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词素促感悟 拓宽思维迸“火花”

时间:2022-08-31 06:29:41

抓住词素促感悟 拓宽思维迸“火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就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一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分别有一个关键词语――严词拒绝、恼羞成怒。前者写中国士兵理直气壮的拒绝,后者写日寇的强盗嘴脸,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因为敌人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遭到中国士兵的严辞拒绝,所以恼羞成怒,穷凶极恶的向中国军队开火。教学中,我不是浮于表面词义的理解,而是抓住两个词语的关键词素,引导学生探究内涵,挖掘“潜台词”,巧用文本资源,激活拓展点,让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师:“严词拒绝”中的“严”和“词”各是什么意思?

生:“严”是严厉的意思,“词”就是话语。

师:理解得很正确。这里的“词”不能理解为词语。那么“恼羞成怒”中的“恼”和“羞”又怎样理解呢?

生:“恼”是恼怒、气恼;“羞”是羞愧。

生:就是又气愤又惭愧。

师:真会学习。抓住关键词素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同学们联系上文仔细想一想,敌人为何而恼呢?

生:他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全副武装,“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偷袭成功,不料刚到桥头,就被高度警惕的中国官兵发现,出师不利。

生:他们阴谋败露,又生借口,要到宛平城“搜查”失踪的士兵,当即遭到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因而气急败坏。

师:有道理。那么敌人为什么“羞”呢?

生:老师,我觉得是中国士兵的“严词”让敌人既恼又羞。

师:言之有理。想一想,说了些什么话?

生:你们无权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快滚回去!

生:你们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强盗!

生:你们搜查失踪的士兵,不大白天来,而是深夜偷偷地来,鬼鬼祟祟,做贼心虚吧。

生:你们寻找士兵要全副武装干什么?为什么不用照明用具?

生:你们的人是什么时候失踪的?怎么到现在才知道?日本部队的纪律真严明啊,真是厚颜,这也太丢人现眼了!

师:是啊,中国士兵义正词严,日军被驳得哑口无言,羞得无地自容。狗急要跳墙,敌人再也按捺不住,终于露出狰狞面目,穷凶极恶地向中国军队开火。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读书贵在入境。学生只有真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能真正领略到读书的兴味。正如宋代大学者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所说的那样:“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上一篇:丰富写作素材 凸显习作实效 下一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设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