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法道 波涛华夏

时间:2022-08-31 05:34:19

王世利

1965年生于辽宁,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山水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辽宁东方书画院副院长、黄河壶口瀑布绘画创作代表性人物。

2006年被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画家”。在十余年中多次赴黄河壶口实地写生、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黄河作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创立了自己的黄河画派。

近年来多次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和国际美术交流展,并荣获各种优秀奖项。出版多部个人画集,其作品发表在大量报刊杂志上;举办个人画展;参与献爱心等公益活动;网络、电视多次给予报道。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博物馆等重要机关收藏,并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友人。

与王世利相见,是在辽宁省东方书画院2013年的年会上。我们毗邻而坐,相互并不熟悉,少顷,有人送来一批精装画册,翻开后,一条金光灿烂,波涛滚滚的黄河惊心动魄地流到我眼前。哦,黄河竟可以这样来画!我连忙翻寻首页,认识照片上的艺术家,记下他的名字。可一回首,没想到一位风度翩翩和照片上一样的青年人就坐在我身边……

因为对这位青年才俊的欣赏,对其画作的赞叹,一种按捺不住的心情促使我作文评说。世利能以独到视觉、别样的隽永与曼妙,写下黄河八百里奔腾后壶口一跌,给世人留下一份震撼与惊羡、眷顾与留恋。我甚至想,画出这样的河,一个人该有怎样的天地接纳才能胜任。这不能不让我想起讲述天、地、人关系的《道德经》。人,只有真正识得了老子所讲的“道”与“德”,才能真真切切的干一点事,干成一点事。

可以说,世利绘画的成功过程,就是他艺术求索的道德过程。什么是“道”,何又为“德”。我读《道德经》的体会是;宇宙存在的法则为“道”;生命衍续的法则为“德”。“道”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规律、规则、规矩;“德”就是主观生命衍续的规律、规则、规矩。王世利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慧笔出新,卓然于世,就是因为他有一种异于常人的“认识客观世界,提升主观世界”的禅悟与皈依。

赏析世利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既是自然景象与生命意义的联接,亦是文化符号与哲学思考的折射,它更是时墨与历史传统的同一,它还是求索追梦与才情妙悟的结果。

一新耳目的萧美意境

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中国画至高无上的精神追求。“意”是思想,是文字;“境”是空间,是形象。观览世利浪涛汹涌,气势轰然的壶口宣泄,其意境,就有如聆听一篇萧美激越、振聋发聩的配乐史诗。它娴于布局更耽于炼句,精于修辞更善于表达。画面携音伴艟哂猩响濡染,色彩云烟渍幻更含文字陶冶。既有山居剪烛的浅吟低唱,又有扶膺感叹的涛奔水攘,还有看花听雨的宁静摊破,更有涤荡人生的岁月流淌……

看世利的壶口瀑布《百川之首润泽华夏》:

观其形,水泛金汤奔腾不让;

闻其声,涛音如雷悬流百丈;

赏其势,摄魄惊魂炼曲雄旷;

览其色,墨彩氤氲虹飞霓荡;

据其岸,石坚似铁擎起波浪;

溯其源,龙脉千载浮生叩望;

慕其作,情炽意笃仰止气象;

循其道,人淡若菊层楼更上。

吴冠中老先生曾说过:“画自己的心景,画中国人的心思,画中国土地上的景色”。黄河,是中国人千百年不变的心思、是中国土地上最壮美的景色、更是世利魂牵梦绕的心景。他以清醒的头脑、隽永的思考,把人们从文明的烦躁中牵手到壶口瀑布前,感受一回涛奔浪沉,予人一次心灵的震撼与信念的奋发。应该说,他画了一幅好画。相信,这样的感受,不仅仅是笔者个人的情感抒发,它当是所有观览者共同的阅读心声。到过壶口的人,都会在画作前醉倒。

一贯古今的求创笔致

王世利的求创笔致,更多的是表现在他的黄河壶口画上。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数以千百计的艺术家用画笔描绘过她身姿的美丽、胸怀的包容、生命的精彩、文明的多情。但能像世利这样把深刻厚重的人文内涵与雄浑壮美的河川形态,以独特的视觉,用独到的笔法,操独美的语言,磅礴翻腾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到震撼。

赏析世利的黄河壶口,感受世利的求创笔致。会让人感到他在继承传统笔法的基础上,用色度的深浅来刻画色彩黄河的质感;用水纹的疏密来表达水势黄河的急缓;用浪花的扬落来突出浪涛黄河的翻卷;用云雾的聚散来述说云烟黄河的际幻。这该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此外,画作在“岩石大小平险,墨彩干湿浓淡,景物虚实取舍,构图高低近远”的把握上,世利都有对传统的继承与突破。

世利的山水画,尤其是他的太行系列,在笔法上也能给人留下不俗的印象。他笔下的太行山金钩铁线、纹理山石、宋人技法、小斧皴劈、透视渲染、明暗对比、层峦迭置、结构关系。谁能说这不是时代的开拓、大家的担当!

