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2-08-31 04:40:00

关于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在特定情况下有时也被称为“二级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大学本部各直属院系有着本质区别。

而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同于普通公办学校学生,没有国家和政府在经济上的赞助,不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得不到全社会的认同,但他们也不同于一般的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学生都经过高考,并且分数达到了必定的标准,通过正规录取手续入学,他们在很多方面比民办学校学生有优势。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因为高考没有考好,在被逼无奈时才做出的选择,这成为他们心灵上的阴影,因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他们就感到沮丧,对未来没有信心,自卑、焦虑、困惑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探索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保障独立学院的安全稳定,提高学院教育水平,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高昂的学费,经济上两级分化更显严重

由于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与普通公办高校不同,在创办的过程中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供给,不能享受各种优惠待遇,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要付出高额的学费才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一般来说,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学费在10000元至15000元之间,专科生学费在7000元至8000元之间,与母体学校的学生相比,他们支付了成倍的学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开支使得部分学生家庭普遍感到经济困难,增加了学生自身的压力。

而社会的普遍意识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都来自于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忽视了很大一部分想通过在独立学院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的聚集在一起,使得独立学院学生经济条件两级分化极为严重。本就因高昂学费不堪重负的贫困学子压力更重,进而产生自卑、消极、孤僻等心理问题。

1.2 家长期望值过高,学生信心不足

不论是富裕或平困的家庭,家长付出高额的学费将子女送到独立学院学习,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所回报,期待有一个满意的收获,这在无形中已经给了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心理负担从开始选择就读独立学院就有了。

尽管独立学院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拥有满腔热情和远大理想的,有些学生的分数可能与考上二本的同学只相差几分,但是入学后却发现在很多方面不得不接受新的考核和挑战,而这些考核和挑战是一本二本学生不用面对直接晋级的,这样的现实状况给学生低人一等的感觉。另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与二本高校的学生差距较大,自认为难以弥补,于是自暴自弃,学习态度消极,产生了厌学等消极情绪。而毕业后的社会认可度又在在读学生心目中埋下恐慌的阴影,使学生信心不足,感觉前途渺茫。

1.3 文凭社会认可度不高,求职困难

由于人们对独立学院缺乏足够的认识,独立学院在社会上并不被大家所看好。经过几年的努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也能和本科一批二批的学生一样,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如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但是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独立学院的文凭与其他学校相比较就显得不堪一击,学生在就业方面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是歧视。例如一些优惠政策不能和本科一批二批的学生一视同仁,部分地区的选调生考试独立学院的学生没有资格报名参加,在就业时学历经常受到质疑等等。这些不公平的对待给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产生焦虑、困惑等心理问题。

1.4 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心理指导力量不足

虽然独立学院上至党政领导,下至辅导员班导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由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独立学院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上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独立学院虽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了固定的场地,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培养了专业人才,组织辅导员班导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了辅导员班导师来兼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形成了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队伍。但由于独立学院的组织结构普遍较为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水平需要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还有待加强。

1.5 校园文化特色不浓,影响力凝聚力不够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和持久性,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所大学,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大学,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气息,这样一种特定的氛围,易于构筑学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大多数独立学院成立时间最长不过十几年,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够,使学生对学校缺乏认同意识、归属意识和整体意识。

2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初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原因是他们的高考成绩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认知导致他们过低估计了自己的其他能力,对未来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前途渺茫。帮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对自己、社会、人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独立学院的特色,自己能力的培养方向及未来的发展前途,宣传已毕业学生良好的就业趋势,打消在校生的各种顾虑,对自己树立信心,憧憬将来的美好生活。

2.2 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由于独立学院学费较贵,如何顺利度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病,开辟“绿色通道”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途径。特别对于因家庭困难半工半读,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除了帮助他们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争取国家助学金外,辅导员班导师需要特别关注关心,多与他们交流,认同鼓励他们为家庭分忧的精神,积极帮助他们联系一些勤工助学岗位,尊重他们的隐私,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帮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困难学生的学业发展,可以联系任课教师适时地进行学业指导,在班委协助下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一帮一”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从多方面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减轻他们因家庭困难和学业困难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2.3 增强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社会认可度

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高考成绩低于普通本科但又高于民办学校,对此,独立学院应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办学理念,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不能因学生起点低基础差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潜在能力。学校应该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努力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自身优势,分方向进行指导工作,强化学生特殊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由于现在社会上很多单位和个人并不了解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他们的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独立学院应积极创造机会,通过各类实习或座谈等方式加强学生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加深社会对学生的了解,从而对独立学院学生有一个真实有效的评价。

2.4 加大全部方位投入,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师生

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全面培育人才的观点,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引进,将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列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走出咨询室,深入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带入传统是授课模式中,培训任课教师的心理学知识,建立相应的培训和成长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各科目的特点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师的人格魅力渗透至知识讲授中,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知识体系施加正面影响。提高辅导员班导师的心理咨询技能,定期开展学习与讲座,运用团体辅导手段,深入班级,开展多种形式团体活动,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帮助大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只有正确的全方位的使用心理学知识,才能将真正的将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学生中形成良性循环。

2.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心理社会环境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在尊重学校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主题,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另外,独立学院需要提炼与弘扬富有学校个性和时代特色的校训,它既依托母体学校的优良传统,又在其基础上有较大发展,能体现出独立学院学生特性及自身的培养目标。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而直接的作用。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义及其获得途径与方法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空虚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