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

时间:2023-02-22 06:08:20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多种方法融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文本中的每个词语都极富有伸张力和想象力的,它承载着写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情感倾向等,有着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是学生语言发展的良好依托和载体,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巨大宝库。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词语,掌握词语,运用词语和发展词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效果。下面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工具书、书中注释释义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生词的意义。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语素意义,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词语的意义。懂得语素的知识之后,能够更好地辨认词义。如:“水利”、“水力”两个词,我们只要理解了语素“利(利益)”、“力(力量、能力)”,就能够区别它们的词义。又如:在教学《金钱的魔力》一文时,文本中的“蹩脚”、“考究”、“阔佬”、“通融”、“窘况”、“妙不可言”等词语,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通过查词典的方法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对学生了解作者刻画老板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查字典时还要注意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和“我见相如,必辱之。”中的“辱”在字典中的解释有:羞辱,使受到羞辱,玷辱,谦辞、表示承蒙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也不同,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选择用哪个意思更为贴切。

二、比较、分解词语释义

在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如:《白杨》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一句,其中的“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由树及人,借物喻人,感受作者用以神传情、意境深远来体现感情的波澜。这样,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对文本的理解,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比如:重临:重新来临。喧闹:喧哗热闹。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工作。通过这种多个单字字意的组合,学生能更加快捷简明的理解词语的意思,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

三、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释义

汉语的词汇极为丰富,几乎每个词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根据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时可以灵活地采用“近义词、反义词、互换词语”来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汇来替换与之意思相近的新词,以联系旧的知识来启迪新的知识。如:《梦想的力量》一文,“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一句话中,要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可以找出它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刻不容缓、急不可待、慢条斯理、从容不迫等。这样,既能深刻地理解词意,又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释义

经常听老师们说,理解词语和句子是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只能会意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就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弄懂深层的意思,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彩色的非洲》中“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意思相近但用词不重复,文中能体现这两个词的还有“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学生通过上下文的阅读,感受到词语的含义,体现到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美。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因此在学习文本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体察语寄的意蕴、情感和韵味,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五、动作释义法释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理解“咀嚼”,学生在理解“咀嚼”时遇到困难,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咀嚼的意思,也可以通过文中的插图理解,最贴切的是引导学生和文中的作者一样学习骆驼咀嚼的样子,直观生动地理解咀嚼的意思。

六、借助图片、多媒w等信息化手段释义

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景象,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随之出示课件,展现其所描绘的画面,借助画面,对它进行形象化的理解,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其意思,借以指导学生运用。如此赋予过程以情趣性,学生于语境中,于生活经验中,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训练了语言的迁移与运用能力,还享受了审美乐趣。

七、涵咏释义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入情入境的读,反复的读,多种形式有梯度、有层次的读,来解读词语的含义。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三个数字读出漫长而艰辛的感觉,读“终于”读出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2篇

记得张志公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朗读的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之间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它特别适合诵读,可以说,朗读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来再现思想内容的一种阅读方式。根据文章内容,使用抑扬顿挫、轻重急缓的语气以声释义,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发张口语,培养语感。如臧克江的《有的人》,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接着用典型的细节和比喻,在朴质直白的字句间蕴含哲理。虽然句子长短不一,但又格律诗般严谨的节奏韵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需要求语调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中所表达的爱憎感情。

加强记忆和多种形式的词语练习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求,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字求其训,句求其意。”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练习,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当然,训练的内容和途径是多方面的。或用词素组词,如教学生用“红”这个词素来构造表示“红”的各种颜色的词:“鲜红、粉红、绯红、橘红、红彤彤、红艳艳”;或是区别近义词、同义词、褒义词之间的差别;或是用词语填空;或是比较、品味某一个词… 。经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字词的丰富积累来培养自己的语感。

在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积累语言的过程中,既要注意语言的积累,又要重视佳句、佳段、佳文的记诵。记诵对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也大有好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名篇佳作是各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因此,学生一开始读它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只要时刻浮现于学生的脑海,成诵于嘴边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个人联想和想象结合起来。这些东西就会丰富学生的思维材料,催促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慢慢品味出这些名篇佳作的深刻含义,有时甚至可以获得人生的智慧和美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流心观察生活,善于巧设语境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随时留心周围的生活,注意观察体验,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只有自己的生活积累的多了,阅历光了,才能在阅读别人文章时,根据自己的经历,产生想象和联想,领会品味别人的遣词造句的匠心,从而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3篇

随着教育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以及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我国的教育。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社会已经逐渐变为科技的课堂,既然是这样,教师为什么不能将这个科技大学堂带入课堂中呢?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转为具体的功能,其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而实现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

