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31 05:15:51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因此,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

笔者有幸在2011年10月份代表学校到河北肃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展示了这一教学法,并深刻意识到这一教学法较之以前教学模式的巨大优势,感触颇深。

一、“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实施

1.发放课案,依案自学(15―20分钟)

教师在授课前一两天将课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课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及老师交流、探讨。如果本课时内容少、知识浅,也可将“课前预习”环节移到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学生做好预习,以确保“课案导学”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讨论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

新课开始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围绕课案学习教材,针对课案中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采取个别提问或小组竞争的方式对预习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质疑、探究。在讨论交流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整理,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的准备。

3.点拨精讲,解难释疑(15分钟)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在展示、质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明错误所在并分析其原因。其次,教师要针对这些错误问题以及学生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同时根据课案确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适当加深、加宽。

4.归纳知识,课堂小结(2分钟)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掌握,突出学科精神、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总结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及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的预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5.当堂训练,达标测试(13分钟)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结构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题。下课后学生将试卷上交老师,教师批完试卷后要尽快发还给学生,以便教师及时讲评、辅导、矫正、补救,力争做到教师“节节批”,学生“堂堂清”。

6.反思领悟,巩固落实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及时进行扣标反思,归纳整理,总结规律,并在课后反思空白处做以记录。同时要及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巩固习题及预习任务,为下节课打好基础。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习题应加强督促、检查,使学生养成及时、自主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

(一)问题情境导入。一个好的导课设计,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可利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例子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合作探究。根据问题导学提示A、B、C,即找出的疑难问题或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答、交流、展示。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对“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的几点体会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模式中教师备课是关键,启发提问是先导,阅读自学是基础,引导启发精讲是主导,学生讨论探索是主体,课堂训练是手段,课堂总结是提高。“问题导学式”教学不但参与面广,而且课堂气氛民主、宽松、活泼、生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因为设计时考虑了层次性和激励性,使学习困难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来组织教学过程,它不是由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问题导引下先进行自学和探索,然后教师再进行评述性讲解。这就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

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为“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它可以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为学生的创造、数学知识的应用开启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从开放的学习过程中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不断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上一篇:沟连坎多前行难 填石铺路通坦途 下一篇:感悟数学课堂的本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