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婉多姿 内含神趣

时间:2022-08-31 05:44:57

书法四体中的草书,最为时人激赏。近20年来,中国书坛出现了许多高手,所谓俊彩星驰,细考之,也多是以专擅草书或行草书而获名位。追溯古人,自二王而下,张旭怀素勿论,而《兰亭集序》、《祭侄稿》、《寒食帖》,以及明清诸家也多以草书或行草书作为经典,流传有绪。草书相对于其他书体而言,它的节奏感比较突出。可以因情生势,因势利导。以其笔画的指向不像篆隶之严格,书者随时都可以充分地发挥其潜在势能,从而提供了能够自由自在地宣泄情感的条件。因此,草书一体,无疑是更能贴近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取向。作为有着诗人气质,含蓄蕴藉而不乏激情的耿毓亮君,选择以草书为鹄的主攻方向。他起步于孙过庭《书谱序》,深入传统、潜心学养。20年来寒暑无间,临池不辍,而终于成为名闻遐迩的草书高手。

倘若我们对耿毓亮君的书法风貌试图作以讨论的话,我觉得从整体而观,它所给我们的感受,是一种清婉多姿,疏散而有风致的冲和淡雅之美。毓亮君的襟怀胸次,恰于草书而发之。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非可强力为之。人多倡说所谓张扬个性,窃以为“张扬”二字,似欠稳妥,其实个性之所显观,是笔墨与其心灵发生碰撞,即从毛笔在纸上运动的过程中所留下的墨痕而判定之。个性似与格调相近,但格调有雅有俗,有清有浊;有正气凛然,有猥琐鄙陋。对此,毓亮君有他自己的艺术主张,他说:“书法要讲格调,思想境界高,书法的格调才能高。首先要人品好,书法作品是心灵的折射,人格的体现,精神的物化,灵魂不洁,欲进佳境,不其谬哉。”毓亮君每以“先道德而后文章,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律己,并以变化气质,涵泳情操,辅以传统文化的滋养,作为书法内功的修练。中国书法的精微博大,非单凭技巧而可致之,毓亮君深明此理。并时时警诫自己。

我们回过头来再读毓亮的书法,感觉就更加洞明。他所作草书,外藏锋芒,内含神趣,敦厚笃实,不激不厉。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单看实绩,便可了了。

毓亮君的草书创作之所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同道们仰慕,是来自于他的天赋,来自他一贯主张书品即人品,注重心性修养以及深入传统并对传统决心弄个明白的执着。

有论家对毓亮君的草书,曾作过中肯的评说:“曩者,毓亮作草,似法胜于意,近年观之,颇意胜于法。”此言颇能耐人寻味。

我尝见毓亮挥毫,其落笔迅疾而沉稳;沉稳与迅疾似相矛盾,实则互为节制而不相悖,此正见功之处,体现书者能很好地控制笔锋使之顿挫有致。作为书法艺术,毓亮君主张时出新意为其旨归。“每一时期的作品,甚至同一时期的作品,都要体现书者此时此地的精神状态,或清淡、或奇崛、或严正、或放达,笔随情迁,一任自然。”试观毓亮所作条幅,书南唐李煜《虞美人》词,字字独立,并少盘纡缠绕,不作连绵状,其映带关系,暗中隐示,格调高雅,骨俊神清。而书黄宾虹《画学篇》,则是另一番情趣;此作参差错落,一片率真,富节奏感与韵律美,习习然如沐春风,此又见毓亮君妙于草书之经营,其胜人之处,即在于斯也。而所书唐代高僧寒山诗横幅,则又满足了我们另一种美的享受,其浓淡格润,无不适度,无笔墨处更见思致。

在我所见到毓亮君的草书作品,或诗或文,两幅作品完全雷同者并不多见。

我们读毓亮的草书,朋友们几乎同一感受;先不揣摩笔墨技法,章法布局。先有一段清新典雅的书卷气,可嗅可闻。海上白蕉有“养鼻”之说,果其然乎?凡知毓亮其人并读其书者,当知我言之不诬也。

耿毓亮

山东桓台县人。屡次参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历届大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桓台书画院院长。1995年作品参加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参加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参加全国第四届书坛新人新作展。1996年作品参加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参加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1998年作品参加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1999年作品获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2000年作品参加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2001年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2002年出版《草书的演变与赏析》、《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系列作品集――耿毓亮》(上海人美)。

上一篇:继承殷商而又有新发展的西周玉器 下一篇:战国白玉圆雕俑人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