2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结合的意义

在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共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调节课堂学习氛围;三,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教师采用应试教育,忽略兴趣教育的重要性。在多媒体教学的结合下,教师可以很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讲解作品《红楼梦》时,传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会采用直接授课的方式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以Flash或者是幻灯片的方式给学生们播放一系列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2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整个课堂气氛十分烦闷,导致学生学习没有激情,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多媒体环境下,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图并茂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在讲解纳兰性德的诗词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制作成PPT,然后配上一定的音乐以及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诵读,这样一来,大家可以既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又可以欣赏到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讲说以及解读,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只是一味的看教材。这种声图文并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还可以调节课堂的氛围,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2.3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三国演义》时,教师除了会像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一样,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外,还会采用“三问三答”“、小组讨论”以及“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三问三答”法,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前,可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三个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一方面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

3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

在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中,若想良好地实现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以及渗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压缩教学法;二,多媒体教学法;三,引导教学法。

3.1压缩教学法

由于对外汉语是一门史实性学科,所以很多教师将其视为金科玉律,认为其是不能被增加、压缩或者遗漏的,因此,在讲解时,显得十分吃力,学生学起来也感觉压力很大。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我们可以采用压缩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语气助词的功能时》时,我们不必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样,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讲解,而是采用图表压缩法,将不同的助词所具有的的不同的功能制成一张表格,然后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来,既可以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3.2多媒体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黑板、一本书、一只笔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沿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仅没有新鲜感,而且会使课堂显得十分单调、枯燥。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即摒弃原有的黑板、书本以及粉笔,将其制作成一份图文并茂的PPT,利用播放PPT的方式讲解课程,既充满新意,又可以省下板书的时间,同时利用多姿多彩的PPT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

3.3引导教学法

在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下,我们不仅可以采用压缩教学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采用引导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近义词》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例如,我们可以先利用大屏幕播放一段文字,让大家找出该段内容中有几对近义词,分别是什么,进而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大家意识到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是与近义词相关的,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将大家的思绪由课外引到课内。又例如,在讲解语气助词“了”的作用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先播放一系列含有语气助词“了”的句子,进而让大家感受“了”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含义,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为接下来的讲解做下铺垫。

4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优秀的人才,更需要的是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全能人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4篇

……我们来到了第三道阶梯看到了飞流瀑布,瀑布真是美极:了。我再也找不出词儿来形容它……

另一个同学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上了第三道阶梯,来到著名的飞流瀑布。啊,瀑布像一条长长的白链,飞飘而下,在坚硬的岩石上“哗”地溅起散珠碎玉般的水花,然后融进绿色的深潭,我仿佛置身于如诗似画的境界……

前一个同学对着飞流瀑布的景致他虽然也想展开一些描写,可是由于“找不到什么词儿来形容它”,就只好用空洞的“美极了”来搪塞。而后―个同学文中一个“美丽”没有,却把瀑布比喻成“长长的白链”“散珠碎玉”,把瀑布描绘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面对同样的内容,两个同学写出的作文却有着很大差别。一个重要原因,前者词汇贫乏,后者词汇丰富。大家知道,写文章离不开词,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丰富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果肚子里没有多少词儿,颠来颠去就是那么几个,表情达意就受到限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建立语言仓库,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写得更有文采,更能表情达意。

一、从学习语文课本中积累

它是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主要途径。从一册到十二册,要学三百篇课文,要积累的词语数量是十分可观的,那么怎样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积累词语呢?(1)认真抄写新课文的词语。抄写时,下列三种词是不能少的:带有生字的新词;熟字组成的新词;词义较深和经常使用的词语。(2)积累同一篇课文中意思有关的词语。在一篇课文中,有时为了多次表达同一个意思,记叙同一种现象,描述同一个事物,而又要避免用词上的重复和呆板,需要在遣词造句上作些变化,这就产生了同一篇课文中的近义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中,同样写“看”却用的各不相同: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③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⑤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山。(3)从一册课本中积累同义词,如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可积累“看、瞪、瞅、望、发现”等词,而从全册来看就可积累“瞄、盯、瞟、瞥、窥、顾、注视”等等,这不是可以掌握很多“看”的近义词吗?(4)按照词的类别来整理词汇。词的种类很多,学了一个单元,就可以按自己理解的词整理新学到的词语。有一个同学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养花》《迷人的张家界》这三篇课文,就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形容词语进行归类整理。(5)按照词的褒贬来积累,课文中有不少词语带有强烈的感彩,意义上有褒贬之分。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褒贬之分积累词语。(6)按照课后练习的要求积累词语。

二、从阅读课外书报中积累

英国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杜甫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说明读书不仅能提高觉悟,增长知识,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广泛地阅读书报,是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仓库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书报中积累词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是要勤查字典,认真摘抄,不少同学读书,有个“跳读”的坏习惯。这种“跳读”往往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一种是读文艺小说时。他们只追求曲折、离奇、惊险的故事情节碰到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内容,就采用“一日十行”的办法跳过去。另一种是不论读什么书,只要遇到不识的字或意思不清楚的词也来个一跃而过。这样就把许多好词佳句、生字新词给“跳”了。所以,阅读课外书报要想“开卷有益”就要求学生不但要读得认真、仔细。还要注意理解、做积累词语的有心人。其次是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在引导学生阅读书报时要多推敲、多比较,辨析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学到用词准确,贴切的本领。

