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创新之浅谈

时间:2022-08-31 04:27:15

水墨创新之浅谈

摘要:当下,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不断发展,眼前的物象就仿佛新陈代谢 ,更替之速度快的惊人。如此,“创新”便成了“生命”延续的命脉。也许是市场经济的缘故,艺术似乎也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梦寐以求的金钱名利驱动着艺术家们去探索艺术上的创新 。

关键词:时代性;创新;真实性;平常心;以形写神

水墨,作为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呈多元化的今天,它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倍受世人关注。明末西方绘画被带进了中国,以后,在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面前,中国文艺界发生了思想革命。在这种时代背景影响下,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为代表的一代中国艺术家们刻苦研习中西绘画,为中国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站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有人竟大胆地提出绘画消亡论,我想这种提议应是杞人忧天吧。比如毛笔,已有千年历史,但在电子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家们仍然在用它来表达水墨之美。科技的发展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对美的一种表达,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映射。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必须以时代为平台,展现当代人对水墨的认识及审美追求。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国画的水墨表现应走民族特色的道路,“要继承传统、发扬创新”。

一、艺术的真实性

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我们画家们的作画心态也在默默的发生着改变,作画的目的变的不在那样单纯,市场上的讨价还价使作品变成了商品,急于“创新”成为了画坛的主题,于是画作便失了真,毫无真切感受,艺术的“真实性”荡然无存。

何谓真实?真实就是讲真话。做人要诚实,要讲真话,画亦如此,应有感而发。古人认为,绘画是“得自天机,出自灵俯”“本自心愿,想成形迹,迹与心合……”大意是绘画要由心而发,故“谓之心印”。在中国山水画中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心接物,借物写心”。也可以说山水画就是借自然山水来表达画家内心世界的狂热心情。做为“陶冶心性”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自我而非复制自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话语录》中指出“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在石涛看来,画从心生是画者对自然界真情的流露,如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始于我与物接,然后物由我现,最终物为我化”。由此可见,绘画如果非由心而发,肆意捏造,不苦心经营,那么你的作品就如“废纸”一张,是在制造“垃圾”。传说荆浩继六朝谢赫关于人物画的“六法”之后,提出山水画的“六要”既气、韵、思、景、笔、墨。这也就形成了宋元山水画最基本的要求,其核心是强调要在形似的基础之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把握。荆浩的《笔记法》中提到“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指出了中国山水画“似”与“真”的关系问题。作品真实性的本质是指画面物象不但要注意形态及布局上的把握而且还要注意作者内心的真实流露和内在气质的表达,“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惧盛” 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从而,源于六朝谢赫的“气韵生动”便对中国美学的审美标准奠定了基础,不求物象外在形式的模拟,但求内在精神风韵的表达。画须用心,万事皆是如此。由此可见,“水墨创新”虽是时代的需求,但艺术的“真实性”永远不可能改变。

二、中国画应立足与传统、以形写神

中国画自古重在“以形写神”,王肇民老先生在《话语拾零》中提到“在造型艺术上,就形而言,形不是手段,神不是目的,没有形就没有神,形似则神似,形不似则神必不似,形神不可能有分合,不可能有兼备或不兼备。所谓形是神的运动感,是形的活的反映,形是一切,一切是形,形以外的神是不存在的。”中国画要发展,要“创新”,就必须立足于“传统”,决不可打着“创新”的幌子来掩饰笔墨形神之不足。

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无数中国人几千年来辛勤与智慧的结晶。传统是中国的灵魂,如果没有传统中国就不在叫中国了。当下的一些画家为了搞“创新”,求“新奇”,于是便与传统背道而弛,反传统之风愈演愈烈。今天,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近来欧美引发的经济危机更加说明资本主义已是穷途末路。“开元盛世”已经离我们不远,发扬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画是东方艺术的象征,要让世界人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画就必须走“立足于传统、发扬创新”的道路。然而,由于我们对传统的片面理解和顶礼膜拜,从而使我们陷入了“笔墨中心论”的怪圈,“笔墨至上”成为了一些评论家把握绘画水平的一个尺度,把中国画的“以形写神”抛到了脑后,我们要知道,一幅好的作品只有“传神”它才会感人。六朝谢赫在其“六法”中提到“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也;二、骨法,用笔也;三、应物,象形也;四、随类,赋彩也;五、经营,位置也;六、传移,模写也”,“用笔”也只是其中的一点而以。国画家吴冠中愤笔急书发表了《论笔墨等于零》,吴老说“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物象的“形、神”是通过笔墨而得以体现,“形、神”是主,笔墨乃次,正如吴冠中所说“笔墨它只是工具,属于技法,属于奴才”。同时,对于笔墨不应该以古人的审美为标准,它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谓“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们当以画面的感受和思想为主,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中国画有着其独特的古朴、拙雅、沉稳、清净等特点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画未来所走的道路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艺术源于生活,它又是生活最好的折射,不管中国画的未来道路能够走多远,我们都要继承传统关注生活,我们在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要看到本民族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之处。近些年中国的美术热升温之速度急快,画画的人比比皆是,这样急功近利便成了我们都不可逃避的一个现实,艺术不在像梦幻中的那样神圣,成为了获得金钱的一个手段,我觉得我们的画不应该成为满足私欲的一种工具,我们不该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果我们继续在这种不正的社会之风中摇曳的话,那将终生碌碌无为。清醒了就喜欢什么画什么吧,要有一颗平常心,放下束缚,坚持到底,这也是我所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民族音乐学概论》读后感 下一篇:浅谈歌唱中共鸣的运用与唱法的关系