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8-31 07:59:00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的审美教育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以美育为基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线而开展课堂教学。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健全学生人格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充分利用高中美术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高中 美术鉴赏课 审美能力 培养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对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修养有着独特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并促进其智力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当我们给学生一种起着心灵感应作用的审美教育时,就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这是一般道德说教难以达到的。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已接近成熟,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在接受新观念、新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几点法。

一、 一、创设美的情境,在启发中实现审美需求

教育教学的改革,首先谈到的就是引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美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内容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创设美的情景中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的基本环节。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美术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向学生阐明其重要性、社会意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美术鉴赏课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的面前,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像展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因此,教师教学中的导课、引课尤为重要,它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想像能力得到提高,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二、 二、充分把握作品中的“美”,教师做好引导者

在美术课中,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和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把美术作品的欣赏,结合作品创作特定的人文背景来介绍和引导。让学生努力从美术作品中发掘其人文内涵,吸收作品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要启发学生不要将注意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而要善于从多个方位去调动自己的感知能力,如听觉、触觉等方面全方位感受。使学生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材料肌理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等等。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欣赏。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方法单一,作品分析一定避免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不同作品不同的“美”,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新鲜感,并有所感想有所收获,这样的欣赏课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 三、把握作者的审美意境,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完善学生人格

许多教师看来,美术鉴赏的评论应该是艺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实则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学生在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在以往的审美经验看来不“美”的作品无法理解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准,有时艺术也不一定是大众的也不一定要所有人都理解和接受。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应当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学生们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体验作品的内涵,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地接受新的观念。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们要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充分地了解,然后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生活,审美境界。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教育。这种体会或讨论是在欣赏过程中的一种创造,只有在欣赏中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剖析,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进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人格。

总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主线,层层深入。把审美教育提到一定的高度,因为这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文化艺术素养。对于生理、心理都处于转型时期的高中生来说,不断扩大的审美范围和日益成熟的审美价值能够促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架构的艺术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我们美术教师的使命。

上一篇: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下一篇:数学课堂中的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