三、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

在生活中,在自然界里,如果我们教师都能引导学生一一讲出接触过的事物的名称、形态、色彩、性能、作用等等就能拥有无限的词汇。要从生活中积累词语,应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学校组织郊游,游览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都是学生积累词汇的好时机。“事事留心皆学问”要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多摘多记的习惯。

四、从与各种人物的交谈中积累

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不但明白易懂,而且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注意学习人们新鲜活泼的口头语言,去吸收更多更好的词汇。

五、从欣赏文艺节目中积累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广播、电影、影视迅速发展,家用电器的空前普及,欣赏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已成为人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生在相声、歌曲、舞蹈、话剧、戏曲等文艺节目中为积累词语开辟新的天地。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5篇

激趣导入环节

低年级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童话、寓言、故事……浅近的语言文字中蕴有对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如何让学生走进那些美好的情景中去,从而“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推动学生阅读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要让学生轻松、主动、有效地阅读,首先就要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电子白板强大的资源库功能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动了他们求知的心弦。例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前,我先在网上收集好各种姿态、各种颜色的梅花存放在资源库中,课始,随着引导学生交流印象中的梅花,我“随意”地从资源库中拖出与其描述相符的梅花图,发言的学生满心佩服地坐下了,满脸写着“老师真厉害,能知道我要说的梅花的样子!”听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想看看“老师也能知道我要说的梅花样子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自然顺畅地导入到了课文的学习。

品读感悟环节

品析词句是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有效手段,学生的语感也就在揣摩语言文字中养成。如何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景中理解文本词句的意思,感受阅读的乐趣?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深入,电子白板在每个环节以不同的方式起着相同的教学作用。

1.圈画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

在有效的导入之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肯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们的交流要不拘于格式,让各类想法随时生成,个性不断展示张扬。这样的过程是我课前无法预设的。如果运用PPT课件,我将要做无数张幻灯片,运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好不同类的关键词句,还要做好令人眼花缭乱的超链接以便配合学生的个流,但仍感学生的回答被预设牵制,缺乏课堂的灵动性和生成性。电子白板弥补了PPT的“死板”,不管学生交流的问题谁先谁后,想先学什么再学什么,都可以灵活地呈现在白板的画面里,真正体现出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电子白板的圈画功能就可化繁为简:将重点句子显示在电子白板上,点击“注解”功能,以电子笔代替鼠标,不同颜色、不同标注尽在笔下生成。例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时,我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梅花的美,边运用电子笔教学随机圈画出“晶莹透亮”等词,并直接从资源库中拖拉出相关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形象。这样,既很好地强调了关键词句,突破了文本的重难点,又让学生在个流的氛围中时刻集中注意力。

2.手写替换字—突破重难点

文本的词句都是经作者细细推敲而得的,精炼且准确。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并圈画出之后,可利用比较、换词来品析词句,感悟文本,而电子白板为此提供了便捷。例如,在教学《春笋》时,我先出示句子“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根据学生的理解,“冒”有“钻”的意思,我随即在“冒”字旁边添写上“钻”字,明确它们是近义词。既然是近义词,是否可以把“冒”(用板擦擦去)改成“钻”呢?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冒”更能表现春笋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长出来的生机勃勃的样子,而“钻”与前文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生命力不符。通过换字比较,学生对春笋有了深层的认识。紧接着再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

3.放大聚焦事物—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惊异的眼光中,我用电子笔点击电子白板的“注解”功能,运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骆驼的眼睫毛、脚掌、驼峰,学生清晰地发现的它们的特点(《我应该感到骄傲》);运用“聚光灯”让学生进入小鸡透过蛋壳小洞看世界的情境中,感受天空的蓝湛湛、树木的绿茵茵、小河的碧澄澄(《世界多美呀》)……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图片、新词上,电子白板这一形象直观的技术手段确实让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恰如其分地解决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局限而导致的认识缺乏,降低难度,顺利地突破文中的重难点。

4.随意拖拉幕布—巩固重难点

阅读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让他们在此过程中继续积累感悟,这也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现: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低年级课文篇幅较短,词句朗朗上口,在深入理解、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大多数学生是能背诵的,“幕布”缓缓拉下,课文逐渐消失在学生的眼前,却是牢牢地印在了他们脑海中:兴奋的中枢神经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文字逐渐消失带来的紧张让他们不得不迅速记忆。“幕布”重新拉起,学生默背对照,自检关键处是否有错漏,针对难背的地方再背。最后,又在“幕布”之下齐背课文。

电子白板的这些特殊功能,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重难处,导入到深的学习层次,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情感的共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不再被动地学习,做小动作、走神等现象自然就大大减少了,课堂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拓展练习环节