欣赏世利的《雪域风光》:

山负雪,冷风萧萧云涛翻卷;

岩如劈,古法昭昭峭指蓝天;

松若盖,墨彩寥寥潇洒几盏;

人嗟叹,红衣点点驻马歇鞍。

一座苍凉犷美,巍峨耸立,气壮而清的雪域山川;一曲雄浑冷丽,慢板悠扬,萧朗劲媚的冰雪畅想。准确独到,生动野逸的地域表达。此画:景物层次分明,韵味清雅逸永,技法古为今用,色彩冷历从容。给人留下深刻的传统思考与时代的艺术启发。综观世利的画作,无论是黄河波涛还是山林云溪,其师古出新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造型上,彰显素描的写实与庄严;色彩上,强调明暗的皴擦与晕染;笔致上,突出线条的勾勒与描摹;表达上,注重物象的律动与质感。

一往情深的天地叩拜

潜心乐志,探微究妙,采风写生,叩拜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所有艺术家在绘画道路上共同的求索。但黄山云涛的际变、九寨流溪的美幻、峡江峰峦的雄峙,大漠孤烟的古远,虽然让世利激动过,陶醉过,但最后留下他最多脚步的还是那条浩浩荡荡的黄河。这一纠缠,就是十几年,不能间断,不能割舍……

震撼艺术心灵,契合创作激情。自十几年前山西临汾一次写生开始,从此就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几百次的走进壶口、拥抱黄河,历览山川、接近自然,也真该对世利的艺术执着说一声“了得”!想想历史上范中正画关中、倪云林画太湖、黄公望画虞山,就不难理解王世利画黄河的艺术襟怀,画山林的烂漫天趣。这种传续千年的天地叩拜与山河拥览,既有中国文化先天遗传的基因感召,更有时代艺术后天进化的生命宣示。

再欣赏一幅世利充满天地情深的画作《万木映群峰》吧:

云涛简抹,青山隐隐迷茫;

涧コ善伲溪水匆匆流淌;

林木繁森,枝干古拙拥翠;

真趣徘徊,天地一片清凉。

这是一幅物象美真、色彩典雅、构图和谐、气息绵邈的山水画作。予人以笔随意远,心手双畅的精神享受。艺术的本质与生命是求异创新。“人与自然文化关系”的诠释,是时代绘画的思想要求与生态寄托,当然也是艺术新异性的具体表现。清明静穆的风格约束,笃诚无华的水墨昭示,既歌颂了华夏大地的坦坦荡荡,又抒发了关东儿女的清清爽爽。而这一切都源于祖国山水的自自然然,世利画作的风风光光。这与世利为了“应物象形”,坚持采风写生;为了“随类赋采”,感受春夏秋冬;为了“经营位置”,野外切换截取;为了“气韵生动”,四季沐雨栉风……那深情地踏勘与叩拜是分不开的。

一骑绝尘的笔墨从容

王世利多年来迷恋黄河、倾情壶口,道法自然、膜拜山川。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出新与拓展,已经取得令人侧目的成就。世利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几十次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画展并获奖,多次参加国家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他曾:捐资助学远赴,纪念回归泼墨香港,和平教育世界奖项,画为国粹炫彩殿堂……

世利格高思邈,凝觚舐彩,以多情的笔墨写黄河、写山川、写大地、写四季,终于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他那孤寂沉雄、恣肆豪放的挥洒,他那刚柔并济,博采众长的接纳,他那苍茫朗润,创意自我的风规;他那蓄势万钧,望尘同侪的抒发;就是他与天地会心的咏叹和中国画探索出新的铿锵步伐。

画集里有世利以“春、夏、秋、冬”为创作主题的四幅山水组合。其笔墨效果,色彩寄托,天候表达,时代触摸,都给人留下袭古弥今,望尘莫及的深刻印象。在他的笔下:春天时,桃花满山羞涩迷;夏日里,绿荫如染热烈多情;秋风中,黄叶浸溪丰沛充盈;冬雪后,霜结冰枝萧冷空灵。东方的哲学与文明历来认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秧绿籽黄,既是宇宙的律动,更是生命地抒张。而中国的山水画恰恰是用笔墨色彩演绎这种天、地、人本原关系的艺术。世利无疑是这一思想的诠释者、开拓者、成就者、受益者。

宇宙浩瀚,时空无限;世人渺小,名利虚幻。一个人能在这天、地、人的参悟中留下一抹色彩,留下一回眷恋,留下一份思考,留下一声赞叹,没有目空一切的狂妄,没有浅尝辄止的窃喜,于人、于己也该知足了!

在历史的沉淀中续写历史,在现实的超越中突破现实,在未来的憧憬中预约未来,在梦想的编织中拥抱梦想。世利的梦,注定非同凡响!

有《荒引》为证:

壶口荡雷扬波,

苍天赐水黄河。

泽被华夏,

吮育你我。

一生情,

千古诺,

惊世梦幻之作……

2014年1月15日于沈阳

上一篇:代学能: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先行者 下一篇:第六代泥人张诠释中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