

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只能先将各种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进行逐一排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因这些少见的病理性黄疸大都在小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而母乳性黄疸是在3~8天出现的且为轻、中度黄疸。通过抽血化验血中的胆红素水平高低,结合临床症关大致可以诊断出该病。

妈妈们应该怎样预防母乳性黄疸?

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而改为人工配方奶喂养,奶量以150毫升每千克体重每天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在医生指导下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

患上了该病也不必惊慌,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一般会明血消退,至今尚未有因母乳性黄疸病而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以后随着月龄增长,黄疸会逐渐消失。

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加重,应该抱孩子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但是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成鼓励乳母尽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小孩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增加胆红素的排泄,从而降低黄疸发生率。

上一篇:解读“处女情结” 下一篇:春季野菜餐桌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