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语句意思,感悟文本内容之后还要跳出文本,把所学运用到自然、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世界真美呀》时,引导学生跟着出壳的小鸡一起去大自然走一走,看看春天美丽的景物,学做小诗人——它还看到什么、是什么颜色的……音乐响起,随机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拖出学生看到的美景图,让学生置身其中再次感受世界的美丽,同时在声声赞叹声中学生完成练习。是呀,世界这么多姿多彩,生活如此快乐幸福,学生怎能不从心底呼喊出——“世界真美呀”这一文本中心。这是一种深刻领悟的呈现,一次真实情感的传达,真正进行着有效阅读。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文化;整合;资源;拓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29-02

每次看见学生背诵积累《日有所诵》中的词句时,我总在思索:学生每年积累,为什么还总是忘记,抑或在需要时却用不上来,无法活学活用,这岂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某日,恍然大悟:花草离开土壤,怎能生机盎然?水离开江河,怎能成一池活水?语言文字的积累怎能离开赋予语言文字情感的土壤――语言环境?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不正是它们存在并蓬勃发展的土壤吗?只要植根语言环境,不断引导学生整合、储备语言文字并灵活实践,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一定会收获一份“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

一、归类整合,丰富语言

书桌上杂乱堆放着本子、书、草稿纸,散落着铅笔、蜡笔等。整理一下,书和书叠在一起,本子和本子叠在一起,文具放在文具盒里,将它们一一摆放,整个书桌就井井有条。散落在文章中的同类词语、语句不也可以像书桌上零散的物品一样整理打包吗?教学《詹天佑》一文,当学生交流“自然环境恶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将分散在文中描写环境恶劣的语句逐一找出,并将关键词语一一出示:“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这样,使学生既感受到环境的险恶、修筑铁路的艰难,又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描写环境的词语。

《桥》这篇文章结构有特色,洪水的肆虐与村民的惊恐交叠出现,村民们的慌张与老支书的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将描写洪水的语句整理打包,一一出示在屏幕上。学生在阅读比较、互动交流中,不但发现洪水越来越凶猛、情况越来越危急,同时也发现句子在表达上特点: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短句,以凝练的语言来渲染灾难来临时的惊心动魄。学生在读中悟语、读中悟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积累语句并内化为己用。在阅读教学中,若能时刻关注并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言语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长此以往,在学生语言发展的道路上就会呈现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喜人景象。

二、据文拓展,发展语言

(一)依文炼词,浓缩精华

长文可以通过概括小标题进行提炼,快速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同样,文章的关键句子也可以提炼为词语,让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在《桥》一文中,我将描写洪水凶猛的语句一一出示在屏幕上,并问学生:面对如此险境,你的脑海中会蹦出哪些词语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危在旦夕、千钧一发、火烧眉毛、十万火急、生死攸关、命悬一线、险象环生、 四面楚歌……我又将描写洪水凶猛和人们恐慌的句子交错地出示在屏幕上,让孩子们用词语形容人们的反应。学生们纷纷说道:惊恐万状、惊慌失措、仓皇不定、慌作一团、慌慌张张、措手不及、惊魂未定……这些词语如同珍珠一般从孩子们的口中滚落。这样,学生不但感受情况的险恶,而且内化这些词语,并在表达中运用。在课堂上,只要以课文语言为依托,丰富语言语积累,并在运用中发展语言能力,就会收获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欣喜。

(二)拓展链接,开渠引水

以课本的词句为聚点,拓展链接,将相近的词、同主题的句子有意识地引进课堂,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化。如此,一篇篇文章好似一个个聚宝盆,将各类的词语、优美的语段、名人名言一一收揽,化为学生的财富。

《彩色的非洲》一文开门见山点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色彩斑斓”进行拓展,积累它的近义词。学生们纷纷道出:五彩缤纷、姹紫嫣红、多姿多彩、绚丽多彩……“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非洲世界的五彩斑斓,在课伊时就闯入学生的世界。

开渠引水,语段积累亦可如此。在执教《为人民服务》一文,引导孩子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后,我抓住契机,告诉孩子这就是经典,给人以启迪,令人深思,同时让学生积累生死观的名言。整合资源,运用语言的环境随处可见。如,教学《匆匆》一文,可引导学生积累时间的名人名言、古诗词;教学《梅花魂》一文,可引导学生积累思乡的诗词;教学《文言文两则》,可引导学生积累孔子的名人名言……心中有语言文化,处处就有积淀语言文化的资源。

三、以文为本,运用语言

王尚文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言语形式’,即‘怎么说,怎么写’,而非‘说什么,写什么’。”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关注语言形式,以文为本,整合运用,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促使学生自能发展。

《祖父的园子》一文刻画了萧红童年有声有色的生活,笔调清新,富有童趣,充满着诗情画意。我最喜欢这么一段文字:“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这样的表达方式,看似随性,实则有味。在萧红笔下,万物都有灵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一遍遍地引导学生读,读出味儿、读出劲儿、读到心坎上,随即熟读成诵。课堂教学看似随性,实则有趣,在快乐气氛中学生不但感受主人公童年的快乐,还积累语言,一箭双雕。我发现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笔下“我”梦中飞行也是如此的自由自在。继而在《童年的发现》一文中,作者写道:“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里。”因此,引导孩子运用《祖父的园子》一文的表达方式来改写这段话,感受“我”随心所欲飞翔的快乐。孩子们顿时起了劲,异口同声地朗读道:“我愿意在街道上空飞,就在街道上空飞;愿意在白桦林梢头飞,就在白桦林梢头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在信手拈来的改编运用中,学生吸收内化了语言。

《顶碗少年》描写了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文章重点写第一次、第二次表演情景,第三次一笔带过。教学时,我利用第三次表演情节的空白,引导学生练笔。这样,既可以运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又可以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场面描写训练,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把一件事写具体,可以说是“一箭三雕”。我是这样设计:围绕“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这句话,抓住少年、观众、碗的具体描写,要突出表演的精彩。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读“活书”、写“活文”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读书、不积累就像农民粮仓里没有粮食一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生懂得运用语言文字,就得有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储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植根于语言环境,聚焦语用,直面文本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归类整合,积累语言文字,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作文;写作;积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9-01

众所周知,作文是一种文学艺术,是一个人思想、智慧、情感的输出,是用语言文字对现实生活的书面反映。而作文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品质、生活经历、人生感悟、美学素养、文学水平和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既然是输出,那就得不断的吸收和积累。积累什么?积累趣事轶事、积累妙词佳句……,有了不懈的积累,就有了源头活水,就有了文思泉涌。

一、学好字、词、句

我国汉字有九万一千二百多个,常用的有五、六千,而小学生一般掌握三千多,基本上就能进行阅读和写作。对汉字的学习,不光一个一个地学好音、形、义,还要在经常性的阅读写作中不断运用,加深记忆。这样极少成多,活学活用,就能为简单的写作打好基础,不会出现“张冠李戴”、“提笔忘字”的情形。

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只有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准确的表情达意。对每一个词,不仅要了解本意、比喻义、引申义,词的感彩,还要了解其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另外还要留心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词语,如“伤不起”、“克隆”、“纳米”、“博客”等,通过阅读、听说途径掌握大量的词汇,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积累好三种语言:一要积累目标语言。如:课文当中的妙词佳句,书报当中的精彩语言,师生的即兴演讲。二要积累精粹语。如:语文书、课外书上的名言、诗句、古词、警句。三要积累伙伴词。如:民谣、民谚、歌谣、歇后语等。积累多了就能信手拈来,就会有一朵朵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小花展现笑容。目标语是基础,精粹语是底蕴,伙伴语是装饰。三者有机结合,习作才能团花锦簇,流光溢彩。

二、是多观察、多感悟

就是说要多留心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张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作文即生活,生活的天地很大,内容很广。我们身边常常看见一些各具特点的人、事、物、景,要对它的是非曲直、真假美丑多感悟,悟出理,诱。要因情而文,情文互生,切莫无病,矫情造作。

三、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生动的阐述了读书和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实际上是大语文概念的拓展。书读多了,文化底蕴就丰厚了,写起文章就妙语连珠了。当然,阅读文章得细品,有了好的方法,就能产生新动力,找到新感觉。读书时要入境入迷,“迷者,美也!”“要以读美身”。不要只满足于书中的主要内容,读过以后,要想想文章的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修辞、悟理、抒情等方面的特点。读书要写读书笔记,摘录妙词佳句,熟背精彩内容。要在美读中培养兴趣,从而内化为“采花酿蜜”的能力,积淀为写作技能,达到润笔怡情的境界。

四、多写作

目前两周一篇作文,一学期十来篇周记,远远达不到写作训练的强度,我认为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因为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正是智力发育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语言感受力好的时期。他们个个天真活泼,人性灿烂,他们用低年级学生特有的可爱、无邪的心理和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向你倾诉童年天真烂漫的梦想和眼里看到精彩的世界。那么,怎么写?随便——生活即作文。只要是真实的、有感情、有意义的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形式、字数不受限制。可以写局部,也可以写整个事件的过程,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样各年级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和坡度,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就能井然有序、浑然一体,也能减轻升到三年级突然写作的不适感、畏惧感。

五、作文要当堂完成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是,要鼓励学生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笔,遇到不会写的字或用错的词暂时不去理会,等写完以后再去斟酌补填。学生作文一气呵成了,就会有成功之感;如果断断续续完成,学生就会有一种沉重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怕写作文,最后甚至出现抄袭作文。因此,作文要当堂完成,只有养成这个写作习惯,学生写起作文就会才思敏捷,其乐融融。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智慧的飞跃,是激情的宣泄,是人类的第三只眼睛,它深藏在人们的心里,会发现许多奇妙的景物与美好的事物。想象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要有具体的场面和生动的情节。总之,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发展。

七、丰富课外生活,创设写作情境

为了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习作真实、生动、鲜活,富有儿童情趣和生活气息,我们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如:知识讲座、兴趣小组、时政教育、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创作的灵感,丰富写作的素材,洋溢生命的气息,使不同生命个体在语言的发展、性情的陶冶上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八、加强写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

一是交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修辞、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二是培养作摘记、收集文学信息的习惯。三是注重细节的真实。四是学习模仿范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五是教师按时写好下水作文,给予写作技巧的示范。六是重视作文的自评与互评。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8篇

1、在课堂读书交流中学会听、说的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在课堂读书交流中学会听说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发言,或东张西望,或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倾听,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的倾听有基可立,有想可依。如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我在学生充分读书后设计“为青藏铁路命名”就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师:修建青藏铁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是历史上的第一条铁路。这条路加强了东西部的沟通和经济联系,促进了西部发展。世人称之为“天路”。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歌曲天路,并出示歌词)歌中唱的就是青藏铁路。同学们,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搜集的资料,试着给这条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明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稍作思考后交流。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起的路名:世界第一路、奉献路、神路、科学路、黄金路……师:你们给青藏铁路取的名字真好,赞颂了西部的建设者们,也体现了这条路伟大的战略意义,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名字,写在课本上。以上这些只有在根据对课文的了解,借鉴自己已有知识和课前搜集资料为前提的深入思考下,学生才能对他人的意见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对他人观点或肯定、或否定,既不盲从也不无动于衷,直至形成交流。如果不让学生经历独立读书思考的过程,恐怕学生是不能理解与之不同的铁路名。没有学生自己的读书思考,他人的意见再精彩,说的人也只能是对牛弹琴,倾听不能形成。

倾听是为了思考、吸收、表达。教学中我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勤于思考,进而乐于表达主动倾听的习惯,在循环往复的读书交流实践中学会听说策略。如我给学生讲童话故事《去年的树》,让学生听了之后练习讲,学生发觉自己讲得不那么完整、精彩。此时我再让学生明白听故事要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记去年的树和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那只小鸟有什么感受等,然后让学生再听-再讲-修改-表达,学生在表达的欠缺和修改表达的练习中,能力得到提高,学会说的策略。

2、在课堂阅读交流中学会读、写的策略。

在课堂阅读中学会读书的策略。在课堂读书中学会识字释词策略。我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学会识字释词能力且长抓不懈。在课堂读书中学会释词策略。如教《滴水穿石》释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时问:“读课文能找到对‘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个词的解释吗?”学生读课文找具体描述滴水穿石的句子,进而理解“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意思;再如学习五年下册《草原》理解“洒脱”的意思时,师问:在课文中“洒脱”指的是什么?学生读文后自然会找到“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学生在课堂读书交流实践中,学会从课文的介绍与描绘里理解词语意思的策略。还从课堂读书交流实践中学会用联系生活实际、比较、近义词等理解词语的策略。

在多形式的读中,学会读书的策略:在自由读书中学会读正确、通顺;在带着涵盖全文的大问题默读中学会思考的策略,学会概况的策略,学会领悟表达方法的策略;在朗读中学会朗读的策略,学会从不同处入手读懂的策略。如教《彩色的非洲》学生读通后,再带着“从哪些地方能看出非洲是彩色的呢?”默读课文交流读书收获,学会把各段意连起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用带着探究文后问题的策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读课文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在读书实践中学会领悟表达方法的策略。在感情朗读的实践中学会朗读,如读《鱼游到纸上》描写青年画鱼时的句子,聋哑画画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写,学生在初读时只是一个语速,读熟课文后,再进行感情朗读,评读时点拨这是两种不同画法____一慢一快.读的时候应通过语速的慢快对比,把青年作画的形象再现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朗读的实践中就慢慢掌握了朗读的策略。读书中学会根据课文特点选用不同的入手处读懂课文的策略。如读《井》、《天然动物园漫游记》可采用从结尾处入手读懂的策略;而读《跳水》可采用从故事高潮处入手读懂的策略;读《圆明园的毁灭》又可采用从题目入手读懂的策略。

在课堂读书交流实践中学会写的策略。“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种模仿创造,是写作技能形成与提升的根本之路,因此,在阅读中仿写,是学会习作的主要策略。首先,在课堂读书交流实践中学会仿写词句的策略。读《荷花》后,组织学生想像写话: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想干些什么?“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学生写出了“……仿佛想和周围的小伙伴比美”、“……仿佛想看看蓝天白云”、“……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游客”等佳句。读《家》问:“你能写出哪里是谁的家吗?”学生写出“草原是牛羊的家”、“学校是师生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其次,仿写排比、比喻等修辞段,学会使自己的文章有文才的策略。如读《桂林的山水》二、三段第二句话,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一处山水特点,写一段话。学生纷纷写《秀水山庄》《柴河山水》等。再者,仿写课文题材,学会选材的策略。如,学习《爱心项链》,我在课后设计习作练习:写写你身边爱的故事,为爱心项链再穿璀璨珍珠;学习《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等课文,让学生编一个童话故事。在读书交流中进行命题改换训练,学会习作的命题策略,如教学《触摸春天》,我们进行命题改换训练:这课除了用“触摸春天”外,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学生说出“奇迹”、“放飞梦想”、“幸福的孩子”等题目,从而拓宽学生习作命题的思路,进而学会习作的命题策略。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散文;文字;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9-01

在县里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实验学校某老师的一节展示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冰心先生的《谈生命》。课堂很精彩,多种多样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了起来,让我这个平时在课改的浪潮中不知所措的老师很是激动,浮想联翩。无疑,这位老师的朗读十分到位,既把作者的情感展示的淋漓尽致,又烘托出文章所表现的那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在这节课中,当我饮下这杯浓浓的佳酿之后,口中又感觉到丝丝的干涩。为什么这样呢?是什么让我有了干涩的感觉呢?

此后,我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发觉,也许是这节课忽视了文化的传承、民族精髓的发扬。我一直认为语文的魅力不仅仅存在文字所包含的故事,更在于她所蕴含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和灵魂的责任,且这个责任更重于文字本身。

"52年前,冰心先生写过一篇散文《谈生命》,发表于当时京沪铁路管理局主办的《京沪周刊》第1卷第27期。《京沪周刊》是份小而冷僻的综合性刊物,以报道铁路新闻,探讨铁路修建为主,兼及时事经济,文艺只是点缀。因此,冰心先生这篇情感真挚深邃、文笔清新柔美的散文长期湮没,为各种冰心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包括迄今搜录最为齐全的《冰心文集》(6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冰心全集》(8卷本,海峡文艺出版社)所失收,不为人知。现在,冰心先生走了。她老人家的谢世,标志着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后一位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作家隐入了历史。为表示我的深切的哀悼之情,现把这篇半年前无意中得之于冷摊的先生佚文《谈生命》公之于世,以为纪念。" 由此可知,陈子善先生之所以把这篇文章从尘封中拾起来,一方面是怀念冰心先生,另一方面更是希望后人能继承和发扬冰心先生对生命的那份热爱和赞扬。

冰心先生的散文创作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早年,一是晚年,中年散文业绩平平。但本文独放异彩,语言不似早年那样清丽淡雅,富有书卷气,却在平和的文字中间蕴涵着一种浩瀚宏大的思想感情,可以说风格厚重深沉,十分相似于她晚年的文笔和风格。这篇文章写作于抗战结束后的国内战争时期,毋庸置疑,文章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这篇文章呢?我认为应该从文字、文学和文化递次深入。

首先,文字是一切的基础。没有文字的基础,文章所蕴含的各种信息都无法实现有效的传递和传承。文章中词语丰富,近义词、反义词连贯而出,如珠落盘;长句、短句精妙搭配,抑扬顿挫。引导学生细心品味,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更是对学生运用文字、词语和句子的指明一个典范。所以说,学习一篇文章时一定要抓牢"字、词、句",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这点也许是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并没有成为重点。

然后,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应该是重要方面,即文学层次的知识也是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老师在那节课中对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技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十分到位。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文章立意上说,《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作比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从文章具体的写作手法上说,运用拟人、反复等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生命的一般规律,表达了坚强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这句话庄重而又富含思想。其中"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是一种特殊的感受,在常人眼中,死亡或许是痛苦和悲哀的,但作者超越了这些,达到了常人所不能达到的思想高度,看似平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没有这个恰当的写作手法,这丰富的内涵是不能表现的怎么完美!

最后,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这位老师是利用最后的小结,对文章的内涵和主旨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我认为这个教学活动实效较差,因为学生并没有一个从文字本身上升到思想内涵的过渡阶梯。我认为文章主旨的挖掘和感悟不能脱离文字本身,这个过渡需要从文字本身出发,还原和阐释文章词句隐含的意思,从而上升到文章中心思想和主旨。比如,"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这句话隐喻了人在遇到重大变故时的复杂心理变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通过联想自身的经历来感悟。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才会对文章所隐含的思想和精神有所认识。再如,"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由于传统的影响,死亡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恐惧的、避让的,学生是无法理解"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的含义的。这时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物质基础,进而认识生命是物质从自然中诞生、成长、最后又回归自然的过程。理解了生命的物质性,才能体会面对死亡的从容和镇定,感悟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在我看来,冰心先生与世纪同龄的生命是坚定的、正直的,是完全融合在她的多姿多彩的创作之中的。在这篇用诗一般的语言写成的《谈生命》中,先生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冰心先生在她漫长的生命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更有大痛苦,她与读者同快乐,也与读者同痛苦,七十余年如一日,从而成就了她的璀璨瑰丽的生命。她虽然未能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但她的生命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同在,与一代又一代的千万读者同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同在。冰心先生走而无憾。"从陈子善先生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先生所描述的生命正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顽强生存,顽强成长的写照。只有从字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意识,才能将语文的教学做到实处,不让语文教学空洞、说教!

参考文献: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10篇

1.是语文教学整体结构的需要。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素质中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训练是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口语交际不同于写文章,它可以通过语音、语调、体态语言表达比书面语言更广泛的内涵,因而更能直接地表情达意。口语交际不能像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有时要边想边说,或者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要想口语交际中言之成理,甚至出口成章,不经过认真训练是不行的。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师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抓得很紧,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基本放任不管,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脱节,语文能力跛腿,高分低能。

2.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交际活动的速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口头语言(口语交际)在交际中越来越显示出比书面语言更加快捷的特点,卫星电话,可视电话的应用,电脑语音输入系统的诞生,都为口头语言在远距离交际表达领域拓展了广阔的应用空闻,因此,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1.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必须要求明确、训练达标。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各年级口语交际要求非常明确,低、中、高各年级都有不同的目标。低年级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口答老师的问题,口齿清楚;中年级能复述课文讨论问题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恩,能清楚明白的讲述一件事,高年级要求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明白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既不能盲目拔要要求,也不能草鞋无样,

边打边相。

2、要创设轻松平等的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说得自在,说得轻松。

自在轻松要有一种坦然的心理状态,要想消除学生口语交际时的紧张情绪和害羞心理,教师的教态、语官要亲切和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耐心点拔,热情鼓励,创造一种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另一个合义是每个学生的训练机会均等,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特征,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后进生大胆参加训练,使全体同学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3.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空间,增强口语交际训练力度。

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主要在语文课内进行,单纯依靠教材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项目进行练习,口语交际的空间狭小,训练量也不大,这与口语交际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困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可以有以下几种

方武: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扩展口语交际训练。

系统论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语文教学中听说壤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因此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听、读、写训练有机的结奋起来,必然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从日常生活中的应对交谈到课堂上的提问答问,从简单的见面问好,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都耍求学生有听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听相结合,让学生在听中学说,可以听老师讲述之后学生说,可以听广播、录音之后说,可以

听故事后谈自已的看法.可以在课堂提问后讨论.可以由老师讲述生活中最近发生的某些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由学生进行评判,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既听同学们的发言,又发表自己的见解,即练习了听话又练习了口语交际。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教师善于

预设矛盾,创设独特的问题情景,引起争议.让每位学生各抒己见。

与读相结合,在读书的过程中练练口语交际。朗读课文是口语交际的另一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都对口语交际训练有所促进”复述课文则为口语交际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复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可以变顺序,补充情节,创造性的复述课文。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

茂,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故事性,如果指导学生用演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田忌赛马》、《苦柚》等课文就很适于表演,如《奴隶将军》本身就是剧本,更不必说。

与写相结台,要求学生在作文之前打好腹稿先说后写,可以说中心,说提纲·说主要内容,说全篇(口头作文);也可以写后再说,说选材的方法,评价作文的得与失,说写作的体会等等。

2、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空对空,要使学生说起来言之有物,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这样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训练与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先活动后说,

如开展语文游戏之后口语交际。如校外参观访问,春游、秋游,校内外重大庆祝纪念活动都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契机。活动之前,老师要提出学生观察的要求,活动之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要马上组织学生口语交际。如我校学生参加‘新沟大桥通车

典礼”之后,教师第二天组织了口语交际课。由于学生有亲身的生活体验,活动中又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所以这次口语交际课上得很成功,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的同学几乎出口成章。

bsp;有些语文课外l活动本身就是极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如: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演讲会、小型辩论会、普通话比赛等。要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

4.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训练学生语感对读而言是重要的,但对说而言也很重要。小学生口语交际不规范不正确是难免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语言,培养学生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话序感,指导学生说得有条理,有顺序。教师可以出示一段语序混乱的话,

让学生进行调整性的复述,也可以出示顺序错乱的口语交际提纲,让学生自己调整顺序·然后围绕提纲口语交际。要培养学生的语意感,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选择正确的词语和句子,明确表达自已的意思。教师耍及时纠正学生口语交际申使用不恰当的近义词,表

示肯定、否定的然否副词,表示主动、被动的介词。还要注意在训练中指导学生删除口语交际时重复哆嗦的词,培养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情达意。要培养学生的语情感,要求学生通过语音的轻童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配合适当的表情、动作等体态

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要能把握好几种常用句武的语调、语速。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要专注的倾听,及时的给予评价,既纠正错误,又热情鼓励。鼓超他们向新的目标不断迈进的勇气。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以认真的态度,开拓的精神把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抓紧抓好,才能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质。

5.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思维。

口语交际训练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

口语交际训练必须与发展学生思维相接合,要达到学生口语交际出口成

上一篇:廉洁名言范文 下一篇:短篇童话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